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梁曉聲畢生閱讀經驗分享,以現代眼光重新審視中西方經典文學,闡述了「文學即人學」的重要文學觀。這是獻給所有文學愛好者們的一次「親近」,與你分享抵禦現實摩擦的力量。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我們也歡迎作者與讀者針對書目涉及的話題進行交流或交鋒,這是書評君設置評審團欄目的初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不裝深刻》
作者:梁曉聲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24年8月
作者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祖籍山東榮成,1949年生於哈爾濱市,當代著名作家、學者。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今夜有暴風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父父子子》《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等作品數十部。其中長篇小說《人世間》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評審員001:算了吧
文學即人學
自接收書之日,驚喜之餘,甚是感激,工作日忙,斷斷續續讀完梁師新作。與當初公眾號評論之設想甚有差異,書中金句、警句頻頻,感受頗豐,在此僅從三點淺談想法,掛一漏萬;此後仍將反覆閱讀,以期深化認識。
內容上,以小說為線索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梁老巨大的閱讀存量尚且自謙,吾讀之深感慚愧,書中許多小說只聞其名,未知其言;今後更當發奮苦讀、博覽群書。梁老列舉法、俄、美、英、德五國小說概況,從小說作者誕生的社會歷史背景、階級以及個人經歷解釋小說所講的故事,評述小說人物塑造的過程與結果。透露出梁老唯物辯證的分析視角,翔實而豐富又不乏個人精闢見解。如,於連的角色深深符合當時法國底層青年想階級躍升的期待,其高傲地選擇以死來捍衛尊嚴的故事足以彪炳文學史冊。對俄羅斯幾位作家作品差異,梁老從他們的民族、家世(階級)以及人生經歷變化角度予以剖析,特別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評價令我印象深刻,藉此認識到西方對某些作家作品的高度盛讚就是一種偏評,存在某些居心,因此需警惕「彼們」的輿論造勢,回歸客觀、實事求是的評價之中。書中清晰地展現了俄羅斯小說家們鮮明的個性並肯定了他們的作品貢獻。對福克納的評價直截了當、不裝深刻——閉門造車、格局不高;梁老評價福克納作品所用比喻生動幽默,讀來令人歡喜,尤為贊同「小說沒必要『高級』到『象徵』『哲學』的高度」的觀點。
梁老對「彼們」的清醒貫穿始終,從文學歷史出發,落腳於文化自信。列舉五國的作品,將它們的由來、風格、歷史人文等因素呈現與評述的其中一個目的是闡明這樣一個觀點:各國歷史與現實的土壤決定並誕生了這些各具特色的優秀作品,無所謂高下、優劣,所謂某些立足於彼們的評價標準,並不適用於評價此們。前述西方對陀氏的拔高評價印證此觀點。小說與家國情懷章節中有一個經典論述——倘一個國家從沒有被別國侵占過,該國之一應文藝中,不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家國情懷。因而英美等「無殤」國度對中國文學的指指點點,與某些「啟蒙者」的嘰嘰喳喳,不論其何居心,乃知其雙標爾。要做到文化自信,當摒棄歷史虛無主義,明史、懂史,方之吾國文化底蘊之豐厚,配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方法,曉文學之幕後,明我們應當自信之根。
關於文學即人學。我的理解是以人為本,發現人性、理解人性。文學寫的是人的故事,載的是人需要或期待遵循的道。梁老以天地人三者關係開篇,人所以為三才之靈,皆因有欲,控制慾望的程度差異造成了人的天差地別。書中給了人的七種類型,所幸我中華責任與使命奮鬥之人向來不缺,因而中國文學所載之道向來厚重。文學之批判功能,之良善功能,之暖人心(人情味)功能一開始就存在於中國文學之厚土之中,諸多經典寫小人物顯大格局,批現實殘酷亦贊人性善之花。何謂人?一撇一捺雖簡單,剖胸看心卻複雜;小廝王侯雙腳立,言誰高貴道誰俗?梁老以普通人的自尊結尾,平等是基礎,尊重人的多樣性是前提,既提醒我們要注意某些彼們不正常的價值觀,又希望文學能發揮載正道、大道「化人」的作用。文學保持「獨立之精神」,方能成為一股精神世界的源頭活水。
以上,零零散散,言不成行,實愧貴方之贈。
閱讀評分:9.2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02:球斯卡
文學家決定不裝深刻
年輕人卻偷摸穿起了「長衫」
前段時間我買了一本《黃帝內經》,打開書的一瞬間,內心有一種複雜的心情,我之前並未讀過類似的古籍,雖然買的帶翻譯+漫畫版,總覺得有一種「裝深刻」的嫌疑,甚至有一丟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文化羞恥,但是我買這本書的意圖很簡單,源於我最近有一點亞健康的態勢,想從中醫方面進行一下自我調養。
這種文化羞恥隨著我開始深入閱讀這本書變得蕩然無存,我開始驚異於它的實用性:從適合中國人的四季養生法則,到如何進行全方位的氣血調養,還解答了一直困惑我的難題:到底是晨跑還是夜跑?(最佳運動時間是太陽升起時進行外出鍛鍊,此時段大地陽氣上升,是最佳的鍛鍊時間),就這麼說,這本書使我建立起了一個養生宇宙,教會我如何適應季節更替防治未病,提高身體免疫力。以至於我激動地安利給所有的同事和朋友開始閱讀。
激動之餘又開始暗自神傷:一來是有用的知識進入腦子的快感並無人分享,大家似乎更注意小紅書的圖文連結,而不是我的書籍連結;二是我開始發現自己掌握了流量密碼,我從小紅書上看到的各種養生博主他們似乎都看過《黃帝內經》,或者說只看過其中某一頁,然後進行視頻或者圖文加工,就變成一篇篇有幾百上千點贊量的筆記,略觀網絡平台上的這些博主,基本都靠這一本書養活了.......
突然想起孔乙己那句話:讀書人怎麼能叫偷呢......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小時候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大多數的文章在當時的你可能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很多人走上社會很多年,才完成教育的閉環,開始理解當時的文章;但是也有很多人在當時讀不懂的時候就已經在尋找其他途徑使自己能夠更早理解,這些人的教育閉環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完成了,而如今在網際網路上衝浪的人並不是完成了教育的閉環,而僅僅是教育play的一環......
看了梁老師的新作,我理解了文學家對社會發展的現實意義,在此之前我一直思考當代文學是否已死,我看到梁老師這本書,太佩服梁老師想給年輕人傳遞文學火種的心情了。以前的我總以為自己認識淺薄,讀書尚少,不足以進行輸出來影響他人,看過這本書,我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是與人有益的事情,為何不多去說多去做呢,我們存在的目的不就是盡我所能去改變這個世界嗎?
《不裝深刻》打5分,因為我只看了一半就忍不住寫下了這篇心得。
閱讀評分:5分(滿分10分)
綜合意見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不裝深刻》得到了7.1分(滿分10分)的評價。這本書是梁曉聲閱讀經驗分享,以現代眼光重新審視中西方經典文學,闡述了「文學即人學」的重要文學觀。梁曉聲說,活到今天,我的一個清醒是再也不裝了,你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作者/各位評審員
編輯/李永博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