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兒童抽動症治療 兒童抽動症的識別與治療 天津安怡醫院

2022-08-16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

原標題:天津兒童抽動症治療 兒童抽動症的識別與治療 天津安怡醫院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朋友,反覆無目的地甩手、聳肩、眨眼、抽鼻子、扭脖子、點頭、歪嘴,或肢體反常的擺動、重複的動作,還有不斷地咳嗽、清嗓子、發出怪聲,甚至說一些毫無意義的詞語及髒話。當家長制止他(她)們時,這些現象往往會變得更多更重,不去關注他們時相反會減輕。小孩自己精神緊張時情況會加重,全身心投入遊戲時又會減輕,一般在晚上入睡以後基本消失。 家長為此帶孩子到眼科、五官科等就診,反覆檢查治療,但效果並不明顯。

其實這是孩子患了抽動症,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行為疾病。 主要由於肌肉收縮引起的抽動稱為運動性抽動,而表現為喉鳴、說髒話等則稱為發聲性抽動。兒童抽動症的發病近年有增多趨勢,年發病率約在0.5-1/10萬左右。該症多數起病於學齡期,以5~10歲最多見,男孩多於女孩。

當發現孩子有類似於抽動症的症狀時,家長不要過分著急,要到醫院找兒科醫師詳細診查,排除其他疾病後對症治療。

抽動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可能是由於遺傳因素、軀體疾病、 家庭因素、心理等幾種相關因素在發育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需要關注的是兒童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因素。

常見的心理因素:受驚嚇、情感激動、兒童學習負擔過重、長期焦慮不安、看驚險電視、小說及刺激的動畫片,生活中經歷不愉快的事件等。

家庭因素:父母關係緊張、離異、訓斥或打罵孩子、家長對小孩管教過嚴、不良家庭環境等。

軀體疾病: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鼻炎、咽炎、眼睛結膜炎、沙眼等局部刺激, 特別是鏈球菌感染可能導致嚴重抽動的免疫性神經精神障礙。

行為模仿:還有些孩子對別人眨眼、抽鼻子、清嗓子等行為感興趣,反覆模仿而逐漸行為固定。

遺傳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動症患者則發生幾率要比沒有者患病幾率高,故認為與家族遺傳有關。

由於抽動症的動作或發聲往往難以自控,給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活動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和心理創傷。

首先正常的學習過程受到影響。孩子為了控制自己的抽動行為而分散注意力,造成學習成績下降,進而出現厭學、逃學等情況。

其次個性發展出現問題。4~12歲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階段,是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時期。 這個階段的兒童心理發育特點是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中,其自我意識有所發展,對自我形成某種看法和評價,如自己是聰明的還是笨的,是漂亮的還是丑的等等。年齡較小的兒童缺乏獨立評價自己的能力,這種自我評價大多來自外界如老師、同伴和家長。這一時期來自外界積極或消極的評價,會對兒童自我意識和個性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在此階段經常受到家長責罵、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會對兒童心身發展產生巨大傷害。

兒童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徵和個性傾向,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成分,會影響人的一生。抽動症患兒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不但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產生反社會心理,部分患兒到了青少年時期即發展成為品行障礙,進而影響與同學、同伴的交往,出現自卑感、社會退縮、行為不成熟、社交障礙、口吃以及品行紀律等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

隨著抽動症發病率和患病率的不斷攀升,普通大眾卻對於這種疾病的認知率並不高,存在過度治療與治療不足誤區。

1、過早的進行治療:輕度的抽動障礙是否選擇藥物治療,應該權衡利弊。一部分患兒不用藥物也是可以自愈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會持續發展下去,過早的開始藥物治療是不妥的,建議輕症患兒暫時可以不選擇藥物治療,進行心理行為、生活方式干預。很多家長擔心不及時治療會延誤治療時機,其實目前的研究大多認為,藥物治療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只是控制其症狀。

2、過分的追求症狀控制:一些家長看到孩子抽動就十分不安,認為「治好」就是治到一點抽動症狀也沒有,其實並非如此,在選擇藥物治療時,要權衡治療效果與副作用之間的利弊,即使完全控制住症狀,但副作用明顯,那也是得不償失的。

3、過度的中醫中藥治療:很多家長認為中醫治療副作用小,或道聽途說中醫治療效果好,於是給孩子長期進行中醫治療。實際上中藥並非無副作用,由於中藥里成分複雜不清,安全性不一定能得到保證。

4、過度保護:一些家長聽說抽動和心理壓力有關,於是為了讓給孩子減輕壓力,放鬆學習管理甚至休學,徹底禁止電子產品,或過度補充營養品,事實上過度的保護於病情無益。

抽動症起病時常被家長誤以為是孩子習慣問題,或認為長大以後會自愈,因此對病態的孩子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極易延誤治療良機。同時, 在臨床治療中也存在藥物治療用量不足、療程不足、過早停藥等。

1、心理治療的缺失:抽動症的心理治療極其重要,主要包括家長教育(家長應該了解抽動症的正確常識,減少不必要的擔心,學會如何應對抽動症兒童);對兒童的支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抽動問題,減少孩子的擔心、恐懼和緊張);周圍環境的支持(老師同學該如何面對孩子的抽動)。

2、藥物治療不足:既然藥物治療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只是控制其症狀,況且藥物還有副作用,那為什麼還要藥物治療?當孩子的抽動嚴重到影響生活,給孩子帶來很大苦惱時,應該及時的採用藥物來控制症狀,不能因擔心副作用而延誤治療。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抽動好轉就立刻停藥也是不可取的,應謹遵醫囑。

3、忽視抽動症的並發問題:這一點是非常常見的,抽動症本身影響不大,但是常常伴有多動問題、情緒問題或強迫問題,當孩子出現抽動障礙時應由專業人士全面評估、綜合治療。

總之, 兒童抽動症應以藥物治療為主,結合心理干預綜合治療,並 根據嚴重程度選用不同的治療策略和方法。首先要治療軀體疾病,如小兒沙眼、結膜炎、鼻炎、扁桃體炎等原發病。若患者因心理因素起病,則應積極去除心理因素。對於輕症尤其是初發患者,可以暫時觀察等待或只採用心理行為的治療;而對於抽動症症狀比較頻繁或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習的患兒,通常需要藥物治療。

給家長分享一點建議:孩子出現的症狀並不是有意所為,千萬不可因此責備或懲罰孩子。越指責孩子越緊張,症狀就越重。家長要幫助孩子消除心理困擾,減少焦慮、抑鬱情緒,適應現實環境。要給孩子創造寬鬆愉快的氛圍,合理安排好患兒的日常生活,鼓勵和引導孩子參加各種有興趣的遊戲和活動,如 韻律性體育活動鍛鍊等以轉移其注意力, 儘量不玩電子遊戲和觀看恐怖影視,避免過度興奮激動和緊張疲勞。

抽動症患兒的康復需要家長、醫生以及整個社會、學校、老師、同學的共同關愛與支持,作為家長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樂觀的心態,面對現實, 與醫生一起努力,讓孩子早日痊癒。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b287adc3b2168f716edb255f062fc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