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太太的煩惱
江西的王女士跟張先生,結婚已經十年,兩人有一個孩子,最近因為錢鬧得就要離婚了,可兩人都宣稱不願離婚。
張先生有過一段婚姻,因為一直沒有孩子而離婚。後來認識了未婚的王女士,一段時間交往後結了婚,所幸的是兩人結婚後不久,就如願懷了孩子,一家人都非常高興。
張先生開了一家效益不錯的公司,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為了好好養胎,他讓妻子辭了工作,一門心思在家裡待產,王女士因為妊娠反應很痛苦,就愉快地答應了。
孩子順利誕生後,王女士一直在家裡帶孩子,有一件事情讓她很不舒服,就是生活上開銷,都需要伸手跟丈夫討要。
丈夫不喜歡給她現金,讓她買東西刷信用卡。有很多地方不能刷卡,給她帶來不便,當丈夫月底還款,發現哪個月支出較多,就會追問錢去了哪裡,還會指出哪些錢不該用。
王女士不喜歡丈夫的態度,心裡沒有安全感,就主動外出工作,雖然賺錢不多,手頭還是方便不少。
家家都有的婆媳矛盾
一次婆婆生病住進醫院,王女士在病床前竭盡全力照顧,沒想到還達不到老人家的滿意。
婆婆埋怨她照顧不周,在醫院沒有幫自己梳頭、洗腳,喝藥倒的水也太燙。
最讓王女士生氣的是,婆婆出院後,說家裡的4000不見了,懷疑王女士拿了,因為住院期間她拿著家裡鑰匙。
王女士特別委屈向丈夫訴苦,可丈夫並沒有站在她一邊,幫她跟婆婆解釋,她很失望。
一次婆媳發生口角,婆婆就罵王女士人品不好,以前偷拿了她家裡的錢。
婆媳矛盾升級,並且不可避免地波及兩夫妻,他們經常爭吵,還會賭氣鬧離婚。
一天她聽到婆婆跟兒子(王女士的丈夫)說:「你不用那麼怕媳婦,家裡的財產可以轉到你妹妹名下。」
王女士確定他們在商量離婚的事情,母子倆想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她對婆婆又增加了一份怨氣。
感受到丈夫的絕情,王女士想離婚,可捨不得年幼的孩子。她就跟丈夫提要求:必須買一套房子,房產證上,只寫上自己一個人的名字。
丈夫給她買了一套房子,卻要求加上自己的名字,否則不幫她還房貸。
王女士的收入不足以還貸款,為此她要求家庭財產公開透明,丈夫每個月公司的盈利,是夫妻共同財產,應該給她還貸的錢。
「你掉錢眼了!」張先生氣憤不已,兩個人為此不斷爭吵中,眼看婚姻到了離婚的邊緣。
丈夫轉錢給前妻,簡訊曖昧不斷
王女士要求家庭財產公開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她無意中發現,丈夫多次轉帳給前妻,一次五萬,還有一次高達五十萬,手機上還有不少曖昧信息。
問丈夫後被告知:曖昧是沒影的事情,轉帳那是他們生意上的往來,根本不用她管。
這讓王女士非常抓狂,她早就聽小區的鄰居說,丈夫前妻公開跟他人講,他們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就是因為沒有孩子,才離婚找了王女士,給家裡生孩子傳宗接代。
王女士非常氣憤,回家後責問丈夫,並嚇唬丈夫要離婚。
張先生很愛孩子,執意不肯離婚。三年前,他得了一場大病,做了手術後沒有精力管理公司,就轉讓出去,開始吃前些年積累下的老本。
坐吃山空的日子他很焦慮,現在老婆整日為錢爭吵,他更不願公開家庭財產。
夫妻沒有信任哪兒來幸福?
張先生和王女士都想保住婚姻,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可他們各自打算盤,想為自己多爭取一點,多一份安全感。
十年夫妻面臨經濟危機,不能同舟共濟渡過難關,都在為自己打算吵得不可開交,根本不顧及年幼孩子的感受。
情感導師塗磊曾這樣指出:
帶給一個女人希望的不是愛情,而是男人的責任;帶給一個男人安全感的也不是愛情,而是女人對家庭的付出。
在這段婚姻中,王女士想要的不是錢,而是丈夫的責任和愛心。她一直生活在懷疑中,認為丈夫沒有責任感,家庭出現婆媳矛盾,從來不站在自己一邊,跟前妻在利用自己,擔心生了孩子後被拋棄,內心充滿恐慌;
張先生在婚姻中也不安心,認為妻子的眼裡只有錢,擔心自己喪失賺錢能力,就會離開他,甚至要帶走孩子。
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愛別人與愛自己,並不是兩者選一不可兼得,恰恰相反,在一切有能力愛別人的人身上,我們恰恰能發現自愛的態度。愛在原則上是無法將自己與對象分別開來,真正的愛是創造性的體現,包含了關懷,尊重,責任心。
張先生和王女士都沒有離婚的打算,可他們卻過不好婚姻生活,都生活在恐懼和痛苦之中。
專家建議:雙方要多站在對方立場考慮問題,應該尊重關心對方,負起肩膀上的責任,而不是一味追求內心安全感,就會減少痛苦,活出幸福。
我是
@長安老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