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腫塊=乳腺癌?別慌,先看看這個!

2024-01-18     湖南醫聊

原標題:乳腺腫塊=乳腺癌?別慌,先看看這個!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體檢是一個重要的健康檢查手段,它能及時發現我們身體中的潛在問題。然而,當你在體檢中發現乳房腫塊時,你是否會感到驚慌失措,擔心這是不是意味著你離乳腺癌已經不遠了?今天,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專家就來解答這個問題,為你揭示乳房腫塊與乳腺癌之間的關係。

乳房腫塊=乳腺癌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乳房腫塊並不一定就是乳腺癌。事實上,許多乳房腫塊是良性的,比如乳腺囊腫、乳腺纖維瘤等。這些腫塊雖然需要關注,但通常不會發展成癌症。

如何判斷一個乳房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

這需要根據腫塊的多個特徵進行綜合判斷,包括腫塊的形狀、邊緣、活動度、硬度等。如果腫塊呈現圓形、邊界清晰、活動性好、質地較軟等特點,那麼它很可能是良性的。反之,如果腫塊呈現不規則形狀、邊緣模糊、活動度差、質地硬等特徵,就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惡性的。

乳腺彩超報告上一般會有BI-RADS分級,主要是根據結節的特徵進行量化評分分級,如生長狀態、邊緣情況、血運情況、鈣化情況等,具體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級:正常乳腺檢查結果,患者乳腺沒有明顯的結節、囊腫、鈣化等;

2級:乳腺占位屬於良性,沒有惡性風險及可能性,但有囊腫的可能;

3級:乳腺占位基本屬於良性乳腺結節,惡性風險很小(<2%),一般為低回聲結節,比如較為常見的乳腺纖維瘤;

4級:具有一定的惡性可能性,乳腺結節具有不同程度的惡性徵象,又可以詳細分為4A、4B和4C三個不同的級別。其中4A惡性可能性為2%-10%,4B為10%-50%,4C為50%-90%;

5級:乳腺結節惡性的可能性極大,良性可能性極小,通常惡性幾率為90%以上。

6級:已經行病理檢查後確診為惡性病變。

對照上述分類標準可知,大部分體檢報告單上bi-rads 3類之前的腫塊,一般並不需要手術治療,定期複查即可。

哪些人群容易得乳房腫塊?

1、年齡30-50歲的女性乳腺結節較多發,可能與體內激素波動有關;

2、有乳腺結節家族史的人;

3、長時間處於壓抑、焦慮或精神緊張的狀態,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者;

4、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如長期吸煙、酗酒等;

5、不規律睡眠,月經不規律者;

6、長期飲用奶茶、飲料、咖啡等,長期高脂肪飲食者。

何時要警惕良性乳腺疾病惡變的可能?

1、乳腺增生

大多數女性在經期之前會出現乳房脹痛,月經開始後症狀會有很大程度的緩解。也有少數患者在月經結束後乳房疼痛依然存在,這要結合身體狀況來分析,如果最近身體比較勞累、工作壓力較大或是睡眠質量較差等情況,需要進行適當的調節,包括自我減壓、改善睡眠、減少熬夜、保證休息、適當進行運動即可。但是,如果月經期結束,增生的腫塊也沒有縮小,通過調節後也沒有改變,則要及時到專業的醫院就診。

2、乳腺囊腫

乳腺囊腫與激素波動有關,一般以單純性囊腫為主,只需要定期隨訪即可。但是,如果為複雜性囊腫或混合性囊腫,則要注意惡變的可能,需要進行穿刺、病理活檢,明確病變的具體性質。

3、乳腺纖維腺瘤

乳腺纖維腺瘤是最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以15-35歲的女性最為多見。一般情況下,單純性的乳腺纖維腺瘤不會增加乳腺癌發病風險。但是,較大的乳腺纖維腺瘤(大於2cm)則需要手術切除,並要進行病理活檢明確其良惡性。

如果發現腫塊短期內(3個月內)增大明顯,能明確摸到,乳房局部變硬,皮膚出現發紅或者橘子皮樣改變,要及時至醫院就診。

總之,預防乳腺腫塊並不難,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飲食合理,適當鍛鍊。最重要的是,對於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月經初潮過早(<13歲)或絕育晚、超過35歲還未生育或未母乳喂養過的女性,則要注意定期進行乳腺癌的篩查。

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普外四科(心胸乳甲外科)常規開展各種乳腺良性腫瘤手術、乳腺微創旋切術、各種乳腺癌根治術,乳腺癌的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MDT會診等綜合治療,為患者提供精湛的技術服務和規範的治療。

如果你不幸被診斷為乳腺癌,現在的醫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早期發現和治療對提高治癒率至關重要。所以,當你拿到體檢報告,發現乳房腫塊時,不要驚慌失措。應該保持冷靜,遵從醫生的建議,積極配合治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戰勝疾病,重獲健康。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 普外科四病區 肖炳華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add51a5953f4daed31a1d0cd2b947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