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官和地主是怎麼黑吃黑的

2023-07-24     以雲水為伴

原標題:清朝,清官和地主是怎麼黑吃黑的

01

清朝某年,福建蒲城縣北鄉九日街,住著一個名叫劉知幾的鄉民,不幸被知府選中為北京解戶(解納錢糧的差役),解送銀子若干進京。

劉知幾是個普通鄉民,家中經濟狀況一般,平時也就能維持個溫飽,突然接到這個差事,頓時愁上心頭,公差又不能耽誤,否則吃不了兜著走,只好連夜去籌盤纏。

好在一路平安無事,回來入府繳了批文,回到家中。

這人還不錯,說啥時候還就啥時候還,一點也不囉嗦,曾節便很高興,留他喝酒吃飯。

吃著喝著,劉知幾家忽然來了個人,叫他趕快回家,說是有急事需要他處理,巧的是,曾節也遇到了一件不能耽擱的事情,縣裡來人催他馬上去完糧,兩人只好撂下酒杯,各自去辦事。由於都走得匆忙,劉知幾便忘了收回借條,曾節也忘了打收條,兩人就此拜別。

02

沒想到幾年過後,曾節在查閱家中帳簿時,一張紙條從中掉了出來,撿起來一看,正是劉知幾當初忘了收回的借條,頓時起了貪心,當即叫來一個家人,吩咐他說,你馬上去找劉知幾,跟他說那年借咱們的銀子還沒還,問他這麼多年了,怎麼還不還。

對靠種田為生的農民來說,一百多兩銀子可不是個小數目,劉知幾一時心急,沒有考慮那麼多,說出來的話便有點不好聽。

沒想到家人回去報知主人後,曾節繼續叫他去要帳,劉知幾見他再來,也不跟他囉嗦了,乾脆把門一關,不放他進屋,隔著大門說:「你們家主人,到底還有沒有良心?這種沒天理的事,也做得出來!哪怕知府老爺上門,我也不可能再還一次!」

曾家家人又空手而歸,報告主人知道,曾節說沒關係,他只是忘了,我會讓他記起來的,竟然一紙訴狀,告到蒲城縣縣令朱大尹台下:

告狀人曾節,系三十九都民籍,告為地虎矇騙事。曾苦治家產,積蓄贍命銀一百兩,預備葬資。地虎劉知幾,領府錢糧、元寶五鞘解京,稱言缺少路費,串中王玉七,蜜言立批,盡行借去,約至本年交還。不料虎食無饜。自京抵家,公然延挨,不理屢取,揚言已還。銀上百兩,身命所系,文契血證,債敢重科?懇乞仁天,追銀活命。上告。

03

朱大尹接了訴狀,仔細看了一遍,當即派了一個差人到劉知幾家,拘他前來「說清楚」。劉知幾也寫了一紙訴狀應訴:

朱大尹又仔細看了一遍,派人去把曾節叫來對質,曾節一來就打悲情牌:「老爺您可要為小人做主啊,小人全靠這些銀子活命,如今被劉知幾騙去,如果要不回來,我們一家人只好等著餓死。望老爺為小人伸冤!」

沒想到朱大尹說,借錢既然屬實,那麼欠錢也不會有假,至於到底是還了本錢還是還了利息,其中必有一欠,未必都還了,你不要昧了良心!

未做任何調查,就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縣令也是沒誰了,簡直是在暗示曾節繼續耍賴,所以曾節接著說:「別說本錢,就是這幾年的利息,他也分文不肯付。」

事到如今,劉知幾反而冷靜下來,因為他明白急也沒用,所以他冷靜地反問:「哪有借了一百多兩銀子,過了這麼多年才提?」

曾節說:「哪有還了銀子不取走借條,不寫受數,也不通過中間人的道理?」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爭了個不亦樂乎,惹得朱大尹大發雷霆,不由分說將劉知幾打了幾十大板,令他限期還款。

04

朱縣令如此判決,顯然有偏袒曾節的嫌疑,劉知幾氣不過,卻也無可奈何,只是拖著不理。

過了半個月,曾節又來到縣衙,要求強制執行,朱大尹大怒:「沒想到鄉間竟有這樣的刁民!」

派人拿劉知幾到衙,又打了十個板子,邊打邊罵:「曾節的銀子你不肯還,本官的話你也不聽,你把本官當成什麼了?本官的話是個屁嗎?你眼裡還有沒有本官?還有沒有王法?」

怒氣沖沖地罵完,又吩咐手下:「把這狗東西給我關到監獄裡去!」

劉知幾聽說要蹲監獄,忙說請老爺給小人三天時間,小人去想辦法籌錢,朱大尹說就給你三天,一天不多,三天過後若不還錢,你就瞧好吧!

劉知幾走出縣衙,忽然想到郡里知府大人郭爺,聽說他老人家一向秉公執法,善能為民申冤,便家也不回了,當即搭船來到郡里,找個地方住下,第二天五更就起了床,寫好訴狀,到理刑館郭爺處告狀:

05

郭爺接了狀子,從頭到尾看仔細看了數遍,然後對他說:「你果借銀還銀,從實說來,我好斷理。」

劉知幾說:「小的從借錢到現在,已經五年了,若是未還,曾節怎麼可能等到今天才來討帳?確實是只因當時都有急事,沒顧上讓他打收條,我也忘了收回借條,所以才釀成此禍。沒想到縣裡朱老爺被他矇騙,望青天大老爺替小的伸冤,萬代感恩!」

郭爺再一次叫他不要撒謊,劉知幾說,我若是撒謊,就千刀萬剮,郭爺說本官也不能聽你一面之詞,你暫時到監里住幾天吧。

郭爺叫禁子把劉知幾帶入監獄,然後吩咐承發房(負責文書的保存、承接和發出的部門),寫了一張捉拿強盜窩主的主牌票,叫來一個游信,對游信說:「之前經常搶劫的強盜周同、蔣異等人已被本府抓了,他們把窩主供了出來,這個窩主就是三十九都的曾節,強盜們交代說,他們打劫來的金銀財寶都藏在曾家,你拿著這張牌子去找該縣縣令,叫他馬上把犯人拘了,與贓物一起解送到府里聽審。」

游信領了牌子,帶著三四個隨從,徑直來到縣衙,遞上公文,朱大尹看了公文,滿腹狐疑地說:「曾節是個富戶,家裡有的是錢,怎麼可能幹這種勾當?難道這傢伙果然是個壞人,之前和劉知幾打的那場官司,難道…」

如果真是這樣,那小子可把我害苦了!朱大尹不敢怠慢,馬上派了兩個縣差,與府里來的四五個人,一起來到曾節家中。

06

一行人來到曾節家,游信開口就問誰是曾節,曾節回答說小老兒便是,游信取出鐵鏈就把他鎖了,曾節莫名其妙:「小的與府上素無瓜葛,更沒有得罪府上,長官為什麼鎖我?」

游信取出牌子,擲到他臉上,又掉到地下,曾節撿起來一看,見是強盜指他為窩主,失聲叫道,這真是飛來橫禍啊,小老兒什麼時候與強盜打過交道?

曾節說完,吩咐家人整酒款待官差,打發府差每人一兩,縣差沒人三錢,陪差人們吃飽喝足,然後帶上家中所有帳本,與差人一起來到縣裡,知縣發牌,把他押解到府里,游信進去報告:「窩主拿到了。」

郭爺吩咐帶人上來,一見曾節,不由分說地大喝一聲:「好你個窩主!看你這副長相,就知道不是個好東西,和那些強盜一模一樣!什麼也不消問了,取贓上來,驗過便是。」

之前那麼牛逼的曾節,居然被嚇哭了:「小的雖然有些銀子,但全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沒有一分一文來路不正,更不認識什麼強盜。小的把流水帳都帶來了,每天出入的銀子都有記錄,一筆不少,請老爺過目,便知端倪。」

郭爺又是一聲大喝:「把帳本拿上來!」

07

事情很清楚了:無論借還是還,曾節都在帳本上記得明明白白,只不過借的時候有中人,還的時候沒有通過中人,是劉知幾自己來還的。

郭爺也不點破,把帳本丟給曾節,叫手下取來粗板,打他二十下。打到十五下,曾節就受不了了,喊道:「老爺明鑑啊,小的確實不是窩主啊,爺爺你這是屈打成招啊,想打死良民啊!」

郭爺走到他面前,彎下身子問:「你真的不是窩主?」也不等他回答,叫禁子把那強盜取來對質。

禁子取來的卻不是什麼強盜,是劉知幾,曾節見了劉知幾說:「沒想到強盜居然是你!你既然是強盜,就自己做事自己當,為什麼冤枉我是窩主?」

劉知幾冷笑一聲:「你不是窩主?那我問你,那年我還了你一百三十兩銀子,你為什麼平白無故地到朱老爺那裡告我賴帳?」

曾節說誰叫你有借無還,我不告你告哪個?

沒想到事到如今,這傢伙仍不承認,郭爺頓時大怒:「這個老畜生,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你那出入帳本上記得清清楚楚,是你自己記的,為何昧心騙人?給我繼續打!」

曾節這才叫道,老爺別打了,我承認我承認,說罷低頭畫押。

郭爺笑了:「好一個刁滑的老畜生,我若不假稱你是窩主,殺死你想必你也不會認帳!」

說罷取來筆判道:

為富不仁,見憎於陽虎。取之有道,不犯乎明條。執故伎而重征,欲以一手掩人雙目。恃無憑而勒算,將為愚人可以術籠。曾借劉還,取予自當。券存再騙,財利迷心。據出入簿,曾節不合,乘機構釁還兩次債。劉豈肯畏法從奸?利銀三十兩,給斷還劉,以懲曾之科騙。罰谷五十石,交納上官,以儆曾之橫豪。縣官朦朧不決,罰米七石。知幾冤恨得伸,釋之寧室。

這個故事告訴我等窮人:在那個沒有攝像頭的年代,沒有點黑吃黑的手段是當不了清官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63696b382313e2be5a11aa27e73cc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