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媳婦繼續在家待著,我就回老家」「媽,您早該走了」

2023-05-19     籃心開花

原標題:「你媳婦繼續在家待著,我就回老家」「媽,您早該走了」

都說婆媳之間就像是前世的仇人,今生遇見了就只有互掐的分,沒有誰願意讓誰。

如果兒媳婦讓了,婆婆就會變本加厲;如果婆婆讓了,又會被兒媳婦欺負。好像很少聽到哪一家的婆媳之間沒有一點問題的,總是聽說那家的婆媳又鬧翻天了。

「你媳婦繼續在家待著,我就回老家。」「媽,您早該走了。」乍一看這段對話,我們都會覺得這兒媳婦太不懂事了,都要逼著婆婆離開家,回到老家生活了。而且兒子好像也不孝,居然要趕婆婆走。

其實,事情真的不是我們想像之中的那樣,兒媳也不是不懂事,兒子更不是不孝,不過是被逼無奈,否則怎麼會這樣說自己的母親呢?

秦宇寧情感自述:

我現在已經對母親無可奈何了,她整天沒有事情做,就盯著我媳婦周怡,找她的毛病與錯處。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還得面對一個雞飛狗跳的家而不是一個溫馨的家。我夾在中間,還要兩頭勸說,兩頭安慰,真的很累。

母親總說周怡這裡不好,那裡也不好,做什麼都是錯,孩子已經三歲了,送幼兒園了。母親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了,整天盯著周怡,覺得周怡不去上班,整天待在家裡吃閒飯。

可是,周怡生孩子的時候是剖腹產,還一起做了一個手術,取了一顆腫瘤,身體需要慢慢恢復,這三年照顧孩子那麼累,母親只是在一邊說,責怪周怡不會帶孩子,可她又不去幫忙。

有哪個女人是天生就會帶孩子的,帶不來很正常,慢慢來就好,可是母親差點把周怡逼出抑鬱症。還好發現得及時,沒有釀成大錯。剛把母親送回老家一周,她又來了。這一待,就待了三年。

在這三年期間,母親和周怡之間的矛盾不斷,基本上隔三差五就要調解一次,我都快趕上居委會大媽了。而且,基本上都是我母親故意找茬,而不是周怡的錯。

這天,母親把我拉到一邊,說:「誰像她一樣,孩子都上幼兒園了還不出去找工作。你媳婦繼續在家待著,我就回老家!」

我一聽,真的是謝天謝地!我曾經無數次暗示、提示、明示母親,希望她能夠回到老家,可是她都裝作聽不懂,就是不願意回去。現在母親願意回老家真的是太好了,「媽,您早該走了!」

母親很詫異,她可能以為我要說周怡,卻沒有想到我真的希望她回家,母親很生氣,說「你居然要趕你媽走!她有什麼好的,你這麼護著她。」

我說:「媽,您來的這三年,我也累了,您總是找周怡的茬,我都讓她忍下來了。她說為了我不和您計較,但是您越來越過分了。我不想讓她繼續受委屈了,她愛我,我也愛她,而且我掙的錢也能夠養家。您還是走吧!」

後來,母親真的負氣走了,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情感分析:

在秦宇寧的角度來看,這樣做也許是最好的辦法了。其實,像秦宇寧這樣的家庭有很多。由於婆婆太為難兒媳婦了,整天挑刺、找茬,導致兒子在這個過程裡面已經完全不理解母親為何要這麼做,真的至於嗎?有必要沒事找茬嗎?這樣做難道母親自己不累嗎?

有很多的婆婆都不喜歡兒媳,不外乎是因為婆婆覺得兒媳搶走了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婆婆覺得兒媳不是自己心目中最滿意的模樣,婆婆覺得兒媳就應該完全聽從自己的話語等等。

於是,婆婆總是會與兒媳慪氣。這時候,如果兒子護著媳婦,婆媳關係只會越來越糟糕,越來越僵;可如果兒子不護著媳婦,到最後可能就會失去媳婦。好像兒子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就像是風箱裡面的老鼠,兩頭受氣了。

女人何苦要這樣為難女人呢?很多婆婆當年受了自己婆婆的氣,就想要在兒媳的身上討回來,自己也要那樣做,自己也要試一試那樣是什麼樣的感覺。

於是就有了那句話:三十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卻拿來為難下一代的人。到最後無限循環,沒完沒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56957b2adc4d5ea86b17026613b1a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