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一言收費,百度心急!

2023-11-02     AI狐頭條

原標題:文心一言收費,百度心急!

原創 | 北京商報

從上線to C產品到試水商業化,百度總搶在前面,生怕錯過大模型風口。11月1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百度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上線了面向用戶的會員和聯合會員服務,開通任意一種會員後,用戶可體驗最新發布的文心大模型4.0相關能力,非會員可免費使用基於文心大模型3.5的各種功能。

放大到國際市場,ChatGPT早就推出收費的Plus服務,可在國內,百度是最早採用會員模式進行通用大模型to C商業化的企業。「再不快點就要被趕上了」「大機率同行會跟進」…… 儘管目前其他大模型平台公司沒有to C付費的時間表,但百度的迫切、行業的走向顯而易見。

49.9元/月

想要體驗最新版文心大模型,花錢就可以。北京商報記者11月1日登錄文心一言網頁版發現,對話框上方出現兩行小字,文心大模型3.5、文心大模型4.0,前者是百度6月下旬官宣的大模型版本,後者是10月中旬啟動邀測的最新版。

按照文心一言的規則,所有用戶均可使用文心大模型3.5,如用戶想要使用文心大模型4.0,需要開通會員。目前文心一言提供會員和聯合會員兩種服務,用戶與非會員權益上的區別,體現在模型能力、圖片生成、插件權益上。

以模型能力、圖片生成為例,文心一言會員可使用文心大模型3.5、文心大模型4.0能力,生成的圖片解析度1024×1024,在網頁端可一次生成多圖。非會員可使用文心大模型3.5,生成的圖片解析度512×512,不可一次生成多圖。

聯合會員是指文心一言會員+文心一格白銀會員,其中文心一言會員權益包括文心大模型4.0的能力,文生圖能力全面升級、網頁端高階插件、App端每月贈送600靈感值;文心一格會員權益包括快速生成多尺寸高清圖像、創作海報和藝術字、AI編輯改圖修圖。

在價位上,文心一言會員提供連續包月49.9元/月,單月購買59.9元/月兩種選擇,聯合會員價是99元/月。

這種to C收費的模式和ChatGPT類似。目前ChatGPT用戶可以免費使用GPT-3.5版本的能力,如想使用更強大的GPT-4.0版本,體驗更快的響應速度,訪問插件和高級數據分析等測試版功能,需要支付20美元(按實時匯率換算約146元)/月升級成ChatGPT Plus用戶。

跟不跟?

對標ChatGPT,文心一言會員的價位更低,且商業化更晚。2月初,也就是文心一言推出前一個月,OpenAI就發布了ChatGPT試點訂閱計劃-ChatGPT Plus。

「雖然感覺在某些方面,GPT確實有些優勢,但是換算下來,ChatGPT Plus服務的價格是文心一言會員的三倍,算力差距應該到不了三倍吧」,聽到文心一言上線會員服務的消息,名為「昊_冉」的網友在社交平台發言。

「考慮到用戶畫像、市場和大模型性能的差異,當前ChatGPT Plus的定價只能作為文心一言會員價的參考對象,但不是唯一標準」,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人工智慧高級工程師張彧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現在是嘗試定價,這一步必須走」,談到文心一言會員價位的合理性時,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不管哪個產品先開始to C商業化,都要走出嘗試的第一步。」

回到國內,文心一言會員價格也缺乏可類比的對象。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百度相關人士對文心一言會員定價的相關問題未予回應。

除了價位,用戶關心的是還能不能薅同類產品的羊毛,還能薅多久?

針對是否收費,北京商報記者在通義千問、訊飛星火、騰訊混元助手這類to C開放的生成式AI產品上分別提問,均得到了否定問答。

通義千問回答:「作為一個AI助手,我不會向用戶收取費用。」訊飛星火的回應是:個人用戶申請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內測體驗目前是免費的;大模型面向企業能力開放會收費。騰訊混元助手回答:混元大模型(HunYuan)是由騰訊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具有豐富的語義理解和計算能力。它免費提供,可以為用戶提供問答式的服務,例如回答問題和提供建議。因此,混元大模型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一個信號

同樣的問題,阿里雲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暫時沒有收費計劃」。接近騰訊的人士提供的消息是,騰訊混元大模型目前沒有這樣的規劃。科大訊飛相關人士未予回應。

「百度在大模型賽道再不快點就要被趕上了」,王超猜測,文心一言的國內同行也會跟進會員模式,只是時間問題,「未來半年的競爭會更激烈。」

從發布大模型、生成式AI產品到版本升級、商業化,國內科技企業恨不得見縫插針。僅在剛剛過去的10月,百度發布文心大模型4.0及數個AI重構的應用在先,科大訊飛拿出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3.0,騰訊混元大模型升級在後,10月最後一天,阿里雲以發布通義千問2.0收尾。不論哪次發布,在哪個企業的主場,業內人士的焦點都離不開成本和商業化。

其實,會員模式並不是通用大模型唯一的變現路徑,to B的商業化競爭早已開始。最常見的模式是大模型+雲計算。對此,阿里雲CTO周靖人表示,「這次AI技術變革,表面上看是大模型的事,背後的實質是技術體系的全面升級。雲廠商要既懂AI又懂雲計算,才能在這場競爭中取得戰略性的優勢。大家一定要給這個領域一些時間,畢竟國內整個產業的變化,是從今年(2023年)三四月才開始發布大模型的」。

只是雲計算廠商營收曲線的下行趨勢沒法忽略。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929fe13190c372935214974b905c3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