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靈丨短耳鴞大戰喜鵲,反嘴鷸編隊掀鳥浪

2023-01-31     娛樂九九

原標題:濕地生靈丨短耳鴞大戰喜鵲,反嘴鷸編隊掀鳥浪

22日,沉湖「濕地衛士」在首場巡護途中,看到了一幕幕精彩的鳥類大戲。

上午10時,長江日報記者用肉眼觀察發現,在數百米外一處灘涂上,有一大片白色的鳥群。「那是什麼鳥?」

▌在灘涂上群棲的反嘴鷸。記者李子云 攝

沉湖濕地保護志願者服務隊隊長、武漢市觀鳥協會副會長姚波用高倍單筒望遠鏡觀察後,說:「那是反嘴鷸,應該有500多隻。」

姚波告訴記者,就像人類看足球比賽時掀氣氛,會造人浪一樣,反嘴鷸也很會造「鳥浪」,人稱「鷸浪」。成千上萬隻反嘴鷸一起飛翔時,會上下左右快速翻飛,陣形也會隨之千變萬化。它們的背羽是黑色的,腹羽是白色的,在翻飛時就像奔涌的浪花,十分美麗壯觀。

▌反嘴鷸「鳥浪」。記者李子云 攝

說話間,數百隻反嘴鷸突然起飛,在沉湖上空翻飛,引起眾人一片驚呼。

反嘴鷸造完「鳥浪」剛剛停歇,天空又飛來一隊黑色的大鳥,隊伍排成人字形,綿延數百米。「看,大雁!」有人叫了起來。

▌鸕鶿空中編隊飛行。沉湖濕地保護志願者服務隊供圖

「那不是大雁,是普通鸕鶿,俗稱魚鷹。它們列隊飛行時,會像大雁一樣排成人字隊形。」姚波說,它們落在樹枝上,就是黑壓壓一片,觀鳥圈內稱之為「鸕鶿樹」。

▌「鸕鶿樹」。杜華舉 攝

下午2時許,在王家涉湖大堤中段巡護的楊睿小組,發現大堤附近一片樹林邊有動靜,大家立即停車觀察。只見空中3隻喜鵲,正在圍攻一隻短耳鴞。

短耳鴞是貓頭鷹的一種,喜歡在白天活動。它們體型比喜鵲大得多,但3隻喜鵲毫不懼怕,扇動翅膀,輪番用嘴巴去啄擊短耳鴞。

混戰中,短耳鴞不慎落入草叢,3隻喜鵲仍不罷休,俯衝下來繼續攻擊。

▌喜鵲在空中攻擊短耳鴞。沉湖濕地保護志願者服務隊供圖

觀鳥經驗豐富的楊睿判斷,可能是短耳鴞誤入了喜鵲的領地,這才被它們群起而攻之。這場「空戰」應該會以短耳鴞的失敗而告終。果不其然。僅僅抵抗了3分鐘,短耳鴞因寡不敵眾,落荒而逃。

同樣目擊了這場「空戰」的姚波說,別看喜鵲長得喜慶,它們打起仗來十分兇悍,所以圈內給喜鵲起了個雅號叫「大佬」,意思是既有實力,又有霸氣

反嘴鷸

(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是反嘴鷸科反嘴鷸屬鳥類。中型涉禽,體長40-45厘米。嘴黑色,細長而向上翹。腳亦較長,青灰色。頭頂從前額至後頸黑色,翼尖和翼上及肩部兩條帶斑黑色,其餘體羽白色。飛翔時黑色頭頂、黑色翅尖,以及背間部和翅上的黑帶與白色的體羽和遠遠伸出於尾後的暗色腳形成鮮明對比,甚為醒目,野外不難識別。

鸕鶿

(學名:Phalacrocorax):有1屬39種。大型的食魚游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蹼。棲息于海濱、湖沼中。飛時頸和腳均伸直。

短耳鴞

(學名:Asio flammeus)是鴞形目鴟鴞科的鳥類。體矮,體長約38-40厘米,黃褐色鴞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於 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艷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棲息於開闊田野,白天亦常見。成群營巢於地面。以小鼠、鳥類、昆蟲和蛙類為食。

長江日報記者:明眺生

編輯:王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d76c96a37d18f22641267027898b487.html
















蛋糕媳婦真行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