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打胰島素好還是吃藥好?聽醫生怎麼說

2019-10-19     糖尿病同伴

患上糖尿病後,大部分「糖友」可能都會使用到胰島素,但由於對胰島素的不了解,很多糖友對胰島素的認識或使用存在一些誤區,導致胰島素的作用大打折扣,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在今天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學校上,糖尿病醫院陶金醫生以臨床多年的經驗及案例向前來聽課的近五十名糖友以《胰島素在臨床上的使用價值》為題,講述了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控糖方面的誤區及注意事項,帶糖友們走出胰島素認識的誤區,規範使用胰島素,從而更好的控制血糖,控制病情。在講課時,陶金醫生說:」很多糖友可能在偶爾忘記漏打胰島素時,會非常擔心血糖控制不佳就趕緊補打。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我們首先要測血糖,看結果而定,若血糖升高不多,可通過運動、飲食調節,不必補打胰島素。」

一、哪些糖友需要胰島素治療?

需要胰島素治療的主要有六大類人群:

1、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依賴胰島素;

2、口服降糖藥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消瘦者;

3、嚴重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者,如感染、肺結核、酮症酸中毒、外傷、手術等;

4、嚴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者,如視網膜病變、腎病、末梢神經炎等;

5、妊娠狀態:糖尿病合併妊娠或妊娠糖尿病患者;

6、2型糖尿病β胰島細胞功能明顯減退者。

二、打胰島素會「上癮」麼?

不會。很多人對注射胰島素不理解,認為一旦胰島素注射就會產生依賴性、上癮,其實並不是的。

從嚴格意義上講,胰島素並不是一種藥,而是人體自身份泌的一種生理激素。實際上,每個人都離不開胰島素,沒有胰島素,機體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生命也就無以維繫。

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不能產生胰島素,因此需要終身使用外來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是相對不足,可用口服降糖藥物促進人體胰島素的產生和作用,但絕大多數患者可能自身人體胰島功能衰竭,此時就必須用外來的胰島素治療。

因此,糖友是否需要胰島素治療,完全由病情而定,不是因為用了胰島素才導致了胰島素依賴。

三、如何選擇胰島素注射部位?


1、注射部位選擇:胰島素有四大注射部位,包括腹部、手臂外側、大腿前側或外側、臀部。不同注射部位,吸收速度不同;吸收速度為:腹部>手臂外側>大腿外側>臀部

2、注射部位的輪換:將腹部注射部位等分成4個區域,大腿、臀部等分成兩個區域;每周在其中1個區域進行注射,按順時針方向輪換;每兩次注射點的距離應在1厘米以上。

陶醫生提醒各位糖友: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覆注射胰島素,會使該部位產生紅腫、硬結或皮下脂肪萎縮,這將導致藥物吸收率下降,吸收時間延長,進而導致血糖波動。

四:胰島素的保存

只有正確儲存胰島素,才能保持胰島素的活性,發揮最大治療作用。

未開啟的胰島素應保存在2~8℃的冰箱中,避免冷凍和陽光直射,避免反覆震盪。

已開啟的胰島素可室溫保存,但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藥物效價呈下降趨勢。因此,在開啟後應儘快使用。

胰島素初次使用後,應在室溫(15-30℃)保存不超過30天或按廠家建議儲存,且不超過有效期。另外,正在使用的胰島素不建議冷藏保存,外出旅行時應隨身攜帶,不可託運。如果胰島素筆芯已裝入胰島素筆中,則不需要放冰箱,放在室內陰暗、涼爽處,避免受熱、光照即可。



授課臨近結尾時,陶金醫生重點強調糖友們不可反覆使用針頭。陶醫生講道:「原則上,我們要求針頭要一針一換,不能重複使用,但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很多糖友經常會重複使用針頭,這不僅會增加註射疼痛感、導致皮下組織增生或形成硬結、影響胰島素的濃度和注射劑量的準確性,還可能會造成感染等。所以,建議糖友們如果做不到一針一換,也要勤換針頭。」

在本期糖尿病自我管理學校中,糖尿病友不僅學到了胰島素臨床應用的相關知識,還聽取了護理部李偉婷主任的《糖尿病友的日常自我管理》相關知識。糖友紛紛表示,能夠參加這樣的公益學習班,對自我糖尿病健康管理很有幫助,一定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以更好的保障健康,快樂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Nej820BMH2_cNUgVw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