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降價籠罩下的中國車市 未來幾個月會怎麼走

2023-04-03     汽車立體聲

原標題:大幅降價籠罩下的中國車市 未來幾個月會怎麼走

2023年第一季度的中國車市非常精彩,不僅有年初的部分車企官方漲價,還有隨後的大幅降價潮。今天這期節目,咱們就來回顧一下第一季度的中國車市整體走勢,並對未來進行一個預判。

記得在年初,業內曾經有過一番爭論,爭論的主題是車價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在年初,也確實有些車企高調宣布漲價,但很快,一些車企的降價掀起了中國車市的一波降價潮,優惠幅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1月6日,特斯拉官宣降價,拉開了「降價潮」序幕,部分車型最高降幅4.8萬元,雖然在很多人眼中,特斯拉是一個問題不斷的品牌,但消費者用錢包的投票表明,它是純電動車陣營中毫無爭議的頭部車企。在特斯拉官降之後,AITO問界、小鵬、蔚來、沃爾沃、埃安等也品牌被迫跟進,純電動車的整體價格進一步下探。在隨後,廣汽豐田、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的純電動車,也都紛紛降價促銷。除了特斯拉之外,新能源市場的另一個領跑者比亞迪,也藉助新車型推出的機會,將秦PLUS插電混動車型的價格門檻拉低至9.98萬元,與同級別燃油車同價。從日常使用的角度來看,插電混動車型的使用便利性與燃油車無差別,沒有純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可以平替燃油車,這一特性也讓它可以從燃油車手中搶份額。

在特斯拉、比亞迪都有所動作之後,新能源市場的降價潮迅速蔓延到燃油車市場。3月6日,東風汽車集團聯合湖北省政府推出購車季活動,打響了燃油車降價第一槍。優惠力度最大是東風雪鐵龍C6,它旗下一款官方指導價為21.68萬元的車型,在經過政府+企業綜合補貼之後,優惠幅度達到9萬元。雖然雪鐵龍C6隻是一款年銷3000輛的車型,但一款合資中級車降至13萬元以內,確實讓很多人感到意外。隨後,很多車企、品牌也加入到降價行列,雖然它們中的很多品牌一直都有較大優惠,但這一次從「遮遮掩掩」的經銷商優惠,變成了官方促銷。

從市場反饋來看,東風的大幅降價確實引起了潛在消費者的關注,但在冷靜分析之後,有些消費者對它的這波降價產生了一些質疑。同時,還有部分不是非常急於購車的消費者選擇了觀望,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幅降價帶來的效果似乎正在減弱。

為何中國車市會迎來這一次的價格戰,這是由多方因素促成的結果。持續近三年的疫情對國內經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消費信心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市場並未出現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宏觀數據顯示, 2023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但目前的消費復甦主要體現在「吃」、「穿」為主的生活必需品方面,選擇改善「住」、「行」、提升生活質量方面的消費需求相對較少。

因為購買力下降,也直接導致產品庫存增加。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2023年2月底,車企和經銷商庫存達到341萬輛,位於警戒線以上。2月的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1.93,環比上升7.2%,同比上升4.3%,連續2個月上漲。

一直以來,1、2月都是汽車市場傳統「淡季」,今年2月雖然略好於往年,但銷售情況遠低於汽車經銷商的預期。隨著節後廠家開始逐步恢復生產,庫存還有可能進一步增加,這也會導致經銷商經營壓力進一步增大。

相比以往,2023年的第一季度要更難,2022年推出的燃油車600億購置稅減免和各地方購車優惠政策,雖然給汽車市場帶來了巨大刺激,但也提前透支了市場需求,這也導致今年汽車市場銷量復甦乏力。

數據顯示,今年1-2月,乘用車累計銷量267.8萬輛,同比下降19.8%,雖然2月車市同環比表現尚可,但這是基於1月基數較低、去年同期正值春節銷量偏低所致,車市的真實情況下是並未出現預期中的「開門紅」。

除了車市整體銷量下滑、經銷商壓力增加的因素之外,2023年7月1日起,國六B排放將要實施,也進一步促成了車企和經銷商的清庫。按照規定,到期後將不能銷售、註冊、上牌低於國六B標準的汽車,這也成為引發燃油車品牌大規模去庫存的「導火索」。長期關注車市的朋友應該記得,在當初國五國六切換之時,也曾經出現過部分車型的大幅降價,有些進口小眾車型甚至出現了打六折銷售的情況。

根據以往慣例來分析,目前的價格戰與國六A車型清庫存有直接的關係,在新標準執行之後,不符合標準的老舊車型只能被運往排放標準更低的國家和地區銷售,或在截止日期前低價批量處理給租賃公司或者經銷商自行上牌,在隨後以二手車的形式進行銷售,以減少損失。類似的操作在平行進口車市場有先例,即便是在現在,依然有平行進口車商銷售國五排放的三菱帕傑羅或上一代豐田蘭德酷路澤「新車」,它們在國六排放實施前進行了登記上牌。據乘聯會預計,隨著國六B標準執行日期臨近,車企會逐步加速老車型清庫。與進口帕傑羅、上一代蘭德酷路澤不同,很多合資或自主車型,未來還會繼續生產,即便是經銷商在最後時刻為這些車完成上牌登記,也會在出售的時候給出較大幅度優惠,因為它們雖然是新車,但身份已經變成了二手車。

今年一季度的這一波降價潮,很可能在未來影響到中國車市的格局。2023年,國家新能源補貼正式「退場「,它的退出讓部分車企的利潤進一步降低,部分車企希望通過漲價來保證利潤,也就有了年初零跑、比亞迪、埃安、合眾、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等車企的漲價,但特斯拉隨後的降價,讓這些車企陷入困境。迫於市場壓力,不少車企被迫跟進降價,即便是降低利潤也要保證銷量,避免被競爭對手甩下。

在油價處於高位、充電站越來越多的大環境下,有部分消費者開始轉向新能源車,特別是在它們的價格已經低至與燃油車相當的情況下,這也意味著,當新能源車開啟「價格戰」時,傳統燃油車的生存空間也被大大壓縮。進入3月,東風系品牌的大幅降價就是最好體現。從市場銷量、所占份額來看,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東風日產、東風風神、東風嵐圖等,都屬於過去一年銷量表現不佳的品牌,即便是東風本田也是負增長,年交強險數下跌16.31%。

從效果來看,大幅降價確實可以提升競爭力和關注度,但它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選擇,一方面,大幅降價促銷會影響到品牌形象和二手車保值率,另一方面,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潛在客戶的持幣待購,認為等一等還會有更大的優惠,這也是部分車企在近期推出保價承諾的原因,希望通過以此來消除消費者的顧慮。從影響來看,此次價格戰讓部分車企經營多年的品牌形象和用戶定位受損,未來或需要投入更大來彌補。對於那些「用力過猛」的品牌,未來如何重構消費者對各品牌檔次溢價選擇,也是個考驗。

同時,對於車企而言,大幅降價必然會減少企業經營利潤,這會讓那些原本就生存艱難的車企變得更難。在「價格戰」的背後,是企業技術、規模、供應鏈管理和成本管控等體系化綜合實力的比拼,在本輪的價格戰之後,部分弱勢品牌或被迫出局,這會加速汽車行業洗牌。

對於此次的降價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呼籲,要理性對待本輪汽車促銷,市場應儘快回歸正常秩序,確保全年行業健康平穩發展。中汽協會認為,結合去年以來汽車市場表現,採取穩增長措施很有必要,地方政府為一季度開好局出措施、活市場,與企業聯合推出了較大力度的促消費政策,旨在拉動本地汽車消費,為企業紓困解難。對企業而言,降價處理庫存,適當回收成本也是正常經營措施,但不能因此淪為價格戰。

同時,中汽協會也表示,本輪優惠活動的終端宣傳為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誇大降價力度,容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各企業推出的優惠車型多為長庫齡、老款或滯銷庫存車型,在終端市場,這些車型此輪促銷前已經有了可觀的優惠價格。中汽協會認為價格戰不會長久,物有所值是永恆的商業法則。

寫在最後

中國車市第一季度的降價潮來勢洶洶,這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如庫存壓力較大、車市整體銷量下滑、排放標準即將升級等,以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波降價或還將延續一段時間,在6月底之前,部分銷量不佳的品牌或進一步提升優惠幅度,以求儘可能的清庫存。如果您有購車打算,可以先觀望一段時間,目前的中國車市走勢與之前國五國六切換時比較相似。從目前市場反饋的情況來看,小編認為部分品牌其實並未在這一波降價潮中加大優惠,甚至還因為購置稅優惠政策取消,消費者的實際落地價格要高於去年下半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77dd1f2bd2b42727445edd797f0b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