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海魚沒關係,這8種淡水魚補DHA也不差,強烈推薦!

2023-11-04     科普中國

原標題:不吃海魚沒關係,這8種淡水魚補DHA也不差,強烈推薦!

海魚營養豐富,但很多朋友出於種種原因,不太願意吃海魚,可又擔心缺了那份營養。可別擔心,這就給大家推薦 8 種 DHA 含量還不錯的淡水魚,可以放心吃,其中有1種魚特別優秀。最後還會教大家一些烹調魚的小技巧,美味值 +1。

推薦 8 種淡水魚

充足 DHA 的攝入對我們的大腦健康、眼睛健康、心血管健康都很重要,相比於淡水魚,大多數海水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DHA 的含量也普遍更高一些,所以平時經常推薦大家多吃海魚。

但是,其實淡水魚也含有 DHA,只是平均來看不如海魚多罷了。有 8 種淡水魚的 DHA 含量也不錯,可以安排。

有研究人員對比了 15 種淡水魚的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的組成,包括草魚、鱅魚、桂花魚、花斑魚、黃顙魚、鯽魚、鯪魚、羅非魚、泥鰍、鲶魚、太陽魚、烏魚、鱘魚、鯉魚、鱸魚(淡水養殖的大口黑鱸,而非近海捕撈的海鱸魚)。結果發現它們之中:鱸魚肌肉中的 DHA 含量最高為 22.73%,其次為烏魚 15%、太陽魚 14.57%、鯪魚 13.46%、鯽魚 11.91%、鱘魚 11.47%、花斑魚 11.2%、桂花魚 11.16%,其他都低於 11%。[1]其中鱸魚的 DHA 含量比鮭魚、帶魚、黃花魚等海魚還高呢。

圖片來源:Pixabay

所以,如果不想吃海魚,又想通過飲食補充 DHA,可以選鱸魚、烏魚、太陽魚、鯪魚、鯽魚、鱘魚、花斑魚、桂花魚,都還不錯。其中最推薦鱸魚,不僅 DHA 含量優秀,而且沒有小刺,也經濟實惠。當然,咱也不用為吃個魚就死記硬背,換著種類吃也沒問題。

讓魚好吃的烹調技巧

雖然吃魚是補充 DHA 和蛋白質的推薦途徑,但是魚身上的土腥味,實在影響食慾。

魚身上的腥味影響因素較多,比如脂肪酸的氧化、含硫含氮前體物質的酶催化轉化、魚體內三甲胺在微生物和酶作用下的降解等都會導致魚具有腥味。[2]

而且,淡水魚一般生長在池塘、河川、湖泊里,這些地方腐殖質較多,適合放線菌等微生物繁殖生長,同時會產生異味物質,比如放線菌釋放的土臭素會具有土腥味。所以,吃魚之前一定要好好去腥。

1

買新鮮的魚

極其新鮮的魚聞起來並不會很腥,而是像植物葉子榨汁後的味道。幾乎所有的魚肉都會攜帶一種香氣分子,它可以散發出濃郁的天竺葵葉香味,還有一點點的金屬味,淡水魚會攜帶「新割下草」的香味和泥土味。[3]如果魚放置時間久了,腥味才會越來越重。

圖片來源:Pixabay

建議購買魚眼飽滿、清亮凸出、黑白分明,魚鰓清潔乾淨、顏色鮮紅、無黏液,魚鱗新鮮發光,魚身按壓有彈性、手感發硬、不塌陷的魚。

2

去除魚鰓和魚鱗

水體中的土腥味化學物質被魚鰓、皮膚吸收,或隨著攝食藻類進入魚體內,從而在體內產生累積。其中魚鰓是吸收土腥味的重要部位,魚鱗腥味也較重,[2]處理魚的時候最好將魚鰓和魚鱗棄掉。

有些人可能還有去除魚腥線的習慣,魚腥線是魚類感覺水體流動的感覺器官,可能會吸收一些外界的土腥味,但並非是腥味的主要來源,如果方便也可以去除,對減輕腥味有幫助。

3

多用清水沖洗

三甲胺也是魚腥味的主要來源之一,烹調前多用清水沖洗,可去除掉魚身大部分的三甲胺。

4

用醋或檸檬腌制

酸性的調味料比如用醋、檸檬腌制,它們可以提供氫原子結合三甲胺,讓其與水和其他分子結合,這樣我們在吃魚的時候腥味就不會散發到鼻腔中。

5

撒一些料酒

黃酒是料酒的主要成分,烹調魚類和肉類菜肴,料酒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具有去腥去膻、調味增香的作用。

料酒中的酒精度一般在 10%~15%vol,在烹調時加入料酒,乙醇因其較好的滲透性和揮發性,能夠浸入魚肉組織的毛細血管和細胞空隙,從而進入細胞內部並溶解腥味物質。隨著烹調過程溫度的升高,腥味物質會隨乙醇一併揮發出去,從而起到去腥的作用。[4]同時,料酒中的有機酸也能起到更好的去腥效果。

6

多放香辛料

香葉、八角、桂皮、胡椒粉、花椒、肉桂、牛至等香辛料都是「去腥」的高手,比如花椒中的辣椒素,牛至中的香芹酚等化合物都可以與魚肉中的腥味化合物發生反應,起到去腥的作用。[4]

圖片來源:Pixabay

香辛料大多也都富含多酚類化合物,不僅能減輕魚的腥味,還能增香提味、減少營養流失、抗氧化抗炎。

7

多放蔥姜

蔥姜可以分解魚的腥味成分,在腌制魚類的時候加上蔥、姜風味會更好。蔥中的醛類物質具有清香味,S-丙基、半胱氨-S-氨化物等在烹調中會降解產生香氣;姜中的姜酮、二硫化二丙烯等物質會滲入魚肉中,烹調的時候這些物質就揮發出來與魚香味混合,形成一種特殊的香氣,使魚肉更好吃。[5]

另外,在烹調魚的過程中一定要用文火,魚肉的肉質較為脆弱,一不小心就會弄爛。這是因為魚類肌肉是層狀結構的,一層一層疊起來呈現「W」形,結締組織含量又少,不能更好的維持形狀。如果用武火燉,不僅會導致魚肉吃起來口感偏硬,還很容易讓魚肉支離破碎。

總結

要補 DHA 並非只有海魚,淡水魚中的鱸魚、烏魚、太陽魚、鯪魚、鯽魚、鱘魚、花斑魚、桂花魚也是不錯的選擇。烹調魚類之前要好好去腥,讓菜肴吃起來更美味。吃的時候也要細嚼慢咽,避免卡魚刺,如果不慎被扎,最好到醫院處理,可別使勁噎饅頭咽米飯。

參考文獻

[1] 韓迎雪,林婉玲,楊少玲,李來好,黃卉,楊賢慶,王錦旭,吳燕燕,翟紅蕾,郝淑賢.15種淡水魚肌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組成分析[J].食品工業科技,2018,39(20):217-222

[2] 劉利平,李慷,閆莉.水產動物體內土腥味物質的來源、檢測及其防控與去除的研究進展[J].水產學報,2021,45(05):813-829.

[3] 哈洛德·馬基[美] 著.林惠珍 譯.食物與廚藝.奶·蛋·肉·魚.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3.8

[4] 肖雲,李暄,劉丹彤,周勝利,何靜,董華,周萬祥,王敏,鄭宇.料酒的發展歷史與去腥調味機理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3,49(9):334-339

[5] 周曉燕. 烹調工藝學[M].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

策劃製作

作者丨薛慶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註冊營養師 健康管理師 公共營養師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責編丨丁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a06c905513023e1a50babdca4a67a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