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每天都有新驚喜。
在內娛,我們見過便秘式演技;
在內娛,我們見過發瘋式演技;
在內娛,我們見過AI式演技;
這裡有摳圖、假吃、滴眼藥水......
還有批量生產的「古代絕世美男」。
或許演員不露臉出演對觀眾更友好。
嚇人雖嚇人,但不膈應人。
比如這種
《畫皮2022》
而最近,內娛演技的關鍵熱詞成了另一個——
油。
讀前提醒:流量粉別讀,全是惡評。
頂油
話要從一部名為《我的人間煙火》的國產劇說起。
豆瓣開分4.1。
事實證明,這劇豈是池中物,播著播著就降到了3.2分。
創豆瓣2023年影視劇開分最低。
破圈,狠狠破圈。
倒數第一也是第一,這下劇粉有的吹了。
先吹劇情不落俗套:
小情侶玩滅火器調情,磕死誰了。
再吹主題振奮人心:
廢墟中孕婦剖腹產,孩子活了,母親死了,熱烈歡呼。
活菩薩見多了,活閻王倒是第一回見。
碳基生物難以想出的劇情,有一種腦幹缺失的美。
更出圈的還得是男主角楊洋的演技。
憑一己之力創造新的塌房方式——油。
在出頭和出名之間選擇了出油。
在頂尖和頂流之間選擇了頂油。
一個喝水吞藥的動作,表情像是狠狠要了這杯水:
「小樣兒,看我不狠狠喝了你。」
那硬朗的下頜線就非得展示不可嗎?
很難不令人懷疑是偷師博主方頭明。
一比一還原,百分百拷貝。
但方頭明那些模仿油膩男的視頻,是讓人當避雷貼,不是當教科書的.....
劇播期間,方頭明停更,據說避風頭去了。
網友:
這麼久不更新,是進組當指導老師了嗎?
這麼久沒看到姐,又感覺天天在看到姐。
看不見你的日子,我拿楊洋當代餐。
後來證明這完全是個誤會。
楊洋根本沒學方頭明,是方頭明在學楊洋。
失敬失敬。
不能說演員沒有鑽研,其實進步肉眼可見。
曾經他放飛自我,也小有建樹:
《武動乾坤》里的發癲自白直接打破電影第四面牆;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扯麵舞補足華語歌舞片的空白。
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的《La la land》。
如今他走出舒適圈,演技更添幾分克制與內斂。
比如脖子懸空睡覺:
謹慎模仿,對頸椎不好
比如踢正步打籃球:
還有抱完女主角後的ending pose。
讓觀眾在電視劇里享受舞台般的互動。
觀眾:他發現我們了?
時時刻刻地端,每分每秒地裝。
用力過猛導致油汁兒四濺。
《我的人間煙火》,又被賜名《我的人間油火》。
但在楊洋之前,觀眾早就苦「油男」久矣。
群油
去年的夏天,某人給了觀眾點小小的「震翰」——
張翰帶著他的名作《東八區的先生們》走來了。
在豆瓣,它與《逐夢演藝圈》打得難解難分。
為了爭奪豆瓣有史以來最低分寶座。
一番纏鬥後,《東八區的先生們》以0.1分之距贏得令人作嘔大賽第一名,好於0%的國產劇。
畢導:聽我說謝謝你.....
在這部劇里,你摸不透這是哪種表演流派。
能讓人san值狂掉的吐舌鬥雞眼。
圖片預警
圖片預警
圖片預警
以及不知道哪位行業人才想出的台詞:
「我媽從小就跟我說,瘦的好看,胖的好使。」
兩性觀點還透著股清朝人的屍臭味兒,堵住鼻子也直往腦門竄。
神馬東西啊你?
比直白更可怕的是裝文藝。
故作深沉莫名其妙的台詞:
「下雨的夜晚,冷酷的鐵,還有飄散在天空中的髮絲,一縷一縷的。」
啥玩意兒,讀三遍讀不懂。
想起洪晃在《無窮動》里那段吐槽,講文藝男上床:
從哲學聊到藝術,從東方聊到西方,從法國革命聊到布爾喬亞,給你感覺這男的特想了解你,他不想跟你上床。三點一刻侃義大利電影,三點半說法國文學,這時候停下講人文主義起源......
三點四十五怎麼著,勉強留下,再聊亨利·米勒的《情人》,這時候才有點兒性的感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審美降級。
更何況在床上也聽不到一句好屁:
「給爺躺好了,我準備來吃你了。」
還有拐著法問:大嗎?
不愧是老天爺賞油吃。
王大陸在《狼殿下》里有段同樣的台詞:
「你要是再有逃跑的念頭,那就別怪本王,在這荒山野嶺要了你。」
這還迷不死你?這還拿不下你?
吃了你,要了你。
討厭就是喜歡,拒絕就是欲擒故縱。
所謂撩妹技巧,我願稱之為「油炸」。
鏡子沒有,尿沒有嗎?
如果台詞的油尚在承受範圍之內,那肢體的油則會讓人產生自戳雙目的衝動。
世界末日,選擇接受以下三種懲罰中的一種,可成為倖存者。
你願意選擇:
A、被嗦手指
B、被咬耳朵
C、被啃下巴
願意活下來的人都是勇士。
獎勵觀看並欣賞「帶油過人」「纏綿互動」。
看到這,你一生的罪惡都贖完了。
當我們把目光從影視劇移到愛豆舞台。
「油」已經全面入侵,找不到倖存之地。
男愛豆們的「日地板」和「抓襠舞」,都是老套油法。
新的油法已誕生——
舞台漏電沒人管,鬼迷日眼抹唇膏。
不知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一個泰酷辣,一個太油辣。
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瑪麗蓮·曼森
看不懂這種藝術的,罰你去看蔡徐坤「打胎事件」後粉絲的折磨文學。
文筆全面超車大冰,腳踩郭敬明。
總結:不脫粉。
假裝站起來追星了,其實還跪著。
嬌妻癮大爆發,好歹得一夫一妻制吧。
為什麼男明星們敢這麼「油」。
說白了,就是給慣的。
去油
蔡徐坤經歷風波後,海外開唱,粉絲拉橫幅應援:
多大點事 一直在 一直愛
蔡徐坤對現場粉絲說:抱歉,讓你們擔心了。
怎麼不是一種雙向奔赴呢?
《我的人間煙火》播完後,楊洋發了一篇微博。
其中有句:
謝謝大家這個夏天的包容和陪伴,批評和建議。
粉絲自是心疼,忙去控評:
「楊洋,向前跑,別回頭。」
「你的宋焰很棒!特別棒!」
結果還是被普通觀眾沖了評論區:
「但我不聽?」
「誰包容你了?」
這麼說楊洋對粉絲還怪好的嘞,演技僅粉絲可見。
不是粉絲不給看。
楊洋的自信早就暴露過,接受訪問時,給自己的顏值打十分,給自己的演技打滿分。
五四青年節的央視現場,眾明星被要求一人推薦一本書。
大多數人都是推薦名著,只有楊洋推薦自己的寫真集。
被問到演技受質疑,他回道:
「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我雖然有時候會難過,會不開心,但我覺得都是沒有關係的,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
主持人追問他想要的是什麼?
他說:
「我希望我能夠是一個很好的人品,演戲也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狀態。」
好像是答了,也好像是沒答。
因為在他的回答里找不到對自我的剖析、找不到對演戲的理解,只能籠統概括為一個「好」字。
有人建議他多讀書少少演戲,並不是沒有道理。
卻被粉絲一句「君子質潔,潑墨難污」全部駁回。
好好好,就寵他吧。
但只有把批評聽進去並改正,才能延長自己的演繹生命。
曾被說「油」的黃曉明。
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說「這不是開玩笑的評價,這是很認真的評價,所以我現在把自己的心態放得特別低。」
黃曉明曾被嘲「油教教主」,但後來還是要憑藉好戲「去油」。
陳國富找黃曉明演《風聲》時,對戲的有周迅,有王志文。
他飾日本軍官武田,內心陰鬱、扭曲、殘忍、焦慮且癲狂。
頭髮剃短、臉上留疤,黃曉明說:「只怕自毀的還不夠。」
體驗角色心理:「我覺得崩潰,差點要去看心理醫生。」
「去油」首先在於「自知」
如果不自知其不足,那「油」就是一個如影隨形的詛咒。
詛咒明星自己,也傷害觀眾。
「自知」之後,要敢於「自毀」。
這個「毀」不是做法制咖,而是「毀」掉自戀包袱,敢於重塑。
畢竟觀眾不認明星,只認角色,只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