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茶16年:奈雪衝擊茶飲第一股,鼻祖香飄飄卻做起了理財

2021-03-01     單仁行

原標題:中國奶茶16年:奈雪衝擊茶飲第一股,鼻祖香飄飄卻做起了理財

2月11日,奈雪的茶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啟動上市流程。

假如上市成功,奈雪將成為「新茶飲第一股」。

這兩年,奶制茶飲市場異常火爆,各路企業頻繁融資,估值居高不下。

向來不與資本打交道的蜜雪冰城被曝出來最近有20個億的首輪融資,估值超過200億;喜茶也一直在被傳聞上市,最新一輪融資估值達到250億。

而率先IPO的奈雪估值也已經達到了130億,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從奶茶鼻祖出現,再到今天各路資本加持茶飲品牌上市。

我們已經走過了風雲際會的16年。

為什麼會是16年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家幾乎快被我們遺忘的企業。

在這一場狂歡的背後,這家企業卻顯得落寞。

但正是他開啟了奶茶的時代。

他就是奶茶界的網紅鼻祖,香飄飄。

我們就借著香飄飄來回顧奶茶行業16年的風雲變幻。

2005年,香飄飄一口氣推出6種口味的沖泡奶茶,開啟了固體沖泡奶茶大眾化、工業化時代。

隨後他們用巨資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上播放自己的宣傳廣告。

這句經典的廣告語,我們可能還有些印象。

「一年賣出3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

毫不誇張的講,正是這句廣告語,讓香飄飄變得家喻戶曉。

在隨後的時間裡,香飄飄不斷攻城略地,銷量上升,廣告語也從繞地球一圈變成了繞地球三圈。

從品牌成立到銷售額達到20億,只用了短短7年時間。

靠著單一品類的快消就能創造出如此成績,放到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我們也不得不佩服於香飄飄果敢的營銷。

通過密集的廣告轟炸和地推宣傳,香飄飄在幾乎空白的奶茶品類當中率先樹立起了品牌認知。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行業和賽道,誰能吃到最大的紅利?

那就是擁有品牌的初入者。

當然,新的行業也代表著環境的不穩定,變化以及顛覆會隨時發生。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而在2012年到15年,香飄飄的銷售額都停留在了頂峰20億,怎麼都無法衝上去。

一旦企業進入了瓶頸期而無法突破,在隨後的時間裡就容易陷入沉寂,難以對行業的快速變革產生有效的應對。

恰好,奶茶行業真正的變革來了。

讓奶茶行業變革的是誰呢?

我們站在今天去回顧過去,會發現2014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京東、阿里、新浪微博、陌陌等一大批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在美國上市。

虛擬運營商服務正式落地。

滴滴開啟燒錢大戰,日均燒錢過億,美團和餓了麼為代表的外賣團購平台強勢崛起,燒錢補貼不斷,百團大戰爆發。

有意思的是,也是在這一年,奶茶龍頭香飄飄走起了下坡路。

從2014到2015年,香飄飄連著兩年營收出現了負增長。

如果將香飄飄的成長軌跡與外賣平台的崛起對照來看,會發現這兩者有著很強的關聯性。

有時候,幹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而是網際網路。

香飄飄的成功在於奶茶的新穎和便利性。

但是外賣平台擊潰了這種需要自行沖泡的便利。

而且催生了奶茶行業的變革,傳統的固體沖泡奶茶已經難以滿足用戶了。

產品的多元化、時尚化、個性化正在催生新需求。

我們這說的多元化、個性化並不是指小部分人的需求。

而是因為網際網路的到來,將大部分人群進行一個更加細緻的區分,開始根據不同的群體去制定屬於他們的消費場景。

一批網際網路新秀們就借著這樣的細分需求另起爐灶,彎道超車。

2015年,奈雪的茶成立,皇茶更名為喜茶,兩大新貴開始登場。

足夠多的品類,再加上外賣平台的加持,新貴們成為了消費者的首選。

也就逐漸演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看見的奶茶市場。

經營小企業和經營大企業的策略完全是兩碼事。

企業剛發展的時候,資金有限,資源有限,要將大多數彈藥壓住在一款產品上,以尋求爆發。

但是,當小企業成長為中大型企業之後,就是另一種邏輯了。

如果不能藉助研發設計和需求挖掘,從而擁有更多品類和產品進入新的市場,獲得新的消費者。

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過去靠著一款產品打天下的企業再想去轉型。

毫無疑問就像大象翻身,不僅慢,還很難看。

香飄飄就是個好例子。

面對消費者的流失,香飄飄有沒有想過改變呢?

當然有。

在2018年,香飄飄相繼推出了液體奶茶、牛乳茶、果汁茶一系列新產品。

但也就好了2018年這一年,到了2019年,銷量全都不及預期。

因為不管是奶茶還是果汁茶,香飄飄那都是姍姍來遲。

市場都已經有了眾多強力玩家,康師傅、統一占據去了即飲品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而在奶茶方面,香飄飄更加沒什麼優勢。

財報顯示,2017年到2019年,香飄飄研發費用分別是1390萬元、883.62萬元、3102萬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0.53%、0.27%、0.80%。

而拿去線下、電視上打廣告的費用分別為2.3億、2.99億和3.57億。

典型的增收沒增利,營收增長基本上全靠營銷拉動。

與之相比,以喜茶為代表的新式茶企往往把產品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這些品牌的走紅,更多依靠的是產品力帶來的品牌傳播,而不是一味地營銷推廣,而較高的品質,保證了產品的利潤空間。

實際上,香飄飄關於轉型還沒有下定決心,沒有真正發力。

為什麼這麼講呢?

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2017年到2019年,香飄飄經營現金流分別有29億、38.9億和44.87億,公司財務在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當中。

貨幣資金常年在10億以上,在資產比重中超過30%。

財務費用更是常年維持負值,也就是有理財收益。

財務費用為負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公司銀行存款形成的利息收入高於相關支出費用。

香飄飄實際上有著大量閒置資金的理財收入,公司並不缺錢,那是土豪一個。

但是,有如此大的財力,又面臨發展上的困境,香飄飄寧願去買理財,也不去進行企業產品和戰略能力的升級。

這或許也是香飄飄競爭力逐漸下降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香飄飄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一家企業的困境,而是一批傳統企業的困境。

很多類似於香飄飄的企業,仍然是在用過去的方法做企業。

生意不好了,就加大廣告投入,產品單一了,就學著市場現有的進行模仿。

新瓶裝了舊酒,增收卻沒能增到利潤。

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說,還是希望我們企業能均衡分配資源,加大研發投入。

不管是從營銷還是產品來說,釐清消費者需求,打造產品力的優勢,是做出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同時,我們還得明白,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的廣告營銷模式早已式微,社交媒體自來水傳播效應之下,更多的業務、更多的消費人群正在向線上轉移。

那些出類拔萃的產品品質,現代化的推廣策略,才是最重要的營銷利器和品牌基石。

變革,就應該從此刻開始。

要不然,你就得學習香飄飄的另一點,懂得現金流的重要性。

強大的資金優勢,也是企業轉型重生的底氣。

特別是在渠道上,香飄飄大力發展的線上業務已經看到了一部分成效。

前三個季度,電商渠道同比增長63.87%,營收有1.22億元,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奶茶在中國誕生的這16年縮影里,不管是後來者居上,還是先行者轉型,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中國的消費者正在走向個性化、在線化,正在把產品需求變為他們生活觀、價值觀的一部分。

當傳統的經營策略得不到效果的時候,我們的企業更應該停下來好好去思考。

在市場趨勢面前,在行業變革當中,在消費者需求面前。

什麼才是我們最應該去做的事?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GwlHHgB9EJ7ZLmJB5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