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按諸葛亮遺願劃為四軍區,關羽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異姓王趙雲和誰當司令?

2023-09-20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季漢按諸葛亮遺願劃為四軍區,關羽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異姓王趙雲和誰當司令?

漢中王世子劉禪被徐盛的三個門客刺殺後,漢中王劉備立劉禪之子劉諶為王世孫:「玄德悲喜交集,令士元作冊,立作王孫,雲長孔明,皆上啟慰賀不提。」

劉備悲的是最疼愛的兒子劉禪遇刺,喜的是劉諶「雖只九歲,英氣勃勃」,關羽和諸葛亮上表道賀,估計也是覺得阿斗扶不起來,難以承擔興復漢室的重任,換了劉諶可能會更好一些。

這番描述,當然不是出自《三國志》,甚至也不是出自《三國演義》,而是出自周大荒的《反三國演義》。

在《反三國演義》中,劉禪、諸葛亮、劉備先後辭世,真正一統三國的參謀長是龐統龐士元,立下赫赫戰功的自然是五虎大將,諸葛亮辭世前留下遺表,規劃了漢室復興後的軍政藍圖:全國劃分為四個軍區,趙雲等人的職位相當于軍區司令,而關羽則享受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的殊榮。

《反三國演義》寫得比較有趣,咱們今天只挑幾個關鍵節點來聊一聊劉禪、諸葛亮、劉備如何辭世,以及他們辭世後,季漢將軍們最後收到的封賞,並請讀者諸君評判一下是否公允。

在我們熟悉的三國名人中,劉禪是最先辭世的,劉禪辭世,跟他的女婿、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還有點關係:劉備拿下洛陽後,派諸葛瞻去成都接世子劉禪和世子妃(張飛之女),結果諸葛瞻防護不利,被徐盛的手下刺殺。

徐盛門下三殺手的第一個目標是趙雲趙子龍,「趙雲老成持重,戒備警嚴,伺候多日,無從下手」,他們又把目標改為劉備,發現也不可能得手,無奈之下才想起相機刺殺世子劉禪,或駙馬諸葛瞻,結果諸葛瞻跟錦城公主只顧親熱疏於防範,等到發現刺客的時候,劉禪已經倒在血泊之中沒救了。

徐盛的門客要刺殺趙雲,純屬瞎胡鬧,當初徐盛被馬超和馬雲騄射倒戰馬生擒,送到主將趙雲面前,趙雲還是十分客氣的:「雲騄把徐盛解了上來,雲自下位,親解其縛,延之上坐,又介紹了馬超,盛固執不肯就坐。」

徐盛一心求死,趙雲只好解下自己的佩劍交到徐盛手裡成全了他,並且將其用黑綢緞包好送還韓當周泰。

徐盛的三個門客不知好歹記恨趙雲,最後卻要了阿斗劉禪的性命,也改寫了漢末三國歷史,也不知道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是不是應該感謝徐盛,但是張飛的女兒卻很通情達理,諸葛瞻要將生擒的三個刺客剖腹剜心,她只是長嘆一聲:「世子已死,不能復生,刺客為主忘身,節義之士,殺之已足,何用殘酷!」

劉禪死後不久,諸葛亮在定軍山辭世,臨行前給劉備留下一篇遺表,建議張飛由合肥東出峴山,從採石渡江,趙雲由合肥南出舒桐,向寵率水師取九江,三路大軍會師建業吞併東吳後,又對後事做了一番安排:「前敵諸將,子龍孟起,功異他人,功成受賞,自屬聖心。臣以為雲長宜在禁近,保佑國家。山東之事,可付漢升(黃忠);幽冀之事,宜付翼德;以子龍督徐揚,孟起督關隴,文長(魏延)守雁門,子均(王平)守上谷,伯約(姜維)守天水,則國家安如磐石矣!」

諸葛亮辭世不久,張飛寫信給關羽:大哥故居樓桑村的那棵茂盛如車蓋的大樹,忽然在一夜之間枯萎了!

當時劉備已經病重,關羽拿著張飛的信去找龐統龐士元商量後事:「主公飽經患難,病入膏肓,菁華既竭,恐難即愈!縱有不測,王孫(劉諶)名分已定,某與士元,同心輔弼,子龍在江東,孟起在淮北,翼德在幽州,孝直(法正)在益州,元直(徐庶)在許昌,公琰(蔣琬)在桂林,並關隴乂安,淮徐無事,當不至發生何種禍患也。」

劉備迴光返照,「宣大司馬驃騎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大司空龐統,大司徒秦宓,襲琅琊王領宿衛軍事諸葛瞻,入受遺命。」這就是「反三國」版的顧命四大臣了——秦宓在正三國中是反對劉備伐吳兵被劉備關進監獄準備殺掉的,現在成了顧命大臣,但是他的地位,顯然不及關羽和龐統。

劉備辭世後,關羽和龐統通力合作,與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人東征西討,終於滅魏吞吳定鼎天下,接下來就是劉諶稱帝、大封功臣了:「文武諸臣,因雲長功大屬尊,合辭奏請以雲長為大將軍。雲長因系先帝舊官,不敢拜命。少帝傳旨,令雲長仍以大司馬兼驃騎將軍,劍履上殿,贊拜不名,以龐統為丞相。」

軍政兩個首席人物確定,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季漢開國皇帝劉諶與大司馬關羽和丞相龐統,按照故假黃鉞左將軍都督雍梁並冀幽青徐兗八州諸軍事雍州牧諸葛亮的遺願,將季漢分為四個大軍區:右將軍都督幽冀並營四州諸事軍冀州牧張飛,封為武定王,領幽並第一軍區;伏波將軍都督雍梁益三州河西五郡諸軍事涼州牧馬超,封為武威王,領雍梁第二軍區;前將軍都督荊揚二州東甌閩越諸軍事揚州牧趙雲,封為武成王,領荊揚第三軍區,妻馬雲騄,別封敦煌公主,揚威將軍,出入得用公主儀仗鼓吹;後將軍都督青兗二州諸軍事青州牧黃忠,封為武平王,領青兗第四軍區。

張飛馬超趙雲黃忠受封異姓王,關羽當然也差不了,他是妥妥的季漢軍方第一人,劉諶在冊封其他四位大將之前,先封的就是關羽:「驃騎將軍大司馬漢壽亭侯關羽,爰在壯年,追隨先帝,風雲困厄,憂患同經,交親於手足,誼篤於肺腑,王師入益,江漢鏡流,駐軍南陽,河洛響應,先皇不豫,坐奠中樞,國家安危,胥公是賴,今封公為武安王。」

劉諶對關羽這番評價,按照《反三國演義》的描述,也是恰如其分,關羽就是趙雲等四個軍區司令的直接上級,也就是相當於坐鎮京師的漢軍總司令。

《反三國演義》是一部爽書,其中很多正史中蜀漢的大敗都變成了大勝,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現編得還真不是特別離譜:如果換一個打法或換一個主將,荊襄之戰和夷陵之戰,劉備關羽是有可能打贏的。

在《反三國演義》中,劉禪遇刺,諸葛亮和劉備先後辭世,龐統頂替了諸葛亮的位置,指揮作戰似乎更得心應手,這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疑問:如果關羽不敗亡於荊州,黃忠馬超多活一二十年,再加上張飛趙雲,他們在龐統和法正的參贊下,能否滅魏吞吳一統三國?如果僅比較軍事水平,諸葛亮和龐統法正,哪一個更高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d1636fa1c7a5a174694bbcf27cfce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