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適合工作,東門適合旅遊,西門適合生活。偌大的西門裡,要拎一個傑出代表,那只能是撫琴。
我承認,踏入撫琴的第一眼,就著迷了。
成都太大了,從南城穿城到西門,得要1個鐘頭以上的時間,多元夾雜的城市,從來不失迷人的地方。
但撫琴不一樣,你說它老舊,行走著街道上的每一個人都散發著蓬勃的生命力。要說它新潮,住在撫琴的人要不在茶館裡,要不在市場裡,要不在餐館裡,將閒散與慵懶發揮到極致。
試問,成都還有哪個地方,能比撫琴更懂生活。
比撫琴人更能呈現撫琴魅力的,是撫琴的街道。
城市的快速更迭似乎對撫琴放緩了步調,在這裡依舊保留著老成都生活的韻味。
熱鬧的夜市、此起彼伏的麻將聲、圍成堆堆的茶館,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嘿,崽兒,要是工作太累了,那就來撫琴生活嘛!」
撫琴的街道是朝氣的,就連工作日的下午,人們都在茶館裡和對面的老友,拉著家長里短。
要不就是和街上賣菜的攤販「拉扯」,嘴巴上在閒聊,手上在熟練的摘去四季豆上的老筋和邊角余料。
如果用攝影角度來定義撫琴,那它一定是暖色調。路上的招牌大多都是亮眼的彩色,走過去時還真忍不住想多看兩眼。
街道兩旁的樹木在陽光下,也散發著暖烘烘的光芒。坐在門口擺龍門陣的老姐妹們,用著緩慢的語調談論著兒孫的近況,歲月在她們臉上留下的色彩,也是暖色調的。
撫琴人一天中最鮮活的姿態,是在綜合市場裡,水果、肉蔬、乾貨、調料,各自占據一片土地,給整個市場施加色彩魔法,
熟稔的拉著小推車,聽著今日各攤位店主的吆喝,仔細比對泡沫板的價格,再決定哪家店下單,這看似繁瑣的程序步驟,卻是綜合市場裡獨有的樂趣。
端午節即將來臨,粽子攤忙碌了起來,調製好的糯米在叔叔的手法下,鑽進粽葉里變成一個個可口的粽子。
從盆里傳出來的香味,似乎在說「吃到這口粽子,也算是到了家」。
撫琴的奇妙之處在於,你以為消失的事物會在不經意間出現在你眼前。轉角遇到的街頭理髮店,來往的都是老熟客。
那把剪刀從利落到遲鈍到淘汰,站著的人是他,坐著的人還是他。
娘娘的小皮鞋,鞋跟又脫落了,最令她信任的依舊只有這位蟄伏於街頭的老友。
「這次你要給我粘牢固點哈」
「沒得問題,這麼多年了,我的手藝你還不放心?」
這便是撫琴,從街頭走到巷尾,每一處都充滿魔力,讓人沉醉、讓人迷失。
撫琴鬼飲食,一山更比一山高。
眾人熟知的黑竹香雞、怪老頭甜不辣,都來源於撫琴。想要老字號,這裡有;想要味道在線的館子,這裡有;藏龍臥虎既適用於武俠小說,也適用於撫琴的美食江湖。
現在,張開你的嘴巴,騰空你的胃,跟著我一起在撫琴大快朵頤。
-黑竹香雞-
黑竹香雞已經成了撫琴的活招牌了,最早這裡只有6張桌子,到現在已經擁有了4間鋪面。
一鍋烏雞肉,肉質軟嫩不柴,入口就能脫骨。配菜是耙糯的芋兒和爽脆的筍子,秘制的紅油湯底給足了味兒,不來三碗飯都對不起這鍋底。
-李德富牛雜-
從李老大到李德富,這家牛雜火鍋也是在撫琴人心裡扎了根的,三個大鋪面,一到飯點就是滿噹噹的人。
特色牛肉不僅嫩氣還有嚼勁,放進鍋里煮上兩三分鐘就可以撈出來了,配上原湯碟,那叫一個香。
-怪老頭甜不辣-
從推車賣到開店鋪,怪老頭收羅了自己的一批粉絲,每天固定菜品賣完就收攤。
每次來這裡的必點菜就是炸土豆、米涼粉和小香腸,蘸一點甜辣醬或是辣椒麵,醇厚的油香氣最勾人。
-娜奴灣冰品-
開了20多年的娜奴灣,就是學生娃兒們的童年神話,1元起的炸串、8元一杯的台灣珍珠奶茶、15元就能裝悶的刨冰,確實巴適。
特別是炸串,本人真心安利,酥酥脆脆帶著辣椒麵的香辣感,就是小時候放學最愛的味道。
-撫琴綜合市場的鍋盔+肥腸粉-
撫琴的美食不僅藏於街道,也在市場裡,在拐角處就遇到開在一起的鍋盔和肥腸粉。
5元/個的鮮肉鍋盔是真的頂,油氣和肉香味都很足,配上一碗麻辣肥腸粉,10多元的價格就能讓早餐豐富有味兒。
-佰味抄手-
開在撫琴小區公交站後面的小店,稍不注意就走過了,店鋪不大但味道我是服氣的。
個人安利他家的藤椒抄手,藏著鮮肉的抄手,被細碎的青紅椒被湯汁和藤椒油激發了香味,一口一個著實過癮。
-四姐串串香-
小巷子裡的四姐串串,是撫琴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就在街邊上,要論環境,這兒還真沒有。
湯底沒有牛油的厚重感,憑藉菜品的鮮度和特色油碟取勝。必點是牛肉,用蛋清腌制過,更嫩肉香味也更足。
-脆糯三角糕-
90後回憶里的三角糕,還是拉著三輪車賣的,一鍋出8個,來往購買的路人不在少數。
糯米糕表層烤的微焦,吃起來是那種軟糯香甜的味道,1.5元/個,趁熱吃口感更巴適。
-綠屏源火鍋-
開了20多年的綠屏源,依舊是兔子+肥腸的經典組合,也是陪伴一代撫琴人長大的資格老字號了。
肥腸打整的乾淨,在紅油的包裹下,不僅有嚼勁還會爆汁,兔子也是嫩氣的不得了。對了,不忘了點點紅苕粉、豆芽這些涮菜。
還有撫琴第一烤、壹串叄、鐵皮車麻辣燙......這裡是,成都人鬼飲食的啟蒙鄉。
這是撫琴
這也是撫琴
歲月沉澱下的老人和流淌新鮮血液的年輕人,在撫琴這片土地上,都找到了自己最愜意的生活方式。
太古里是時尚、望平街是新潮,而撫琴是多元,能夠容納一切,沒有哪個年齡階段的人會在這裡不自在,反而因為多元交雜,才讓撫琴越發「活色生香」。
這裡還保存著年代久遠的筒子樓,從下往上看猶如置身於井中,眼中的世界濃縮成在這四四方方中。
Z字形的樓梯串聯了所有的住戶,門上新鮮塗刷的黃油漆,是住客對於美好生活的門面展示。
從這棟筒子樓出來,轉身便遇見撫琴新建的桌球,男女老少在球桌上盡情揮動著球拍。僅一牆之隔,撫琴便生出兩幅模樣。
臨到要離開時,撫琴夜市上的推車排著隊出動,本就熱鬧的街道愈發歡騰。
買了兩串羊肉,向地鐵站走著,明明前行的步伐越來越快,但撫琴的聲音卻依舊在耳畔迴旋。
我知道,我的心在撫琴迷失了。
x
對於撫琴你有什麼記憶?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告訴會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