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5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改變你的一生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
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作者:洞見yebo
美國教育家科南特曾評價哈佛大學說:
「哈佛不僅僅是學子們心中的理想殿堂,更是屹立在人類歷史中的一座豐碑。」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頂尖學府之一,300多年來,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8位總統、15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不計其數的行業精英。
數百年過去了,哈佛不再只是一個名字,它更是一座智慧的寶庫。
其中藏著的那些育人思想,幫助無數人改變了命運。
今天,給大家分享哈佛大學的5個小故事,讀懂受用一生。
1
星期天
20世紀初,數學界有一道難題:2的76次方減1的結果是不是質數?
很多數學家都試圖攻克這一數學難關,但均未如願。
後來,有一位名叫科爾的哈佛學者在紐約的數學學會上風頭占盡,因為他破解了這一世界級難題。
人們都對他取得的成績讚嘆不已。
有人就對科爾說:「先生,您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有智慧的人!」
科爾只是微微一笑,說:
「我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樣智慧,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加勤奮努力罷了。」
看到對方很疑惑,科爾反問道:「你知道我破解這道難題,花了多長時間嗎?」
那人回答說:「一個禮拜嗎?」
科爾微笑著搖了搖頭。
那人又回答說:「一個月的時間嗎?」
科爾依然搖了搖頭。
得到這樣的答覆,那人更吃驚了:「我的上帝啊!你不會花了一年的時間吧?」
科爾很平靜地回答說:「先生,你錯了,不是一年,而是三年內所有的星期天。」
感悟:
作家羅伯特他的著作《另外8小時》中提過一個「三八理論」:
上天公平地給了每個人每天三個8小時,第一個8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大家都在睡覺。
而人與人的差距,就藏在第三個8小時里。
也就是說,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不僅在於忙碌時的拼搏,更在於對閒暇點滴時光的利用。
當你把空閒時間,消耗在無意義的事上,你就只能在原地打轉。
養成自律習慣,將那些零碎的時光用來投資自己,才能不斷提升你的上限,為你增值賦能。
永遠不要輕視微小的進步,每天邁一小步,串起來的就是閃亮的一生。
2
博物學家的故事
哈佛教授們很喜歡對新生講這樣一個故事。
梅里美出生於加州,父親希望他長大後當個牧師,六歲時就送他到神學院讀書。
後來戰爭爆發,梅里美當了兵,因病退伍後,他愛上了氣象學。
於是他整天仰首望著天空,想自學當個氣象學家。
再後來,梅里美在銀行里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
可很快,她又愛上了音樂,整天拉小提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
結果幾年間忙來忙去,梅里美卻一事無成。
有一天,梅里美在植物園散步時,遇上了著名的思想家愛默生。
愛默生了解他的情況後,對他說:把一件事做好,勝過把無數件事情做得平庸。
梅里美聽後,如夢初醒。
此後,梅里美認準了博物學,一心想做出一番成績。
為此,他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系統地研究了植物學,寫出了名著《美國植物志》。
35歲時,梅里美當上了美國動物標本館的管理員,又花了15年,研究動物學。
他集中精力,目標專一,在數十年的深耕下,最終成為著名的博物學家。
感悟:
梁啟超曾說過:
生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
「才成於專而毀於雜」,一事辦好,已屬難得。力氣分散,則勢必一事無成。
生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
「才成於專而毀於雜」,一事辦好,已屬難得。力氣分散,則勢必一事無成。
這世界亂花迷人眼,無論做什麼,東一榔頭西一榔頭,你終將一無所得。
魚與熊掌本不可兼得,世上也不存在十全十美。
唯有專心致志,將時間和精力聚焦於一點,你才能取得突破,做出成績。
學會認準方向,持續付出,在一個領域深耕。
當你保持足夠定力,不斷向下紮根,終會有破土而出的一天。
3
建築家安曼
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院裡,流傳著建築師安曼的故事。
安曼曾在紐約港務局工作了大半輩子,直到退休年齡,才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
可是退休後的安曼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
他很快有了想法,那就是創辦一家建築公司,將自己的辦公樓修到世界各地去!
消息傳出後,朋友都勸他:你多大年紀了,別瞎折騰了。
當時沒人相信安曼能成功。
對於別人的質疑,安曼不為所動,他說干就干,很快就成立了公司。
在此後的30多年裡,安曼將自己的創意,不斷融入設計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築史上的奇蹟。
比如華盛頓的杜勒斯機場、亞的斯亞貝巴機場、匹茲堡市中心建築群……
這些經典建築一直被當成大學工程建築學的教案使用。
在安曼86歲時,紐約韋拉扎諾海峽橋圓滿竣工了,這是世界第一長的懸體公路橋。
這個作品,讓安曼聞名全球,也讓他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
感悟:
現實中,我們也總是感到很多事情還沒來得及做,時間就已經過去了。
因此,我們常常為此感慨,覺得一切都晚,都來不及。
但其實,人生從來不懼努力太遲。
就像故事中的安曼,退休後,依然可以通過不懈奮鬥,取得耀眼的成就。
哈佛大學圖書館裡有這樣一句話:「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人生漫長,不必慌張。
在自己的時區里,腳踏實地地一步步向前走,你總會走到該到的地方。
請記得,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要幹起來,最壞的結局,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4
兩個年輕人
哈佛心理學教授艾伯特,講過某山村兩位年輕人的故事。
兩人一個叫保羅,另一個叫湯姆,他們同時獲得了一份工作:
把其他村子河裡的水,挑運到本村廣場的水缸里。
最開始,兩人都是一樣的流程:提桶——河邊打水——送到水缸。
然後,村民們付錢,一桶水一分錢,提得多,賺得就多。
對於這份工作,湯姆心滿意足,他對未來的規劃是:每天打水,領錢,攢錢,買房子。
保羅卻認為糟糕透了,這樣的錢,即使每天腳不沾地,又能賺多少呢?
保羅建議挖管道,直接把水引到村裡。
湯姆卻認為這是個餿主意,他對每天挑水,領錢的日子非常享受。
接下來,保羅把時間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來挑水,另一部分用來挖管道。
從鋪設管道的第一天起,保羅能賺到的錢就變少了,湯姆也整天嘲笑他。
然而,等到管道竣工,水直接引流到村裡後,湯姆卻傻眼了,因為這時他徹底失業了,沒人需要他提水運水了。
而保羅呢,憑藉管道賺得盆滿缽滿。
感悟:
《增廣賢文》里說,富人思來年,貧人思眼前。
目光短淺,凡事只盯著眼前的人,註定會將自己禁錮在狹小的天地里。
就像故事中的湯姆,他貪戀挑水領錢的穩定生活,一直拒絕改變,最終難以翻身。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往往決定了他的階層。
學會提升自己的眼界,站在更高層次看問題,就不會被一時一地的得失所遮蔽。
跳出眼前的局限,懂得做長遠規劃,你才能更好實現人生的逆襲。
5
三個乞丐的故事
《哈佛圖書牆上的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有三個乞丐蜷縮在華盛頓街區的牆角。
他們有好幾天沒怎麼吃過東西了。
第一個乞丐驕傲地說:
我跟你們說呀,我以前靠著10萬元起家,殺入股市之中,輝煌時資產上千萬。
如果不是遇到一場金融風暴,股市大跌,那我的身價現在可能都過億了……
我跟你們說呀,我以前靠著10萬元起家,殺入股市之中,輝煌時資產上千萬。
如果不是遇到一場金融風暴,股市大跌,那我的身價現在可能都過億了……
第二個乞丐立馬打斷他說:
行了,行了,別再吹噓你當年的輝煌了,看看你現在的樣子,真該清醒一下。
我看咱們還是想想未來吧,未來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咱們先……
行了,行了,別再吹噓你當年的輝煌了,看看你現在的樣子,真該清醒一下。
我看咱們還是想想未來吧,未來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咱們先……
第三個乞丐聽到這裡,什麼話也沒說,而是靜悄悄地離開了,獨自去尋找食物。
因為他知道再找不到吃的,自己就很難撐過今晚。
第二天,當第三個乞丐找到食物回來的時候,發現那兩個乞丐都已經餓死了。
感悟:
故事中的這三個乞丐,其實代表的就是世間三種人的結局:
一種人活在過去,一種人活在明天,一種人活在當下。
活在過去和明天的人,心裡塞滿遺憾和空想,最終拖累自己,把當下的日子過得一團糟。
唯有認真活好今天的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正如曾國藩說,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學會保持一個好心態,拿得起放得下,不沉溺於過去,不焦慮於未來。
讓自己在這繁雜的世界中,平心靜氣,忠於當下。
當你認真做好眼前的每件事,你想要的未來,終會與你不期而遇。
哈佛大學的校徽上,印著一個英文單詞:Veritas。
意思是「真理」,哈佛的最高教育理念就是與真理為友,不斷完善自身。
數百年來,哈佛像燈塔一樣,始終用精闢透徹的教育哲學,指引著人們前行。
讀懂以上5個哈佛故事,幫你由內而外改變自己。
點個贊吧,學會保持專注,提升思維,修煉心態,願你用哈佛的智慧,點亮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