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精神疾病的媽媽突然離家!常德女兒認屍尋人,終於在17年後盼得母歸

2019-11-06   今日女報

17年來,38歲的覃月林一直被一個謎題糾纏——失蹤17年的母親陳平儒是否還在人世?

10月30日,謎底終於解開。在外流浪17年的陳平儒在陝西咸陽淳化縣被救助站救助後,她隻言片語的信息被一個個熱心人「解碼」並傳遞,眾人聯手,終於把她送上了歸家的路。

當年,陳平儒為何會突然失蹤?流浪多年,她又去了哪裡?11月2日,陳平儒的女兒覃月林向今日女報譚里和工作室記者訴說了這個長達17年的尋親故事。

出品:今日女報譚里和工作室 文、圖:記者 章清清

母親回家後,覃月林和家人為感謝救助站特意送上錦旗。

母親離家,一別17年

「媽媽老了很多……」話一開口,常德市石門縣太平鎮易家灣村38歲的農家女子覃月林就哽咽了,「還有一隻手不知道怎麼受傷了,就只能這樣抬著」。

說起幾天前與失蹤17年的母親陳平儒重逢的情形,覃月林泣不成聲。

怎麼能不傷心呢?陳平儒失蹤時44歲,覃月林才21歲;母親走了17年,她也想了17年。再見面,母親蒼老憔悴,而她也人到中年。

2002年5月21日,覃月林清楚的記得這個日子——這一天,陳平儒離家後一去不歸。當時,覃月林正在離家90多公里的縣城打工。由於太平鎮易家灣村地處山區,交通閉塞,沒有手機的她,得知母親失蹤的消息已是在半個月後,還是父親托村裡的鄰居到縣城裡告訴她的。

接到消息後,覃月林立刻趕回了家。家裡還有一個患有重度眼疾的父親和年邁的爺爺奶奶,母親失蹤,她就是父親的主心骨。不過,關於這起失蹤,覃月林一開始並不意外,因為她知道母親實際上也是個「病人」。

「她失蹤是有預兆的。」覃月林說,十多年前,家裡很窮,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沉重的生活壓力下,母親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後來,在村裡人的資助下,母親被送去精神病院治療過,但還是因負擔不起醫療費用,只得回家養病,「病情反反覆復,她情緒不好的時候,摔東西、打人 、亂跑都是常事」。

為了減輕家中負擔,覃月林出門打工,眼睛不好的父親負責看護母親。而在此期間,陳平儒已發生過好幾次離家不歸的事,只是沒想到,最後一次出走,竟一別17年。

陳平儒剛被送回村裡,村民們便前來迎接。

認屍尋母,絕不放棄

瘋瘋癲癲的母親離家出走這麼久,她會遭遇什麼?覃月林不敢去想。一開始,她和村裡人幾乎找遍了村莊周邊的角角落落,沒有任何消息。時間一長,不好的預感浮上心頭——「她身上沒有錢,我想她肯定走不遠,但好幾個月沒下落,就擔心是不是已經出事了。」覃月林說,附近的「天坑」和峽峪河、仙陽河他們都請人去打撈過。「都找遍了,一點消息都沒有,像是人間蒸發一般。」

自從母親失蹤後,覃月林就再沒出去打工。她留在家裡,幾年後,還找了一個願意上門的丈夫結婚。「我要替母親守住這個家,等她回來。」覃月林的語氣里,仍能聽出她當年的堅定。

一年又一年,陳平儒杳無音訊。經濟能力有限,他們也沒有辦法去更遠的地方尋找。覃月林的妹妹忍受不了在困苦生活里尋找、思念母親的煎熬,也離家出走多年。但覃月林始終沒有放棄對母親的尋找,她抱著一絲希望,要等母親活著回來。

「從鎮上到縣裡的殯儀館,一有身份不明的老人就通知我們去辨認,死屍都不知道看過多少個了。但只要不是,我就鬆口氣,就想也許我媽還活著。」覃月林說,當年母親確診患病時她才10歲,也因此被迫輟學。幼年時,她經常目睹母親精神失控時亂摔東西、亂打人的場景,但內心深處卻忘不掉母親生病前的溫柔。

「以前村裡有人辦酒席給我們送點好吃的,她都要留給我和妹妹,自己一口都不捨得吃。她清醒的時候,就抱著我哭,問我是不是被她打疼了。」覃月林哽咽地說。

2010年,覃月林的奶奶去世了。那時,陳平儒已經失蹤8年多了。但覃月林說,奶奶臨終時拉著她的手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媽還活著,你要找到她。」

這些年,覃月林無數次在夢裡夢見過母親。就在10月30日找回母親前,她還做了一個夢,「我夢見她回家了,你說奇怪不」。

接母回家,期待未來

覃月林的希望在今年10月22日被點燃——這一天,石門縣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站長陳啟日突然收到陝西咸陽淳化縣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發來的一段尋親確認視頻,稱他們7月24日在大街上收留了一位流浪老太太。老太太隱隱約約記得自己是常德石門縣九渡河鄉(後合併至太平鎮)人,但說不清詳細內容。

陳啟日馬上與太平鎮民政所聯繫,所長唐楚國在工作微信群中轉發相關信息後,曾家埡村婦聯主任袁玉蘭發現,這名流浪老人很有可能就是覃月林的母親。

「視頻轉給我看後,我就認出來了,就是我媽媽!」覃月林說。

覃月林迅速與多年來一直協助尋找母親的老鄉、原省人大代表陳建教聯繫,經淳化縣、咸陽市、常德市、石門縣兩省四縣市溝通,輾轉陝西、湖北、湖南三省1100餘公里,最終於10月30日,陳平儒由常德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陳林專程護送,回到了石門縣。

見到母親的那刻,覃月林喜極而泣,她拉著媽媽的手,泣不成聲。

流浪17年終於回家的陳平儒面對親人卻多少顯得有些木納和陌生。「她一開始不認識我們了,帶她回家幾天後,就喊出了我的名字,我妹妹的名字,我爸的名字,一個都沒忘。」覃月林說,今年61歲的母親雖然比以前蒼老了許多,但精神狀態還好,和她聊天的時候也會說說這些年去了哪。

「她說她看到了沙漠、坐了火車,我們猜測她也許到了內蒙古等地。但她說不太明白,我們也不想去追問她了,能回來就好。」覃月林說,儘管目前家裡經濟狀況不太好,她也有嚴重的風濕病,全家僅靠老公在工地上打零工維持,但只要一家團圓,她對未來就充滿希望:「現在的扶貧政策好,村裡也一直對我們家進行幫扶,我相信我們有能力讓媽媽過好晚年生活。」

今日女報譚里和工作室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小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