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177 部 每 日 一 片
2010年7月16日18時,一艘30萬噸級的油輪正在我國某著名海濱城市的一個深水油港進行卸油操作。
這本是一次正常操作,卻差點釀成巨大慘案。
由於卸油過程中的操作失誤,導致輸油管線發生爆炸。
爆炸聲響徹天空。隨後原油大面積泄漏。
當時,有人以為是原子彈爆了,有人以為是地震。
很多人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這麼慘烈的災情。
7.16災情現場
爆炸引發的火苗隨著原油向四面八方擴散。
化成一片片火海和陣陣爆炸,火勢甚至蔓延到了海面......
因為原油不斷泄露,火勢過於兇猛,不但威脅全市、全省,甚至還威脅著鄰國的安全。
這場火災被稱為大連7·16爆炸事故。
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原油管線儲罐爆炸救火難度最大的一次。
但好在有這樣一群消防戰士,他們不顧生命危險,毫不猶豫的奔赴火場。
用血肉之軀消滅大火,最終守護了人民和整個城市的安全。
今天,一部講述他們故事的電影上映了——
《烈火英雄》
電影根據改編自鮑爾吉•原野的紀實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
故事原型,便來自上述這場扣人心弦的火災。
影片由陳國輝導演,由黃曉明、杜江、楊紫等主演。
看到劇情簡介和演職人員表,你是不是會覺得又是一部和往常一樣的主旋律電影?
但沒想到,這一次《烈火英雄》卻收穫了眾多好評。
V姐提前去看了點映,影院裡吸鼻涕的聲音清晰。
就連堅強的直男們,眼圈都有泛紅。
究其原因,
我想不外乎「真實」二字。
導演陳國輝曾經說過:
「影片中絕大部分的情節,都來自於採訪時消防員親口所說的素材。」
而為了效果逼真,製作組專門找了工程師按照當時的事發場地1:1實景搭建。
最大範圍的火場,有足球場那麼大。
並且命令演員進行100天的高強度訓練:
挑戰繩索速降,攀登消防梯,挑戰8秒穿好消防服……
現場放著幾十個燃氣管,每天火都是呼呼往外噴.
不止演員,導演和現場工作人員都得穿著防火服才能工作。
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能夠打動觀眾,
我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力量。
當然,也有不少人說影片過於煽情和誇張。有很多不合理的設計。
但事實上,如果你真的看過原著《最深的水是淚水》,如果你真正了解背後的事件。
你就會發現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
甚至,現實比電影還要更加慘烈。
這場火災有多嚴峻?
從片中以為消防車駕駛員的描述中,可見一斑。
他說消防車剛開進火場,瞬間就被大火吞噬。
所有人都讓他往後退,可他幸運得救,相伴多年的消防車卻被燒成了灰燼。
在電影里,為了不讓石油源源不斷流入爆炸的燃油罐里,
消防員必須手動關閉輸送石油的閘門。
於是,黃曉明飾演的消防隊長帶著另一名消防員,穿越熊熊燃燒的烈火,站在岌岌可危的腳手架上,用手不停地旋轉閥門。
80圈一扣,關一個閥門,要轉100扣,8000圈。
這樣的閥門,一共有四個。
他們爭分多秒,和死神賽跑,隔熱手套被磨破,手被燙傷。
臉被烤的龜裂,卻依然不敢有絲毫懈怠。
因為在他們面前,就是隨時可能爆炸的儲油罐。
而事實上,真實事件里關閉一個閥門不是8千轉,而是8萬轉。
這也就意味著,要完全關閉4個閥門,需要32萬轉。
圖來自《三聯生活周刊》
當時在場消防員事後回憶,背著呼吸機進去太沉了。
為了能趕緊完成任務,只好把呼吸機卸了減輕重量。
就這樣讓自己的面部完全暴露在有毒氣體和熊熊烈火當中。
他們知道自己身上肩負著怎樣的責任,
但為了人民和整個城市的安全,
即便明知危及生命,依然義不容辭。
而另一邊,是杜江帶領的消防隊,誓死抵擋這猛龍般的火舌。
不讓火勢蔓延到旁邊的化工罐區。
在現場供水不足的情況下,他們想盡了一切辦法滅火。
沒水了就用泡沫,
泡沫沒了就搬起磚塊擋住流淌火。
然而區區十來人,一輛消防車,在沒有供水支援的情況下,他們挺到最後還是沒招了。
但為了完成堅守崗位的任務,沒有一個人退縮。
最後,束手無策的杜江隊長,拿起手機給每一位消防員錄了一段「告別視頻」。
很多人看到這裡忍不住淚崩,這一段也遭受了不少人抨擊:
「在救火現場還有時間錄視頻?」
事實上,當時現場趕來了很多記者和消防隊隨行的攝影團隊。
他們雖然沒有用手機錄告別視頻,但確實決定用在場的攝影機,留下了可能是自己人生最後的一句話。
只是當攝影機打開,在場的每個人都沉默了......
《最深的水是淚水》中也寫到:
戰士們誰也沒說話,攝像機只錄下他們沉默、剛毅、稚氣未脫的面龐,個個緊閉著嘴唇。
書中的描述同樣戳淚,我想如果是我可能也不會去錄這句話。
冥冥中帶著宿命的意味,似乎錄完這句話就要去赴死。
消防戰士也是人,他們當然也怕死。
但在國家和個人之間選擇,他們選擇了前者。
黃曉明在片中那句「就想完成任務,活著出去見我老婆孩子」。
仿佛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註解。
誠然,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拋開那些堪比戰爭場面的特效鏡頭,驚險真實的救火場面。
幾條故事線穿插的缺少邏輯,過於渲染情緒的配樂,還有對災情背後原因的探討不夠深入。
但光是對幾位消防戰士的人物刻畫,
就值得走進電影院。
他們是正帶著孩子參加校園運動會的爸爸;
因為在一次救援行動中的疏忽,導致一名戰友犧牲,最終被降至調離市區的消防隊,還患上了應激障礙綜合徵,卻依然心系火場。
是正在拍婚紗照為了未來做打算的情侶;
在快門按下那一刻收到了集合的消息,提著婚紗頭也不回的趕往火災現場。
是對消防事業一腔熱血,
卻始終得不到家人肯定的一線戰士。
以為一股腦沖在前線才是優秀戰士該有的精神,卻在死守後方化學罐區時,眼睜睜看著隊友犧牲後,才明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性。
他們千人千面,他們有血有肉,他們有情有淚。
在警報響起的那一瞬間,
成為一支隊伍,又像是只有一個人,一堵牆,
不發一言的守護在我們背後。
當時導演決定拍這個故事時,一位消防員對他說:
「我們不怕死,只是怕別人不知道我們做了怎樣的一件事」。
黃曉明也在採訪中也說:
「這是一部以消防員為主角的電影,希望大家看到電影忘掉我們,記住消防員。」
在這個層面,
《烈火英雄》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
我還記得今年3月,為了撲滅森林大火,27名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犧牲在了涼山州木里縣的火場上。
那張流傳的消防員朋友圈最後一張圖,深深刺痛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上面這張照片中除打碼的兩人,其他消防員都犧牲了。
這27名犧牲的消防隊員中,有人結婚只有12天,
有人還不到20歲。
「00後」犧牲戰士王佛軍生前朋友圈照片
但還有很多消防戰士,我們不曾記得。
他們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超級英雄。
但我們卻很少聽到他們的故事。
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不是為了宣揚大國情懷,不是為了用災難獲取同情。
而是為了記住這群平凡的英雄。
那句話很俗,可我依然想寫在最後: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轉發這篇文章,
讓更多人銘記這些平凡的英雄
你印象最深的一場火災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