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的孩子,好奇心決定這3種能力

2020-04-10     爸媽精讀

作者:靜一羽(爸媽進化論主筆)

在新一期的《小孩的神秘生活》里,像是直播自家孩子的真實狀態,隔著螢幕能感受到他們的孩子氣。

其中有個4歲女孩昂米諾,賺足了很多人的眼球。

有兩個小男生在玩遊戲時不遵守遊戲規則,昂米諾雖然看上去最小,別的小夥伴都沒發現的時候,她卻第一個指出來。

兩個小男生一臉的生氣,責怪她多管閒事。但昂米諾還是堅持自己的說法。

看得出來昂米諾很會觀察,不僅如此,她還是一個會搗亂的孩子。

老師在教室里放了糖果機,交代孩子們不能轉按鈕,昂米諾趁小夥伴出去的時候,轉動了按鈕,機子裡的糖果流散一地。

當我們都以為她會害怕時,她竟然哈哈大笑,還拍起小手,十分有趣的樣子。

很多父母最頭疼的事大概就是如此:話多事多毛病多,還調皮搗亂。

如果強制他們安靜,乖巧,很快就發現他們變得不快樂。

有些孩子性格熱情開朗,遇到事情總愛刨根究底,其實,這是她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好好引導他的好奇心,可以幫助他提升許多能力。

有心理學家提及,愛問問題的孩子,創造力和學習主動性,平均要高出一倍。

01

好奇心能獲得創造力

朋友兒子剛上一年級時,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個植樹主題的手抄報作業。孩子對著白紙,直抓腦殼,開始「啪啪」掉眼淚。

朋友鼓勵他說:你幼兒園學過畫畫的呀!怎麼這會就不會了呢

孩子更急了,央求媽媽:我不會,我不知道做什麼,我也怕做不好。

朋友頓時無語,要知道,這樣的手抄簡報之類的,幼兒園就經常做。

朋友說,他兒子從小就特別愛畫畫,尤其是喜歡的玩具,他會不停地問,不停地畫,每次還都像模像樣的。

孩子也是問題小能手,家裡家外,動物植物,只要是沒見過的沒聽過的,他都特別好奇。

有時工作一天,又累又乏,孩子湊上來問問題,她就會擺擺手說:去,去,一邊玩去,怎麼那麼多問題,別問了,煩不煩。

現在上小學了,作業多了,她每天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除了學習,就是學習,不能看電視,不能出去玩。

兒子漸漸的不那麼愛問了,好像對什麼都沒什麼興趣,做作業也要三催四促才會去做。朋友感嘆,孩子的好奇心是被自己親手扼殺的。

如果對孩子好奇心視而不見,慢慢地他就不願動腦思考,創造力也得不到發展。

前幾天晚上,兩歲多的小寶翻著繪本,拽著我陪他一起看。

當看到皇帝光著膀子在大街上遊走的時,他伸出手去摸,歪著小腦袋定神看。

他奶聲奶氣地說:媽媽,他為什麼沒穿衣服!他不會冷嗎?

以前,我可能會直接告訴他原因。自從聽了朋友的經驗,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慢慢學會讀懂孩子。

我帶他一起找書中有趣的畫面,也學著寶寶的樣子問:為什麼呀?我們一起去找答案吧!

孩子的好奇心與生俱來,順應他的本性,引導他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他也更容易體驗生活。

好奇心相當於種子,創造力就是它的萌芽。不要因為我們的粗心,讓孩子失去了好奇心。

02

有好奇心的孩子更專注

密西根大學幼兒科學副教授Prachi Shah去年四月發布了一項研究。

在對2600名孩子進行調查後,他發現在幼兒園中,好奇心越強,數學和讀寫能力就越強。而在水平相近的孩子中,好奇心越強,「努力控制」和集中精神的能力,以及觀察力也越強。

由此可以看出,好奇心對啟蒙階段的孩子智力開發和注意力都是很有幫助的。

孩子的智力開發,和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家庭中,父母對待孩子好奇心的態度,影響著他的認知習慣,包括對待事情的專注度。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父親是一名醫生。

父親非常注重讓小海明威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和考驗,差不多每次外出巡診的時候,只要海明威要求跟隨,他都滿口答應。

長期的穿林涉水,走村串戶,讓海明威的眼界逐漸開闊。

在海明威4歲時,他問父親「為什麼獵槍威力那麼大」,並且也想試試。

後來,父親給了海明威一支獵槍,鼓勵他道:「自己去干吧,你肯定能行。」

海明威在父親的指點和鼓勵下,開始了獨立活動,並很快迷上了釣魚、打獵和探險。接著,又迷上了閱讀。

孩子在無目的的探索中,逐漸認識了自己,也拓寬了認知世界。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更懂得專注。

父母足夠重視孩子的認知需求,在引導孩子時,很好的滿足他的好奇心,就可以很好地引領他主動學習,更懂得堅持。

很多的學習興趣,行為習慣,認知能力,心理品質等等,都源自於一個良好的內心驅動力,而好奇心,就是開啟孩子學習能力的鑰匙。

03

好奇心讓孩子學會觀察

《養育男孩》這本書里提到:

孩子才剛滿1歲,或許你認為和他一起分享讀書的樂趣還為時過早其實此時你完全可以和他一起讀書了,特別是那種韻律強、適合背誦的書。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從那時起,孩子就喜歡上書了,喜歡看書里的插圖,喜歡聽你讀書的聲音。

你可以邊讀邊表演,時不時地製造一些可笑的聲音,或通過肢體語言進行生動的表演。

還有一點必須給予足夠的關注,那就是在睡覺前,把孩子抱到腿上或是摟著他陪他玩一會兒。

當孩子開始喜歡上某個故事時,你就可以開始使用一些小手段了。

例如,讓他猜猜:「小貓跑到哪兒去了?」然後,稍微停頓一會兒,這時,孩子會學一聲貓叫。

孩子從我們的語言和動作中觀察,初步得到了好奇,再經過一系列的讀書體驗,很容易就能領會到閱讀的樂趣。

04

0-6歲最好的教育,就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在前兩天看到一個娛樂新聞,90後演員董子健,邊打著手拍邊唱著rap,把一個「小白兔」的故事唱了出來。

他唱的很投入,2歲女兒坐在一旁,認真地聽著,似乎也沒聽明白,大大的眼睛裡寫滿了問號。

這麼小的孩子,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也許不懂的故事到底講了什麼內容,但父母在講述的過程中,變著花樣演繹,就能讓孩子擁有無限想像。

好的教育,就應該是先從激發他的好奇心開始。

古人說「授其魚不如授之以漁」。

孩子的好奇心,足以讓他在生活中,培養觀察力,創造力,想像力等等能力。

對於0-6歲左右的孩子,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激發他的好奇心。我們該如何運用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她學會主動學習呢?

1、 家務可以培養好奇心

英國著名數直家蒙特梭利說:

「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他不用幫助就知道怎樣穿鞋子,怎樣穿衣服,怎樣脫衣服。在他的歡樂中,映照出人類的尊嚴,因為人類的尊嚴是從一個人的獨立自主的情操中產生的。」

可以創設一個家務小場景,比如用紙做帽子,或者冰箱物品分類,孩子好奇的時候,就是給他嘗試的好機會。

家務並不僅是體力勞動,諸如物品的歸類整理,家具電器的使用,清潔物品的方法等等,都是可以從家務中得來的。

家務是最有效的學習生活和獨立自信的途徑。

2、 細心觀察提高思考能力

李開復教授曾經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

當孩子讀完一本繪本或文章,我們也認真問問他書里的內容,聽他說的內容,並做出一些回應。

很多孩子喜歡問為什麼,這是他對周圍環境及事物好奇的表現,我們在回答中,儘量引導孩子多表達,並且適當的給予解釋。

當孩子學會觀察,他會主動地學習,會去尋找答案。

能夠主動與大人交流,與夥伴分享喜悅,與父母暢談心事,孩子的情商影響著心理和生理的成長。

3、 家庭氛圍有助於滋養好奇心

武亦姝,孩子的爸爸是學者,媽媽是作家,家中到處是書,父母喜歡看書,孩子也跟著看。

武亦姝經常好奇地拿著書這翻翻那看看。

0-6歲的孩子,好奇心決定這3種能力

爸爸覺察到女兒的興趣後,下班後準時關機,棋牌室不去了,和女兒一起看經典名著。

媽媽和女兒一起讀書作畫,一家人經常玩飛花令,對不上詩的人就要做家務。

日復一日,15歲時,武亦姝的詩詞儲備量就高達2000首。更可貴的是,《詩詞大會》上的武亦姝,讓我們感受到了她對詩詞的熱愛,一種因知識而獲得的快樂。

好奇心,足以讓孩子快樂,並引領著他主動地學習。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這樣一句話:孩子的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

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作者簡介:靜一羽,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既是一名教師,也是二孩媽媽,用文字拉近我們的距離,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SddaHEBfwtFQPkdoI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