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兩個導演對「不倫」主題的電影情有獨鍾,一個是園子溫,一個是蜷川實花。
基本上他們的電影都不適合在公共場合觀看,各種不堪入目的場景,任意隨性的畫面,讓人不自覺地感到面紅耳赤。
然而在2012年,有一位伊朗導演,他拍了一部日本電影,同樣的主題下卻過濾掉所有的不堪——
《如沐愛河》
Like Someone in Love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不僅熱衷拍電影,詩歌、攝影、裝置、影像都有他的足跡。
他的傑作《大特寫》在法國聲名大噪,使得國際電影圈開始注意到他的作品。
1991年的《春風吹又生》讓他在翌年的坎城影展贏得羅塞里尼獎,20年後,他終於以《櫻桃的滋味》獲得坎城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櫚獎。
阿巴斯的電影最大的特點是平鋪直敘地敘述故事,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用返璞歸真的畫面展示生活本身。
加上構圖簡潔,色彩單一,讓他的影片更有一種獨特的平靜。
他用平和的態度和質樸的視聽語言,對人性,生命的透視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阿巴斯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在探究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係,直至虛實界限消融在影像之中。
同樣的,《如沐愛河》也將身份的曖昧置於虛無之中。
18歲的明子正在東京讀大學,她的家境十分一般,為了讓自己可以生存下去,明子不得不當上了應召女郎。
明子有個當維修汽車師傅的男友,脾氣大,有暴力傾向,明子每天去哪他都要知道,還要請示報備。
對女友的查崗查哨,男友已經去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譬如他會讓明子去數餐廳地板的瓷磚數量,用此來證明明子真的沒騙他。
面對控制狂男友,明子自是不能讓他知道自己做應召女郎的事。
夜店老闆希望明子儘快與男友分手,安心給他賣命,雖然明子自己也覺得與男友的關係不長久,但她還是有所猶豫,畢竟兩個人之間還是有感情的。
這天,明子的奶奶從鄉下跑來東京看望孫女。
夜店老闆依舊不近人情,逼著明子去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明子不斷強調奶奶很難得才來一趟,懇求老闆讓自己去見奶奶一面,可是老闆卻不為所動。
經不住老闆的軟磨硬泡,明子終究還是坐上了前往客人家的計程車。
一路上,東京的夜景繁花似錦,但明子的內心卻冰冷孤獨,她就像一個孤魂野鬼一樣在大街上遊蕩,沒有感覺,沒有靈魂。
她打開手機,留言信箱裡塞滿了奶奶給她的留言,「我想跟你午飯」,「我好想見到你,明子」,「我的明子又聰明又能幹」……
飽含溫情的留言讓明子孤寂的內心多了些許溫暖,但現實是殘酷的,為了完成工作,她不得不拋下奶奶。
她知道奶奶已經在車站裡站了一天了,她也知道老人家沒有手機,生怕孫女找不到自己,一步都不曾離開,可是老人家沒有抱怨過一句,還是堅持等待。
於是,她請求司機繞路,把車開到了奶奶等候她的地方。
寒風之下,明子看到奶奶哆哆嗦嗦地站在那裡,等候一個已經決定放她鴿子的孫女,但她依舊堅守在那個地方。
明子大哭起來,懇求司機再繞一圈,或許只有通過這樣的方法才能彌補對奶奶的虧欠。
到了客人家,明子這才發現對方是一個將近80歲的老人,退休前是大學的社會學教授,退休後偶爾寫書,幫人翻譯文稿。
老教授的屋子堆滿了書本和畫冊,兩個人的開場白居然是一場藝術的探討,你一句我一句,就像學生和老師那樣。
聊著聊著,明子很自然地走到老教授的房間,開始脫衣服上床,並且催促他趕緊睡上來。
奇怪的是,老教授並沒有著急和明子發生關係,反而備了明子家鄉的湯和晚餐,催促著明子起來享用。
面對明子的語言誘惑,老教授坐立不安,一個勁兒的顧左右而言他,突然電話響了,老教授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趕緊走出去。
當他再次回到臥室時,明子已經睡著了,老教授沒有多言,貼心地為明子蓋好被子,關上燈,拔了電話線,自己在客廳將就了一晚。
顯然,老教授親近明子不是情色肉慾的需要,只是因為明子長得像自己的亡妻和甚少回家的女兒。
獨居老人需要釋放愛,只想把明子當成自己的孫女一樣疼愛,人是需要愛和被愛的,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段,都不能缺少這種溫情。
第二年早上,就像一般家長送孩子上學一樣,老教授將明 子送到了學校。
在門口,他遇到了明子的男友。
男友以為老教授是女友的外公,連忙表忠心,希望他能同意自己和明子的婚事,兩個人的談話也是頗有意思。
男友想早點和明子結婚,無非是看中明子人年輕,人生經驗不足,言下之意就是明子能在他的控制下不反抗,容易操控,如果結了婚,男友更是可以隨心所欲;
而老教授則恰恰相反,他希望明子能積累多一點社會經驗,再談婚論嫁。
兩個人對明子的愛和態度,高下立見。
明子男友的愛是自私和狂暴的,他本身就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他一直想將女友緊緊地攥在手裡。
他甚至沒有將明子當成自己的愛人,充其量就是一件物品,一件容易操控的物品。
這種愛充滿了狹隘。
相比之下,老教授對明子的愛是尊重,耐心呵護的。
當得知明子被男友家暴後,他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心急火燎地把她接回家,幫她查看傷口,給她買藥。
在這一刻,你真的不覺得他們是嫖客與應召女郎的關係,僅僅是祖孫倆。
然而倆人的真實關係很快就被明子 男友得知了。
他跑到老教授的家樓下瘋狂砸門,叫囂式地痛罵二人,明子不知所措,老教授也手忙腳亂,只能在窗戶邊張望。
突然,一陣巨響,玻璃被砸碎,老人應聲倒地,電影在這個地方結束了。
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到了最後,明子的男友用暴力打破了平靜,掀起了整部片子的高潮。
一個看似沒有結尾的結尾,讓觀眾的心懸在半空,久久不能落地。
電影的片名叫《如沐愛河》,其實頗具諷刺。
就像明子,雖然她有男友的愛,奶奶的愛,老教授投射的愛,但整個人都是個悲劇,她被愛包圍著,但卻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取捨和應對,到頭來一無所有。
老教授的愛是孤獨的,家人都不在身邊,他只能找一個替代品,宣洩自己的愛;
明子男友的愛是強占式的,可能來源於他的偏執人格和自卑感,這導致他在生活里不斷掙扎。
但不管如何,愛都是支撐人活下去的理由和動力,所以真愛是需要辨別的,更要懂得如何給予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