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信仰》中有一句話: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他的素養跟內涵往往會在生活中不經意體現。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微信在朋友圈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
一個人在朋友圈說的話,最容易暴露他的修養和人品。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從不在朋友圈發這樣的動態。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總是說一些讓人無語的話完全不自知,還說自己這是性子直。
他們總是拿「性子直,真性情」當擋箭牌。
說一些標榜自己心直口快的話,全然不管別人的感受。
自我感覺特別好,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讓周圍的人感到不適。
試想一下,當你發朋友圈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你剪了個新髮型,發朋友圈問好不好看時,她一臉嫌棄說你傻啊,花這麼多錢做個這麼老氣的髮型;
今天穿了新衣服,很開心,她說這衣服穿著顯胖不好看,讓你的好心情戛然而止;
情人節老婆送你一件禮物,你很喜歡,非常珍惜,他卻說這有什麼好的,還不如他老婆送的;
你做了一道菜,覺得做的還不錯,拍照發了朋友圈,他就在評論酸溜溜地說看起來覺得很一般......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種說話口無遮攔,沒教養的人,是朋友圈讓人生厭的存在。
一句無心的胡言亂語,看似無足輕重,但是卻掃了人的興,傷了人的心。
直性子是說真話,但不是說讓人難堪的話,尤其是在別人的朋友圈中指指點點,根本不是單純的性子直,真性情,這是修養不足的體現。
修養不足的人總是不分時間場合地說一些給人添堵的話,讓人只想遠離,不想跟他有任何交集,久而久之,就只能形單影隻。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有修養的人,說話一定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心中有分寸,相處讓彼此都舒服。
《弟子規》說道:「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別人有短處,一定不要揭露出來,別人有秘密,一定不要到處講。
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小秘密。
讀者理子在後台分享了她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理子最近和老公辦理了離婚手續,這件事她只告訴了在公司和自己關係最好的朋友,並囑咐她不要告訴公司其他人。
心情特別糟糕,擔心會影響工作,她就向公司請幾天假,出去旅行散散心。
假期期間,拍了很多風景照,她選了些拍的好看的發了條朋友圈。
有同事看到了,在評論區留言問理子怎麼悄悄請假去玩。
因為有意迴避自己的私事被公司太多人知道,正當她在思考怎麼回復同事的時候,出現了令人尷尬的情況。
朋友冷不丁的在這條評論回了句:
離婚了,心情不好,出去玩散心唄。
沒想到隔幾分鐘,這件事就被傳遍整個公司。
歌德說:「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種不便公開的成分,假如公之於眾,必將冒犯別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應當不去打聽,即使知道了,也不應到處講。
別人不願意說出口的隱私,就不要肆意傳播,揭發別人的痛處,令對方更加痛苦,這種行為損人不利己。
在別人朋友圈逞一時口舌之快,卻給人家造成傷害,甚至也暴露了自己的人品,誰會喜歡和這樣的人交往。
一個人的涵養是裝不出來的,喜歡在朋友圈揭人隱私的人,不是沒素質就是人品不好。
一個不說揭人隱私的話,懂得尊重人隱私的人,必然是厲害的人。
網上有一個流行詞叫「垃圾人」。
指的就是那些渾身帶著垃圾情緒和負能量的人。
他們日常最喜歡抱怨,遇到不如意,就像倒垃圾一樣,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泄在朋友圈,傳播給身邊人。
前幾天,有個讀者在後台說,她把一位朋友的微信拉黑了。
問其原因,她說:
這位朋友的朋友圈有太多的抱怨,每天一堆負面情緒,看多了,自己也開始變得有點愛抱怨,渾身負能量。
正所謂「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
好的人或物處在污穢環境里,也會隨著污穢環境而變壞。
一個每天傳播負面情緒的人,她的朋友也會受其影響,變得總是唉聲嘆氣。
過多地在朋友圈發泄垃圾情緒,傳遞負能量,影響別人的情緒,無異於在破壞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中國有一句老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接近不一樣的人,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沒有人會喜歡和一個整天喜怒無常,負能量爆棚的人相處。
亦舒有句話說得好:
情緒這種東西,非得要嚴加控制不可,一味放縱地自悲自憐,便越來越消沉。
正能量的人,自帶光芒,就像向日葵,能給你的生命帶來溫暖和希望,失意時不抱怨,挫折時不氣餒。
相反,負能量的人,生活如一潭死水,消極悲觀,它會一寸一寸消耗掉你的熱情,別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些負能量的人身上。
人人都想靠近美好,遠離負能量,讓自己也成為積極樂觀的人。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一定不會在朋友圈胡亂髮泄垃圾情緒,傳遞負能量,影響他人。
新媒體社交時代,有句話說:
微品即人品。
其實,很多在朋友圈看似無關痛癢的話語,長期觀察下來,就形成了你在別人心中的人品。
從朋友圈裡,就能看出來對方是個怎麼樣的人。
真正厲害的人,一定不會說些讓人難堪的話給人添堵;
也不會隨意揭人隱私戳人痛處;
更不會把朋友圈當成發泄垃圾情緒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