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歷史書上,平型關戰役、台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被稱為抗日戰爭三大勝仗。
可是仔細研究數據之後,我們不難發現有這麼一個問題。
那就是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雙方的戰損比幾乎是1 : 1,這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要知道在當時,五個中國軍人才能換下一個日本兵,1 : 1的傷亡比,在當時絕對是大勝仗啊。
而台兒莊雖然打的也不錯,可是戰損比畢竟高達2 : 1啊!
很多朋友會質疑,這樣的戰役也能稱得上是大捷嗎?
其實,要評判一場戰役是否大捷,戰損比並不是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而是要看這場戰役有沒有達成預定的戰略目標,以及它對整個戰局所造成的影響。
就拿抗日戰爭來說吧,你如果非要拿戰損比來說事,中國傷亡肯定是高於日本的。
可問題是,我們的戰略目標達成了,我們拖住了日本人,這就足夠了。
反觀日本人呢?他幾乎是十戰九勝。
可最後,他卻用一個個戰術勝利換來了一個戰略大失敗。
明確了這個評判標準,我們再來看看台兒莊戰役,是否真的稱得上是大捷吧。
在說這個話題之前,筆者必須要跟大家介紹一下,台兒莊戰役之前中國的戰略態勢。
在台兒莊大戰之前,國民黨政府先後經歷了七七事變、淞滬抗戰失敗和南京淪陷。
這三場戰爭的失敗,所造成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它直接讓中國東半部的兩個政治中心南京和北京相繼淪陷。
這兩個地方的淪陷,又導致黃河和長江的下游地區,全都處於日軍的打擊範圍之內。
更慘的是,這個打擊範圍內部大多都是平原地帶,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非常有利於日本機械化部隊運動。
以當時中國的軍事實力,就算拼上老命,也不可能在這些地方拖住日本人的步伐。
因此,當時中國政府確定的方針是退守西南,長久抗戰。
因為我國的地形是西高東低,西部地區有很多山地丘陵,可以有效地對衝掉日本人機械化部隊的優勢,拉平雙方的差距。
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個戰略無疑是正確的。
可是這個正確戰略的實施,它需要時間呀。
在南京淪陷之前,國民黨雖然已經確定了遷都重慶的戰略方針。
可是由於時間倉促,再加上日軍的進攻太過神速,長江下游的很多工業設施還沒來得及運到重慶,全在武漢那一帶給擱淺了。
因為當時的長江還處於枯水期,運力不夠,必須等到長江沿岸進入雨季,水位暴漲,才能夠拉得動那些工業設備。
而南京是什麼時候淪陷的?它是1937年12月淪陷的。
距離1938年的雨季,它至少需要五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行。
以日本軍隊當時的推進速度,五到六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把武漢打下來好幾次了。
所以,必須要拖住他們的進攻速度,給中國的抗戰保留工業火種。
那當時中國手上有什麼籌碼,可以拖住日本人的進攻速度呢?
在我國東部地區,以洛陽、北京、南京這三個支點構成的大三角地區,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也是我國的膏腴之地所在。
前面說過,這種地方是擋不住日本機械化部隊的。
可上天卻在冥冥之中給中國留下了一扇窗口。
在這個大三角平原地帶,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守一下,那就是山東丘陵。
山東丘陵在這個大三角地帶,就像平地上突然凸起了一堆石頭一樣。
雖然相比於太行山、秦嶺有所不如,但在平原上也稱得上是難得的天險吶。
所以,自古以來,南北雙方在這個大平台上爭霸,都一定要想方設法拿下這堆石頭。
因為誰能拿下這塊石頭,誰就能夠在大平原上取得戰略優勢。
當時,山東丘陵還保留在山東軍閥韓復榘手上。
韓復榘
韓復榘名義上還是服從國民政府支持抗日的,所以當時全國上下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守好山東,為中國的抗戰大業爭取時間。
可誰也沒想到,這個韓復榘絲毫沒有民族大義,只顧家小,不顧國亡。
韓復榘一槍不放,就把山東丘陵這塊難得的險阻給放棄了。
這可氣壞了蔣介石,直接把他給槍斃了。
其實在抗戰中不戰而逃的軍閥數不勝數,為什麼蔣介石偏偏殺了韓復榘呢?正是因為他這次戰敗,影響實在太壞了。
韓復榘的這番神操作,直接導致山東丘陵99%都落入了日本人手上。
而中國的希望,就落到那1%的丘陵上面。
這個地方就是徐州,徐州由山東丘陵延伸出來的余脈所包圍,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個地方控制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四省的交通要道。
只要我軍能夠駐守在這裡,就相當於在三角大平裡頭插了一個釘子。
日本人不除掉徐州就不敢全力進攻武漢,因為如果不管徐州的話,徐州的守軍可以順著隴海路和津浦路去攻擊他的大後方。
這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攻城都是要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而不能繞過城市的原因。
如此一來,只要徐州能夠守住,武漢就暫時不會有事。
於是,中日雙方為了與時間賽跑,圍繞著徐州這座城市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這場戰爭剛開始,對於中國來說是很不利的。
因為我們一開始的主戰場設定是在山東丘陵,而不是在徐州啊。
當時的計劃是準備利用黃河天險,阻擋日本人渡河。
如果實在擋不住,那就利用山東丘陵跟日本人周旋。
可誰也沒想到,韓復榘居然能搞出這樣的騷操作,以至於山東全境淪陷之後,徐州地區根本就來不及布防。
徐州要為全國抗戰爭取時間,那誰來為徐州會戰爭取時間呢?
答案是台兒莊。
台兒莊是從北方進入徐州的交通門戶。
從山東丘陵進入徐州地區,一共有兩條道路可以走。
一條是走泰安經過滕縣、棗莊,再到台兒莊。
另外一條道路則是經濰縣到臨沂,然後再從台兒莊進入徐州,這條道路在歷史上被稱為沂沐河谷,歷來都是山東半島進入徐州的首選之地。
反正無論走哪條道路,他們最後都得經過台兒莊。
因此,只要守住台兒莊,就能夠保護徐州。
日軍為了拿下徐州,除了在這兩條道路上派兵之外,還讓人從南京調入了一部分軍隊,沿著大運河往北打,準備把徐州包成夾心餅乾。
當時,中國方面負責守護徐州的,是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李宗仁。
李宗仁
由於前幾次會戰的失敗,李宗仁手上已經沒有多少正規軍可用。
他的軍隊都是七拼八湊出來的,成分非常複雜,有中央軍、廣西狼兵、東北軍、西北軍、川軍。
這些部隊互不同屬,而且在軍閥混戰期間,彼此還有過仇恨。
從軍事角度看,簡直就是兵家大忌呀。
可在民族大義旗幟的感召下,李宗仁卻能讓這些部隊放下嫌隙,眾志成城,共同抗日。
主要還是李宗仁這個人能一碗水端平,對各路雜牌一視同仁,不像老蔣那樣總是搞親疏。
所以各路雜牌軍,都對這位桂系老大心悅誠服,願意為他賣命。
解決了隊伍問題之後,李宗仁便著手安排戰略部署。
李宗仁
他先是派東北軍的于學忠跟西北軍的張自忠,在長江岸邊的滁州一帶,利用滁州的丘陵遲緩日軍的進攻。
為什麼是滁州呢?因為環滁皆山也!
滁州如果擋不住那就戰略撤退,利用淮河天險繼續阻擊日本人的步伐,總之就是不能讓他們靠近徐州。
在沂沐河谷方向,日軍派出了臭名昭著的板垣師團。
這個集團不久前在平型關被林彪伏擊了一次,此時正憋著一肚子惡氣,想要在台兒莊找回場子,這是三路大軍中士氣最旺盛的一支。
李宗仁派去阻擊板垣師團的,是西北軍的老將龐炳勛。
而阻擊地點就是沂沐河谷的交通要道,臨沂。
最後一路,日本派出的是王牌部隊磯谷師團。
磯谷師團南下第一站是滕縣,守護滕縣的是川軍的王銘章部,在滕縣後面的則是負責棗莊的中央軍湯恩伯部。
至於台兒莊本部,李宗仁則是讓西北軍的孫連仲負責防守。
因為孫連仲在中國軍界,一直都以善守城而聞名。
而這一戰的勝敗,關鍵就是三路阻擊部隊,能不能為台兒莊的布防,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三路大軍中,南方那一路打得最為成功。張自忠、于學忠在江南新四軍的配合下,成功阻擊日軍於淮河南岸,這路日軍連徐州城的城頭都沒有看到。
而沂沐河谷那一路打的最為艱難,龐炳勛幾乎把兵都給打光了。
最後,李宗仁急調南邊的張自忠前去支援,這才勉強守住了臨沂防線。
張自忠
說句題外話,張自忠跟龐炳勛之間可是有仇的,這兩人原來都是西北軍馮玉祥的手下。
可是在軍閥混戰中,張自忠曾經出賣過龐炳勛,導致他差點全軍覆沒。
可在民族大義面前,兩人卻能放下宿怨攜手抗日,實在是難能可貴。
在他們兩人的共同努力下,板垣師團自始至終都沒能跨越臨沂城一步。
真正打到台兒莊的是磯谷師團。
前面說過,負責阻擊磯谷師團的,是川軍王銘章部和中央軍湯恩伯部。
川軍王銘章部自從出川抗日之後,屢屢遭到中央軍和地方軍閥的白眼,混得是苦不堪言。
唯獨李宗仁對他們高看一眼,給槍、給錢、給醫藥。
為了給台兒莊的布防爭取時間,滕縣那邊的川軍是豁出命,去報答李宗仁啊!
雖然他們最後全軍覆沒,但他們成功爭取到了最寶貴的布防時間。
王銘章
日軍攻破滕縣的同時,台兒莊那邊的孫連仲,已經部署完畢了。
以至於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滕縣後面的棗莊,根本就沒必要再守了。
李宗仁直接讓負責鎮守這裡的中央軍湯恩伯部放棄棗莊,讓開道路退入兩側的山區。
這時候,擺在磯谷師團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是進山把湯恩伯的部隊消滅,然後再繼續南下進攻台兒莊。
如果選擇這個辦法,就算後來進攻台兒莊失敗了,那也不至於有太大的損失。
可奈何日本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他們認為,只要快刀斬亂麻,拿下台兒莊之後,身後的湯恩伯就不足為慮了。
可他們沒想到台兒莊的難啃程度遠超想像,日軍進攻多日始終一無所得。
磯谷師團使出吃奶的力,好不容易撕開一道口子,可很快就被池峰城組織的敢死隊,重新奪了回去。
他們頓兵堅城,久攻不下,犯了兵家大忌。
此時身後的湯恩伯又從森林冒了出來,切斷他們的退路。
磯谷師團瞬間就被包了餃子,只好摧毀炮彈和重武器倉皇逃竄。
在逃跑過程中,他們遭到中國軍隊兩面夾擊損失慘重。
此時已經是4月15號,長江的雨季要開始了,而日軍卻還沒拿下徐州。
日本人雖然在不久之後,又一次針對徐州開展了第二輪進攻。
可是當他們拿下徐州的時候,已經是五月下旬了。
經過兩個月的降雨,水位暴漲的長江,早就已經把武漢的物資全都運往重慶。
中國抗戰的火種,被成功的保留了下來。
可以說,台兒莊戰役已經圓滿達成了它最初的目的。
所以我們不能以徐州最後的淪陷和戰損比,來衡量這場戰爭的勝敗。
此外,這場戰爭還帶了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那就是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士氣。
此前我們的對日戰爭,基本上是敗多勝少。
可台兒莊戰役,是一場正面較量,這場戰役告訴了中國人,就算是正面硬剛,我們也有贏的可能。
從這個角度看,台兒莊戰役算是超額完成目標了!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