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猴痘、HIV……不止新冠,問鼎諾獎的mRNA前景廣闊

2023-10-09     39深呼吸

原標題:癌症、猴痘、HIV……不止新冠,問鼎諾獎的mRNA前景廣闊

作者|向陽

編輯|廖穎瑤

孤坐40年冷板凳,因為沒有科研經費,沒有科研成果,三次被解僱,痴迷於mRNA免疫反應研究的匈牙利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終於得到了她最大的回報——與美國科學家德魯·韋斯曼(Drew Weissman)一起被授予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nobelprize.org

他們在核苷鹼基修飾方面的發現,使得開發針對新冠感染的有效mRNA疫苗成為可能。但是,mRNA技術的價值遠不盡於此。mRNA作為疫苗或藥物,可應用於預防傳染病、治療腫瘤和蛋白替代療法。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點評說道,mRNA疫苗技術落地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盜火」,預示可能會帶來生物醫藥領域的巨變。

01

問鼎諾獎,mRNA疫苗憑什麼?

卡里科不是研究mRNA疫苗技術的第一人,早在1961年的加州理工學院的實驗室里,科學家首次提取到mRNA。

mRNA(Messenger RNA),是由DNA的一條鏈作為模板轉錄而來的,攜帶遺傳信息的能指導蛋白質合成的一類單鏈RNA。而且,mRNA在DNA和蛋白質之間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負責傳遞信息。作為一種特別的基因中介,mRNA能透過傳送訊息到人體內,來教育或引導人體細胞來抵抗病毒。理論上,如果能操控制造mRNA,告訴它要製造哪些蛋白質,就會相應去抵抗疾病。

mRNA包含四個不同的鹼基,縮寫為A、U、G和C。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鹼基改性mRNA可用於阻止炎症反應的激活(信號分子的分泌),並在mRNA輸送到細胞時增加蛋白質的產生。/ nobelprize.org

1978年拿到博士學位的卡里科開始研究mRNA,將其視為終生奮鬥的目標。她認為這是一種很特別的RNA,甚至預見到其可以作為人類強有力的抵抗疾病的武器。

但在20世紀80年代,mRNA研究不被科學界看好。長期以來,mRNA 作為疫苗的研究,因為受到分子的不穩定性、免疫刺激不足和mRNA 遞送時的低表達水平的阻礙而進展緩慢。

用mRNA製藥存在著不為人知的致命缺陷,它在到達靶細胞之前,就被人體的防禦系統破壞了。更嚴重的是,人體會本能地反擊外來入侵者,產生嚴重的免疫反應,甚至導致死亡。這對於之前信心滿滿的科學家是當頭一棒。

當大多數研究者果斷放棄mRNA,卡里科仍然堅信mRNA的價值。她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三次失去工作,被降職,沒有經費,曾在美國數個實驗室被趕來趕去……

新冠mRNA疫苗。/ 視覺中國

多年之後,mRNA分子的不穩定性首先被科學界攻克,此時mRNA技術的第二個難題——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反應,直接關係到mRNA疫苗的成敗。卡里科從未停止思考和探索,她在複印研究論文時偶然遇到了韋斯曼教授,兩人很快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並通過mRNA修飾技術,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2005年,他們在《免疫》雜誌上發表了開創性的成果,指出用天然存在的修飾鹼基(例如假尿苷)取代稱為尿苷的mRNA鹼基可以大大減少炎症反應。他們的這一發現對使用mRNA作為治療手段具有深遠的意義。

當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時,卡里科和韋斯曼在實驗室工作的真正價值,以一種及時雨的方式顯現出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發布42天後,科學家在mRNA技術助力下迅速設計出了第一款mRNA疫苗。就算病毒變異導致疫苗失效,mRNA技術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1-2個月),改變mRNA序列,推出升級版的疫苗。這些疫苗的使用,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和健康,使社會重新開放,生活恢復煙火氣。

COVID-19大流行前的疫苗生產方法。/ nobelprize.org

mRNA屬於核酸疫苗,系通過直接注射mRNA在體內表達特異性蛋白來保持持續的免疫應答,建立很強的免疫力。mRNA疫苗包含一種遺傳指令,當體外人工合成的mRNA被注射入體內時,它「命令」細胞產生大量病毒蛋白,免疫系統將這些它們識別為外來物質,會發起攻擊並學會如何對抗這些病毒,因此能夠對於未來的感染提前建立防禦機制。

而大多數傳統疫苗,例如基於病毒的滅活疫苗或減毒疫苗,抑或是基於蛋白質和載體的疫苗,原理是刺激免疫系統製造保護性抗體和其他防禦措施,以抵禦未來的感染。

時至今日,默默無聞了40年的卡里科終於迎來了科研事業的高峰。

卡塔琳·卡里科和德魯·魏斯曼正在接受一劑他們幫助研製的COVID-19疫苗。/ Penn MAedicine

02

mRNA疫苗將回歸「初心」攻克癌症?

mRNA技術成功遏制了新冠,但又不止新冠,對於腫瘤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將帶來極大的前景。在學界看來,預防治療腫瘤或許才是mRNA疫苗隱藏最深的價值,最顯神通之處。事實上,關於mRNA疫苗的早期工作大都集中在癌症的治療性疫苗研發方面。

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癌症負擔日益加重成為醫學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全球癌症負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預計到2040年,全球癌症負擔將達到2840萬例,比2020年增加47%。而中國的癌症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位列全球第一。隨著惡性腫瘤發病數持續上升,我國每年所需的相關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

全球癌症負擔日益加重。/ 站酷海洛

用mRNA技術對抗癌症越來越受到關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松江研究院研究員仇子龍認為,mRNA疫苗未來在作為針對癌症的治療性疫苗上潛力最大。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婦兒免疫學分會秘書長王月丹直言,mRNA疫苗特別適合做腫瘤疫苗。

不同於B肝疫苗、HPV疫苗屬於預防性癌症疫苗,mRNA癌症疫苗是治療性的,旨在針對腫瘤細胞優先表達的腫瘤相關抗原。mRNA不僅適用於現成的癌症疫苗,而且適用於個性化新抗原疫苗接種。目前癌症疫苗研究基於mRNA平台得到了迅速發展。

2023年2月,莫德納與默沙東宣布,其腫瘤新抗原mRNA疫苗mRNA-4157,與PD-1抗體聯合輔助治療高危黑色素瘤,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突破性療法認證,這是全球首個獲此認證的mRNA腫瘤疫苗。該聯合療法能夠將患者復發或死亡風險降低44%,現已推進到3期臨床試驗階段,也是全球首個進入3期臨床試驗的mRNA癌症疫苗。

mRNA-4157癌症疫苗設計圖。/ 網絡圖片

在國內,用於治療癌症的mRNA疫苗研發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2023年3月,由北京立康生命公司自主研發的「LK101注射液」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這是國內第一款獲批臨床的個性化mRNA腫瘤疫苗。

目前,全球針對癌症領域的mRNA疫苗涉及的臨床試驗適應症包括了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等腫瘤,一些試驗與其他腫瘤免疫類藥物聯合使用。

除了癌症之外, 目前針對感染病領域mRNA疫苗開展的臨床研究有很多,適應症涵蓋狂犬病、人偏肺病毒、寨卡病毒、巨細胞病毒和愛滋病病毒(HIV)等,其中針對HIV的多項臨床試驗已經進入了Ⅱ期臨床研究階段。

愛滋病病毒3D模型。/ 站酷海洛

新冠尚未徹底消滅,猴痘又來添亂,全球確診病例不斷增多。今年6月以來,國內本土猴痘確診病例數驟增,現在猴痘已被納入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

9月23日,中國生物發布消息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楊曉明團隊與中生復諾健賈為國團隊在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關於開發新型猴痘mRNA疫苗的最新研究,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在Nature上發布的有效針對猴痘的mRNA疫苗的相關研究。該疫苗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即將開展臨床試驗。

關於開發新型猴痘mRNA疫苗的文章。/ 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期的動物研究結果表明,RNA疫苗還有可能用於預防或治療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未來mRNA技術或許能夠逐步涉足更多疾病領域。

「我期望將來,此技術可用於開發治療不同疾病的疫苗,例如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癌症、過敏症及其他傳染病。醫療的根本用途是服務所有人,包括弱勢社群和貧窮人士。」卡里科教授做客香港中文大學曾這樣說道。

RECOMM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cd4ae542f0ccb83c559e61d84587f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