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穩有望帶來「市場底」,地緣政治是投資中國最大擔憂

2023-10-19     巴倫周刊

原標題:經濟企穩有望帶來「市場底」,地緣政治是投資中國最大擔憂

地緣政治風險會給經濟環境繼續改善帶來挑戰。

第三季度數據讓投資者看到了更多中國經濟企穩的跡象。第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9%,超出市場預期,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工業生產恢復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依然承壓。

短期內,好於預期的經濟數據有助於中國股市形成一個底部,避免股市進一步下跌;交易所交易基金iShares MSCI China (MCHI)今年迄今為止下跌了8.3%。但分析人士認為,股市持續顯著回升可能需要更強有力的刺激措施,經濟活動必須在多方面顯示出持續增長的勢頭。

TS Lombard經濟學家羅里·格林(Rory Green)和弗雷亞·比米什(Freya Beamish)指出,好於預期的經濟數據可能會降低更大力度經濟刺激措施出台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是否正在迅速獲得增長動能還有待觀察。

地緣政治是全球投資者最大擔憂

在美國限制中國獲得先進技術和中美在部分領域減少對對方依賴之際,目前投資者仍對地緣政治風險保持警惕。這類風險可能會給經濟環境的改善帶來挑戰,進而妨礙投資者全面回歸中國資產。

摩根大通(JP Morgan)近日對全球投資者進行的調查的顯示,在投資者擔心的問題中,地緣政治排在首位,排在第二的是私營企業面臨的挑戰。這些擔憂反映在了他們的持倉情況上:目前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敞口有所下降。

在接受調查的投資者中,38%的人輕倉中國資產,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說目前沒有投資中國資產,5%的受訪者重倉中國資產,此外,在輕倉中國資產的投資者中,40%的人表示打算進一步減持。

在投資中國時,投資者需要決定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其中最大的風險是美國繼續收緊對中國出口部門先進人工智慧晶片的限制。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去年10月發布了出口限令,本周進一步收緊了限制措施。

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包括壁仞科技和摩爾線程智能科技這兩家中國領先的圖形處理器製造公司。諮詢公司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中國政策和技術政策負責人保羅·特里奧羅(Paul Triolo)指出,此舉可能會促使中國在今年晚些時候發起反制。

中國加強對網際網路企業的監管以及加強數據審查力度是投資者眼中的另一個風險。

在投資中國的同時,投資者也在想辦法避險

投資者正在選擇不同途徑來規避上述風險。

在中美兩國越來越多地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待兩國關係之際,總部設在中國、為全球機構投資者管理17億美元資產的和玉資本(MSA Capital)兩年來一直在調整倉位。和玉資本董事總經理本·哈伯格(Ben Harburg)說,該公司避開了可能面臨中美兩國限制的業務,投資重點轉向了生命科學、核心技術、機器人以及符合中國政策優先事項的物流公司。

還有一些資產管理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不包括中國的新興市場ETF和共同基金等產品。

其他基金則在嘗試直接規避中美關係帶來的風險。和玉資本的哈伯格負責管理的Core Values Alpha Greater China Growth ETF (CGRO)於周二(10月17日)剛剛推出,這隻ETF重點投資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中國公司,如旅遊、食品、運動服裝和飲料公司,以及科技公司,比如致力於提高企業效率和幫助中國變得更加自力更生的公司。這隻ETF大約20%的資金配置給了擁有大量中國業務的美國大盤股,比如特斯拉(TSLA)和蘋果(AAPL)。未被納入投資範圍的是那些有可能因國家安全擔憂被盯上的公司,其中包括百度(BIDU),哈伯格認為,這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人工智慧業務可能使其成為美國監管機構的目標。

哈伯格認為,在中國經濟企穩之際,短期內消費品公司將受益匪淺。他指出,雖然中國消費者目前還不太願意購買汽車等大件商品,但咖啡店和快餐連鎖店的生意非常紅火。

哈伯格說,中國股市可能不會因為對經濟的擔憂而進一步下跌,但市場持續回升需要更多因素的推動,比如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或者失業率和採購經理人指數等幾個經濟指標繼續改善,或者政府通過救助來緩解房地產行業以及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的財務困境。

文 | 巴倫周刊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c97472f89156255eed79f0236c60c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