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讓老年人擁有最美夕陽紅

2019-12-27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是遲到的愛,夕陽是未了的情……」每當聽到這首《夕陽紅》,我腦海里都會呈現出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站在夕陽下的場景。

一個國家對待老年人的態度,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那麼,如何讓老年人得到專業的護理?如何讓老年人有尊嚴地死亡?未來,養老能否更美好?

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有尊嚴地謝幕

今年7月,我前往北京海淀醫院安寧病房採訪秦苑主任。秦苑身高一米六左右,留著利落的短髮,說話溫柔卻充滿讓人安心的力量。

走進她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篆刻的《心經》。秦苑總是不厭其煩地向每個到這裡的人介紹著它的來歷:「這是一個病人離世後,老人的兒子一個字一個字刻出來的,老人的女兒又一個字一個字地印上去。他們說,這是送給安寧病房的禮物,一定是用錢買不到的。」在這間辦公室里,這樣充滿故事的物品隨處可見,秦苑隨意拿起一件就能娓娓道來背後的故事。

秦苑一天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要跟19床病人家屬商討治療方案,要同22床家屬召開家庭會議,要安排志願者陪伴病人家屬等。為什麼還要陪伴家屬?「死人不會哀傷,活人才會。生死兩相安,哀傷輔導從一入院就要開始,對家屬的哀傷輔導在病人離世後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秦苑說。

12月5日,秦苑榮獲2019年北京市「孝順榜樣」稱號。她在朋友圈裡寫道:「這座獎盃屬於海淀醫院整個安寧團隊,我們為癌症末期的患者提供了專業的溫暖呵護,這裡是他們最後的家,我想讓生命有尊嚴地謝幕,這是病人所希望的,也是我們要做的。」

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開展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的通知》,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在全國全面開展,如何讓老年人有尊嚴地逝去,成為政府、醫療機構乃至每個個體需深入思考的問題。

活得有品質

北京老年醫院寧養樓是另外一番景象:寬敞明亮的大廳、以花命名的病房、全自動的洗澡設備等。醫院甚至鼓勵患者及家屬適度布置病房,因為病房家庭化有利於患者放鬆心情。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讓老人活得更好是這裡的主基調。

「他應該像正常人一樣活著。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他恢復成為正常人,而是為了讓他在有限的時間內活得有品質。」原北京老年醫院院長陳崢說。

在採訪時,「有品質」是陳崢最常提起的3個字。如何才能像正常人一樣?如何才能活得有品質?

走進北京老年醫院的老年示範病房,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清新淡雅的粉色是病房的主色調,和第三方機構合作的專業陪護仔細地陪護在老人身旁,能夠使病人無障礙地從病房到達各個功能室之間的便捷滑道等。

這裡的老人,很多人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還有的身上留置了各種管路。如果沒有專業護理,無法想像這些老人將如何有品質地活下去。在這裡,洗澡不再是難題。如果老人想從病房去浴室洗澡,無需起床,只需穿套好滑道上連接的固定綁帶,即可沿著滑道滑行至浴室的自動洗澡機,然後解除綁帶、躺好,即可洗一個舒服的熱水澡。

今年年初,醫院護理部還專門為老年患者設計了功能型病服,功能型病服目前已在臨床中投入使用,不僅能方便患者檢查治療時穿脫衣服,而且便於各種留置管路的維護與觀察,同時還有利於保護患者的隱私。

讓老年人活得有品質,就是像對待正常人一樣,保護他們的隱私,給他們全方位的專業護理和貼心細緻的呵護。

8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印發《關於加強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範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涵蓋老年人能力情況和常見疾病罹患情況的護理需求評估標準,指導各地相關醫療機構按照評估標準有效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工作,並據此按需分類提供老年護理服務。

針對從業人員數量不足、缺乏規範管理等問題,通知明確,提供老年護理服務的機構和人員主要包括相關醫院、護理院、康復醫療中心、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機構等,以及上述機構中醫務人員和醫療護理員等。

養老更美好

6月10日至16日,是首個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懂健康知識,做健康老人」。

截至2018年底,全國65歲以上人口達1.7億,約占總人口的11.9%,老年人口中患有慢性病的比例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約4000萬人,老年健康問題突出。

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等不可治癒疾病的老年人逐漸增加,但現階段醫養結合機構、康復護理機構、安寧療護機構數量和服務能力嚴重不足。

2018年初,我採訪了恭和養老中心,這是北京首個也是全國首創的「共有產權」形式的養老服務設施試點項目。與入住普通養老院不同的是,入住老人的房子有產權證,養老企業與購房者按照5%和95%的比例共同持有房屋份額。

另外,整個養老項目建築面積的40%是公共服務部分,產權屬於養老服務企業。「房子是自己的,享受的服務是專業的」,居住在這裡的老人滿意度達93%。

我還記得當時採訪耄耋老人謝志衡時的場景。他對自己購買的養老居室十分滿意:「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房子。我們的退休工資也負擔得起,解決了我們的吃飯、醫療問題,還減輕了孩子的負擔。」既能享受專業的醫療服務,還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活著有資產,死了有遺產」,是很多像謝志衡一樣有養老需求的老人的共同願望。

如今,各地都在探索養老新模式,醫養康養相結合、「網際網路+養老」、互助養老、異地養老等都成為時下熱門詞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輕人的明天。如何讓老年人擁有最美夕陽紅,是全社會都應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問題。

( 《民生周刊》記者 暢婉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BWaTG8BMH2_cNUgMC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