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屢禁不止 致農田污水橫流 村民 :年年在吃被廢水污染的糧食

2020-04-15     江西都市現場

來源 | 都市現場(jxtvdsxc)原創發布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最近,不少贛州市寧都縣青塘鎮的村民向《都市現場》反映,他們那裡有個幾十年的礦山,在多次被有關部門叫停之後,卻依然在加工生產,對他們的農田造成了很大污染。村民們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相關部門的層層監管失靈了?

青塘鎮坎田村是贛州市寧都縣的一個偏遠村莊。在坎田村的山窩裡,有一座占地七八百畝的鎢礦。記者在現場看到,礦區內只有幾名工人在轉運淤泥,顯得是空空蕩蕩。工棚上的一份通告顯示,青塘鎢礦執行上級有關部門要求,停產整改。

然而,村民說,青塘鎢礦這幾年來一直是停采不停工,在礦山入口處,就有幾條碎石加工線和幾處已經加工好的碎石堆。

由於礦山沒有專門的尾砂沉澱池和處理設施,村民們說,一到下雨天,堆積的廢土廢渣就會和雨水一起,通過雨水溝衝進下面的農田。

寧都縣青塘鎮坎田村村民曾春林:我們年年都吃著廢水污染的糧食,廢水種出來的糧食。

採礦屢禁不止 致農田污水橫流 村民 :年年在吃被廢水污染的糧食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寧都縣安監部門就發文指出,青塘鎢礦大量廢土廢渣堆砌在山體表面,形成巨大的尾礦庫,廢土廢渣沖入河道、農田;2013年興建的尾礦庫選礦廠,34台搖床選礦工藝落後,強酸廢渣直接排入河道農田。在安全生產許可證於2015年逾期失效的情況下,要求停產整改、處理尾礦和建設環保設施。

然而,記者從青塘鎢礦的法人那裡證實,這幾年,在相關證件已經失效、沒有建設環保設施、沒有辦理環評審批手續的情況下,青塘鎢礦卻還在加工碎石並對外出售。

既然是這樣,村民們想問,這座礦山為何能一直停采不停工呢?

多次叫停仍停不下來 多個部門一籌莫展?

礦山因證件到期、沒有環保設施被叫停開採,但村民說,礦山一直在偷偷摸摸地加工尾礦,他們多次舉報也沒有效果。那麼,原因到底出在了哪裡呢?

記者注意到,2018年12月份,一份寧都縣環保局群眾投訴處理文件顯示,青塘鎢礦未辦理環評審批手續,2016年開始建設尾砂沉澱池,完工後還未驗收。

近幾年,該礦一直通過清理尾礦石來收集鎢砂。堆放的大量尾砂,對附近村民的農田存在一定的隱患。當時,環保局責令青塘鎢礦立即停止清理尾礦石作業,並在3個月內將尾砂進行清理。不過,直到現在,依然達不到環保要求。

寧都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江局長表示,對青塘鎢礦近期的洗礦和碎石加工作業並不知情,也沒有為其辦理碎石加工線的環評手續,並且,此前要求青塘鎢礦對礦區進行復綠,目前也沒有做到位。

記者了解到,青塘鎢礦實際上是寧都縣青塘鎮政府的鎮辦企業,法人何新林之前承包了青塘鎮政府的採礦權。

不過,青塘鎮政府也表示,對青塘鎢礦洗礦作業和碎石加工一事並不知情。目前,他們正在申辦採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等相關手續,希望能夠恢復開採。

而對於寧都縣環保局曾要求礦山復綠一事,汪遠松說,鎮政府並不知道有這個要求,就算有,單靠鎮政府也沒有這麼多資金來投入做這件事情。

主播點評:問題豈能久拖不決?

一個證件全無的非法鎢礦,不僅沒有想辦法去解決開採所留下來的後遺症,徹底根除尾礦的安全隱患,反而是違反規定繼續從事洗礦作業,上馬碎石加工線進行盈利。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寧都縣的多個部門,要麼是「我下文了,也提要求了,至於結果如何,並沒有跟蹤問效。」;要麼是對此毫不知情,問題還沒想辦法解決,就開始大吐苦水,似乎這事和自己完全沒有關係。那麼,群眾的切身利益誰來維護呢?面對老大難問題,究竟是沒法管、不想管,還是不願管呢?

截止發稿前,寧都縣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和青塘鎮政府等多家單位已經趕到青塘鎢礦現場,再次叫停了違法生產加工行為。對於此事,《都市現場》將會繼續追蹤報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OpXfHEBiuFnsJQVDA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