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患者高先生,青年人,突然四肢無力1天,無法行走,在家人陪同下來到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就診,急診查體四肢肌力4級,急查電解質提示血鉀1.9mmol/L(血鉀正常值:3.5-5.5mmol/L),急診科醫生初步診斷為低鉀血症,立即予開通靜脈通道靜脈補鉀,心電監護等,入住醫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
內分泌科主任杜曉明博士介紹,血鉀1.9mmol/L,屬於危急值,嚴重時有生命危險!經積極搶救,小伙子血鉀恢復正常,肌力恢復,已經能夠正常行走。接下來就需要找低鉀血症的原因了。醫生仔細詢問病史,了解到患者本次發作低鉀時無噁心嘔吐,無發熱,無減重節食,無特殊服藥史,但其有血壓增高史4月余,最高在168/108mmHg(正常血壓<140/90mmHg),平素未服藥,未規律監測。予以24小時動態血壓檢查,提示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根據高血壓、低血鉀明確,接著進行了實驗室檢查:血鉀<3.0mmol/l,24小時尿鉀>20mmol/d,腎素-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提示醛固酮增高、腎素濃度低、ARR比值升高,完善腎上腺CT提示左側腎上腺腺瘤(約22mm的類圓形低密度灶),最終診斷腎上腺腺瘤(左側),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隨後進行了腹腔鏡下左側腎上腺切除術。
杜博士說,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在高血壓患者中並不少見,在難治性高血壓患者中,患病率約為17-23%;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醛固酮瘤、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腎上腺皮質癌、異位醛固酮分泌瘤、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是以高血壓、低血鉀、高尿鉀、鹼性尿、鹼血症、低血漿腎素活性、高醛固酮水平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綜合徵。
目前治療方式有:一,手術治療:確診醛固酮瘤,可行腹腔鏡下腎上腺切除術;二,藥物治療: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如螺內酯有男性乳房發育、陽痿等副作用。上述低鉀血症患者經積極查找病因,及時切除腎上腺腺瘤,目前血鉀正常,血壓恢復正常,暫不用服藥,患者十分感謝內分泌科團隊,幫助他找到了病因,避免了走彎路。
低鉀血症病因主要有:其一,攝入不足(昏迷、消化道梗阻、長期厭食或禁食等);其二,細胞內外轉移(胰島素治療、鹼中毒、鋇中毒、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等);其三,丟失過多(消化道、經腎丟失等)。低鉀血症危害主要是:一,神經肌肉系統:可引起呼吸困難、四肢癱瘓、記憶力和定向力減退等;二,心血管系統:可出現心律失常、心室纖顫等;三,泌尿系統:可能導致腎小管受損,引起腎功能障礙,容易造成低氯性鹼中毒;四,消化系統:出現食欲不振、腹脹、噁心、便秘,嚴重時甚至麻痹性腸梗阻等。「因此,發生低鉀血症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內分泌疾病的可能,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庫欣綜合徵、腎素瘤、甲亢性周期性麻痹、Gitelman綜合徵、巴特綜合徵等,針對病因治療,防止遺漏疾病,延誤治療,影響預後。」杜博士提醒道。(顧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