靳東又惹爭議了,這事也證明:5種亂象,正在諜戰劇圈裡野蠻生長

2023-04-21     皮皮電影

原標題:靳東又惹爭議了,這事也證明:5種亂象,正在諜戰劇圈裡野蠻生長

最近,靳東在諜戰劇《無間》中的一段受刑戲,引起了爭議。

劇中,靳東飾演的特工陸風,被日本特務抓住,用皮帶捆到了電椅上。

為了讓他交出情報,特務先是對他施以電刑,隨後還打了兩針致幻劑。

這時,離譜的事來了。

電刑的時候,陸風的身體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只是頭部簡單晃動了兩下,就沒有了後續。

致幻藥物的效果,更是離奇。

陸風僅憑藉意志,就克服了精神藥物的作用,還變得異常清醒,力大無窮。

他突然間爆發,徒手掙脫電椅的束縛。

還抄起凳子,差點砸碎了面前審問室的玻璃。

這類似「美國隊長」的神劇情節,看得觀眾滿腦子問號。

靳東的陸風,哪裡是肉眼凡胎的特工,整個一「超人」。

事實上,一部諜戰劇中,受刑戲往往作用巨大。

受刑過程中的折磨,既給了觀眾視覺刺激,也反映出了角色強大的信仰意志。

特別是電刑戲。

拍好了,絕對會是重點加分項。

因為電刑不僅會有鑽心的疼痛,還會極大影響身體機能,有致殘致幻的風險。

遭受電刑,大小便失禁都是常事。

我們對比看《懸崖之上》的一場電刑戲,就明白了。

張譯飾演的張憲臣,在片中被雙手捆綁於地牢內,渾身被打得血肉模糊。

最後敵人無計可施,才使出了電刑。

隨著電閘推合,張憲臣身子還沒怎麼動,但嘴角已經帶動面部肌肉,大幅抽搐。

完全就是那種痙攣的感覺,你甚至能感覺到電流的流動。

只看一眼,就能體會到角色,那種完全生理性的痛感。

而且為了拍出真實感,張譯前期模擬體驗,實拍時,又要求增加了微弱電流。

看看張譯的苦心呈現,再看靳東在《無間》中的樣子,真是讓人忍不住長嘆一口氣。

這種差距,也折射出了當下諜戰劇,在整體品質上的粗糙。

實際上,自2015年《偽裝者》之後,曾經大火的諜戰劇,就開始漸漸走下坡路了。

像《無間》這樣,劇情中出現離譜情節,常識性錯誤,邏輯混亂,甚至亂拍一氣的諜戰劇,不在少數。

靳東飾演特工的「超人化」,也不是這類諜戰劇的結束。

更多創作上的問題,時不時出現,仿佛成了種種頑疾,野蠻生長,令人不吐不快。

01

過於現代的服化道

我們如今看到的大多數諜戰劇,都發生在1930年到1950年之間。

因為戰爭原因,這20年間,各方勢力纏鬥,地下戰線暗流涌動,也為諜戰故事的產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這也就意味著,大多數諜戰劇的服化道,應該需要精準呈現民國時期人們的日常穿著和生活狀態。

任何一點小瑕疵,都能瞬間讓觀眾出戲。

優秀的諜戰劇,往往在這方面很注重。

比如《潛伏》,一出太太們的麻將戲,各位太太從髮型到穿著,盡顯時代氣息。

可是,現在的大多數諜戰劇,卻偏偏在這最基本的服化道上,翻了車。

不是服裝,過於現代化,就是演員妝容「穿越」;

不是道具,過於虛假,就是置景,太過兒戲,讓人大跌眼鏡。

比如,張一山和潘粵明主演的《局中人》里,男性角色,全都是一身現代感十足的精緻西裝。

要知道,民國時期,即便是在上海,西服也並未普及。

人手一套筆挺西裝,動不動還換一條領帶,即便對經費充裕的間諜來說,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或許是為了與精緻的西裝相配,《局中人》的所有人主要人物,都梳著現代感十足的三七背頭。

其髮型之精緻油亮,在太陽下都閃閃發光。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了最近熱播的諜戰劇《薄冰》中。

劇中,彭冠英飾演的軍統特工陳淺,不僅梳著炫酷的愛豆髮型。

額前的幾縷劉海,更時刻提醒著,自己是區別於普通人的「特工」身份。

除此之外,陳淺還熱衷於「便裝」。

前一秒是西裝風衣,後一秒就是皮衣長靴。

簡直就是行走在民國大街的時尚男模,與旁邊的群演,好像不在一個時代。

男性人物的服裝道具,讓人出戲,女性人物就更不敢恭維了。

同樣在《薄冰》中,陳鈺琪飾演的特工,在一個帽子被打掉的慢鏡頭中,明顯看到了離子燙染過的棕色秀髮

如果皮哥沒說這是部諜戰劇,光看這張圖,還以為是哪個洗髮露的廣告呢。

再看陳鈺琪在家中的裝扮。

針織毛衣,襯衫格子裙,下面配卡其色的小短靴,整個一小紅書穿搭博主。

到了後期,女主的穿搭,更是徹底「躺平」,距今80多年,卻與現代人,毫無二致。

再比如《諜影》中,女主穿著超短裙、蕾絲邊高筒靴,在陽台上喝酒的情形,已經看得皮哥頭皮發麻。

還有在1937年抗戰最艱苦的背景下,動不動就JK出街,也是沒什麼可說的了。

《天衣無縫》中,導演更是給女性角色,安排上了超級現代的磨皮和妝容。

大紅唇,一字眉,睫毛高高翹起,臉上白到反光……

如果說服裝和妝容,還能搪塞過去。

那有些諜戰劇,在道具上的穿幫,就讓人有點忍無可忍了。

《信仰》中,趙雲飛被分配到軍統監聽科。

在他的筆記上,抄寫了毛主席著名的《憶秦娥·婁山關》。

這首詞,是1935年紅軍二渡赤水時所寫。

雖然時間線看似重疊,但這首詞最早發表的時間,是1957年1月。

也就是說,在這之前,除了我黨的核心人物,不可能有人能提前知道這首詞作的內容。

這裡,顯然是一個極不合理的穿越,也暴露了主創的歷史和文學素養。

另外,趙麗穎大火的諜戰劇《胭脂》中,也有不少類似的穿幫鏡頭。

最為弔詭的是,片中竟然出現了礦泉水瓶。

不知什麼時候,我們的諜戰劇,全都被這種帶有現代精緻感的服化道占據,填滿。

無論什麼類型的諜戰劇,在服化道方面,導演似乎只為了追求「好看」,而完全忽視那個年代應該具有的真實。

這讓大多數諜戰劇,失去了嚴謹的特點和符合史實的底氣。

淪為了塑料感十足的「諜戰」笑話。

02

不合常理的「超能力」

諜戰劇為什麼能讓人神經緊繃?

就是因為每一個特工,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

他們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更沒有以一敵百的武力。

他們不僅要處理瞬息萬變的局勢,更要應對好無法預判的暴露危機。

上一秒還在潛伏,下一秒,刀可能就已經架在了脖子上。

可現如今,大家對諜戰劇中特工的想像,已經無限接近於漫威超級英雄。

同樣是《蝶影》中,女主先是靠著一雙大美腿擊退兩個武士刀殺手。

隨後,軍統女特工又開發出了「反重力技能」,跺腳騰空結束戰鬥。

諜戰劇又不是武俠劇,這樣吊威亞,是想說明什麼呢?

正當皮哥以為,這已經十分離譜的時候,女主又開發出了躲子彈的技能。

順手還讓自己的摩托車,一起反重力騰空。

要有這種能力,還搞什麼諜戰,直接搗毀日軍總部不好嗎?

《密戰》中,張翰飾演的特工,也擁有同樣的技能。

他可以讓一輛八嘎車,原地旋轉360度,然後在不失去平衡的情況下,舉起手槍對敵開槍。

不誇張地說,這幾乎等同於抗日神劇靈魂附體了。

不止如此,張藍心飾演的日本女軍官,也相當離譜。

在行駛吉普車上,這種騰空後空翻的動作場景,我們暫且視其為合理。

那這五六層樓的高度說跳就跳,跳下去還毫髮無傷,繼續拳腳戰鬥,就真有點反重力反科學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諜戰劇,都會將特工的本事「超能力」化。

但有些劇情,雖然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仔細一想依舊是不可能的。

陳赫和黃軒的諜戰劇《瞄準》中,就有這樣一個神劇情節。

因為看不到狙殺目標,他們需要讓子彈折射,經過反彈後,狙殺目標。

按照劇中的情節,在兩位天才狙擊手的精確配合下,成功狙殺了目標。

但在實操上,這種狙殺手法,根本不可能實現。

且不說子彈無法拐彎,以及子彈在經過碰撞後的動能損失。

如果沒有精密器械精準測量風速、子彈速度、彈著點、彈射力、折射角、動能損失等因素,完成這個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

到目前為止,世界戰爭史上還沒有記載子彈經過折射,精準狙殺的先例。

而上一次完成這樣狙殺操作的,是好萊塢超級英雄片《自殺小隊》中,威爾·史密斯扮演的死亡射手……

另外,現在的諜戰劇中,三人小隊團滅一個連的日本兵,一個特工單挑一整個特務組織的劇情,應有盡有。

超能力太多,皮哥舉例都舉不完。

這些超能力,讓諜戰劇完全失去了現實依託。

因為主人公可以為所欲為,也就沒有了,他們遭遇危險所造成的那種緊張感、肅殺感和懸疑感。

諜戰神劇化,其實是最傷「諜戰」這個類型的。

一旦這個亂象不早點止住,那諜戰神劇取代抗日神劇的日子,或許就不遠了。

03

邏輯混亂的神劇情

諜戰劇吸引人的,往往是嚴謹細緻、圓融自洽的邏輯和人物動機。

這些才是諜戰劇,之所以被稱為「諜戰劇」的原因。

但看現如今的諜戰劇,我們才發現,自己的智商不是被摩擦,而是被侮辱了。

李乃文的《無名衛士》中,開場就有幾個十分混亂的邏輯BUG。

要抓捕的特務袁山,是劇中的一號嫌疑人。

他明明已經知道,女主李文蕾是公安了,上級還派李文蕾前去接頭,這不故意打草驚蛇麼?

公安部隊去山區剿匪,平時精明的土匪們,山上山下,沒有任何明哨暗哨。

公安部隊都走到家門口了,土匪才後知後覺。

看到這樣的劇情,觀眾都懷疑,這土匪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再比如,《潛伏在黎明之前》,劇的標題結合了《潛伏》和《黎明之前》兩部優秀諜戰劇。

但其邏輯和人物動機的混亂程度,簡直不敢恭維。

就拿敵軍旅長潛伏我軍,這個劇情來說。

1947年,解放軍早就轉入反攻階段了,蔣介石卻讓一個主力旅的旅長,率部歸順,執行所謂的「天擊計劃」。

這是皮哥看諜戰劇以來,見過的最大笑話。

因為整個旅起義,意味著士兵會被全部整編。

一個沒有士兵,行為又引起我軍注意的光杆旅長,能有多大作用?能對戰局有多大影響?

這個前提行不通,整部劇的邏輯,就已經完全無法自洽了。

2017年的《獵豺狼》中,男女特工在大街上以賣糕點為偽裝,傳遞情報。

男的假裝拿起一塊糕點捏碎,稱這是碎的自己不要,然後趁機將情報塞進了糕點中。

按照常理,女特工應該悄悄收好碎糕點,找到隱蔽的地方再查看。

可愚蠢的是,她直接在大街上就拿出情報「觀賞了」起來。

既然如此,你們為什麼不口頭傳遞呢?紙條專遞情報的作用又在哪裡?

《薄冰》中離譜的劇情,更多。

軍統特務呂布和貂蟬,被抓進了特密組監獄,貂蟬腿被撅折,子彈貫穿腹部,還遭受了嚴刑拷打。

就是在這樣的身體條件下,他僅憑藉一個破碗碎片,就割喉獄管,並和呂布一起,如入無人之境,堂而皇之地逃出了監獄。

且不說貂蟬這樣的身體狀況,走不走得動,即便走得動,監獄裡沒有其他的獄警和哨兵嗎?

日本人莫大的監獄,只放一個看守,是不是太不合乎邏輯了?

這所有的邏輯漏洞,仿佛都是所謂的諜戰編劇,對觀眾智商的無情嘲諷。

因為但凡一個人有一點邏輯常識,也能看出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不太可能發生,更別說生死一線的地下戰場了。

而這種神棍邏輯,也時常讓我們懷疑,這些諜戰劇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04

強行降智的蠢反派

當一部諜戰劇,無法用正常合理的邏輯解釋一些劇情的時候。

就只能犧牲反派的智商,來讓故事持續推進。

這樣的情況下,就產生了諜戰劇歷史上的諸多「名場面」。

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國民黨,他們在面對我方特工的時候,似乎智商自動降三個檔次,行事也變得極不合理。

主角仿佛開了天眼一般,能精準猜中他們的智商盲點。

首先依舊是《蝶影》,女主秋雁換了一身日本兵的衣服,意圖矇混過關。

小小的腦袋戴著大大的鋼盔,皮膚白皙,妝容精緻,這怎麼看都是一個女子。

當這位日本軍官大喊「站住」的時候,皮哥以為,秋雁肯定要暴露了。

結果,他只是上去給這個「日本兵」系好了扣子……

然後,秋雁都走出二里地了,這位日本軍官才突然從頭髮的味道,判斷出這個日本兵,就是秋雁。

果然,反派的智商,遇到主角就要強行下線啊。

再看《霞光》,佟麗婭飾演的我方特工高大霞,在列車上被國民黨特務刺殺。

而她的第一反應,是驚聲尖叫著拿著酒瓶子,跌跌撞撞衝過去,然後哐啷一聲,砸倒了自己的隊友。

面對這樣的「神助攻」,如果大家是反派,第一時間應該慶幸,然後一刀結果了高大霞,完成任務吧。

但沒想到,剛剛跟男特工打得有來有回的敵方特工,突然就失去了行動能力。

追了半天都沒追上穿著高跟的高大霞。

就在好不容易追上,然後提刀劈刺的時候,一顆子彈要了他的命。

反派智商和能力的突然斷電,仿佛就是導演安排好的(也確實是)。

也對,像這樣的諜戰劇,如果反派稍微有點行動力,第一集就全劇終了。

最後,反派最蠢的,還是最近這部《薄冰》。

《薄冰》中,為了幫助陳淺逃出日本監獄,我方潛伏特工給他的傷口上了一種「假死」藥。

這種藥的存在,本身就不符合邏輯。

因為任何「假死」狀態,只要是「假」,就一定能被判斷出來。

因為活人不可能長時間沒有心跳和呼吸生存。

但《薄冰》偏偏不,就這一個「假死」,不僅騙過了守衛,騙過了大反派井田,就連日本軍醫,也騙過了。

更為愚蠢的是,面對軍統最強特工,日本人甚至沒有「補槍」,也沒有驗明正身。

就把「屍體」草草交給兩個不認識的民夫,叮囑他們上山掩埋,然後完事了。

陳淺就是靠這種超自然的假死,逃出生天。

在其他劇情上,日本所有的守衛、崗哨和軍官,似乎都智商不在線。

陳鈺琪扮演的特工,也是用「女扮男裝」的方式,混進劇院準備截獲情報。

就這樣一個細皮嫩肉,胸部隆起,皮膚白皙,身材瘦弱女子,只是穿了一身民工的衣服,就堂而皇之地騙過了守衛,混了進去。

別說智商,就是說日本兵眼瞎,皮哥也信的。

這還不算,日本崗哨爭執了半天,要搜演員的箱子,而武器就藏在箱子的第二層。

可沒想到,所謂的搜查,就是打開箱子看了第一層一眼,就放進去了……

這個安保程度,連皮哥家小區都不如,是怎樣成為保護日軍中將的皇家憲兵的?

當反派開始犯蠢,或間歇性降智,諜戰劇其實也就失去了追下去的必要。

因為面對愚蠢的對象,所有的緊張感都會被消解,尤其當反派淪為工具人後,諜戰劇的觀感將完全損失,變得食之無味。

05

不倫不類的「三角戀」「四角戀」

看一部諜戰劇,最反感的就是角色談戀愛。

當然,《潛伏》告訴我們,諜戰不是不能談戀愛。

可談戀愛,也要注意愛情戲的篇幅頻率,及人物情感的發展邏輯。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諜戰劇,開始強行戀愛狗血。

甚至完全犧牲了諜戰故事的合理性和精神內核,一心只想談戀愛。

《觸不可及》中,孫紅雷飾演的地下特工傅經年,就是行走的荷爾蒙。

故事中,他先是跟自己的拍檔徐靜蕾不清不楚。

隨後,又勾搭上了桂綸鎂飾演的漂亮妹子。

作為一部諜戰片,導演花了大量的篇幅,去給桂綸鎂的大腿拍特寫,可算把偶像劇中的擦邊發揮到了極致。

跟桂綸鎂還沒談完,中間蔣勤勤又來插一槓子。

整個故事,諜戰沒講多少,卻講了穿越到民國時期劉華強的風流史,簡直讓人不敢恭維。

最後5.6的評分,也是實至名歸。

再比如,諜戰劇《秋蟬》,這部劇中的主要角色,除了男女主還有四個。

可就這麼6個人,還湊成了兩對「三角戀」,劇情正緊張的時候,男女方就要撒一把狗糧,發一把糖。

工業糖精的味道,早就把諜戰懸疑稀釋成了白開水,無盡的戀愛戲,只讓人想儘快棄劇。

《無間》,靳東簡直就是行走的男模,整部劇也從最開始的三角戀,迅速向四角戀發展。

靳東飾演的陸風,最早與花向雨不清不楚。

而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也喜歡花向雨。

後來,特密組的藍冰,又暗戀著陸風,兩人之間玩兒起了曖昧。

這樣一來,兩男愛一女,兩女愛一男的四角戀格局,徹底形成,也讓整部《無間》徹底坍塌。

國劇向來有任何題材,都喜歡談戀愛的屬性,但諜戰中的愛情,發展到這麼狗血,還是這幾年的事。

其實,諜戰劇被糟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只不過國劇中爛劇太多,古偶仙俠,抗日神劇,家庭倫理,職場商戰……導致諜戰劇的問題,漸漸被忽視。

而最近,因為《無間》和《薄冰》的大火,這些問題和亂象,又再次浮現。

自《偽裝者》之後,諜戰能拍的套路,幾乎已經拍盡了。

想要推陳出新,皮哥認為,有兩個思路。

第一,重視編劇,強調邏輯。

國劇的創作環境,依舊是導演本位的,也就是說,片場導演說了算。

但對諜戰來說,編劇的話語權是十分重要的。

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或許對諜戰劇來說,是一個新的思路。

第二,重視服化道,選最合適的演員。

諜戰劇的服化道關乎真實感,選角關乎懸疑感。

正確的角色,能給諜戰一層朦朧神秘的光芒。

那些明顯沒有演技的演員,諜戰劇最好不要啟用。

這些亂象,觀眾已經多次疾呼,希望那些創作人能夠真正看到。

總之,這幾年,諜戰劇里這5種亂象,正野蠻生長,如同5種難治病,也該管管了。

雖然諜戰劇正在經歷著低谷,但並不意味著以後沒有高峰。

我們有拍好諜戰劇的底蘊,那段厚重的歷史,是優質諜戰劇的天然土壤。

作為後來人,讓這一切不被浪費甚至褻瀆,才應該是我們拍諜戰的初衷。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e8bb685833818d47e46c63791cb76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