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三體》後又一待爆劇,原來古裝劇可以這麼寫實

2023-02-17   迷影生活

原標題:《狂飆》《三體》後又一待爆劇,原來古裝劇可以這麼寫實

根據馬伯庸小說改編的劇集這幾年口碑評價都還不錯,無論是幾年前的《古董局中局》和《長安十二時辰》還是去年的那部《風起隴西》,通過這幾部作品我們也可以發現馬伯庸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擅長將現代元素與歷史故事,真實事件與虛構人物巧妙融於一體,從而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在《顯微鏡下的大明》這本書中,馬伯庸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在故事中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通過查閱大量明朝的檔案文書,發掘出鮮為人知的往事,並透過這些聚焦於普通民眾生活的故事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明朝封建統治背後不得不面對的巨大危機。

《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將原著這種紮根平民生活、立足現實背景的風格進行了還原,而產生的效果也讓觀眾在看這部劇集的過程感受意料之外的驚喜。

相比那些動輒四五十集,甚至上百集的注水古裝劇,《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借鑑了當下歐美劇集的製作和拍攝模式,整部劇集只有短短十四集。

這樣的篇幅基本相當於歐美當下非常熱門的「迷你劇」。從創作形式上來講,「短小精悍」的特點其實更加適應當下這個時代追求快節奏的娛樂消費趨勢。

不過,這部劇集之所以只有十四集的篇幅,也和主創團隊對原作的改編創作有關係。在原著《顯微鏡下的大明》中,馬伯庸其實一口氣給觀眾帶來了六個並無關聯的案子,但是此番被改編為劇集的,其實只是原著其中一個章節《學霸必須死——徽州絲絹案始末》。

故事從算學天才帥家默開始講起,從小失去雙親的帥家默常會被人當作神經不正常的傻子或者瘋子,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才能——會算學。

某天,帥家默幫人丈量田地的時候,意外發現土地實際面積與魚鱗圖冊記載不符,進而發現架閣庫里的稅務帳冊亦有蹊蹺,最終發現了自己所在的仁化縣每年多交了一筆沒有來頭的人丁絲絹稅,而這筆稅負每年的數額高達三千五百三十兩。

發現了這一巨大紕漏的帥家默首先去到了縣衙門進行提告,然而仁化縣的方縣令得知這一消息之後,首先做的不是如何去查清真相,而是想著怎麼明哲保守、無為而治。

「衝撞衙門,擅入禁地,笞責十下,以儆效尤」便是帥家默首次努力換來的結果。

好在新任金安知府黃凝道的走馬上任為帥家默等人帶來了一線希望。

從京城調到金安擔任知府的黃凝道認為絲絹稅一事能夠助自己在金安立足腳跟甚至重返朝中,且讓仁化縣百姓獨自承擔本該由六縣均攤的稅負於情於理也說不過去,於是便對帥家默調查絲絹稅一事大力支持。

然而,即便有知府的支持,調查絲絹稅一事依舊面臨著重重挑戰。連黃知府的幕僚都對此事頗有微詞。因為涉及田糧稅賦這樣傷及地方利益的事情,處理的好自然能夠受到民眾支持,倘若貿然突進處理不好,不僅得罪地方鄉紳官僚,同時還會招來民怨沸騰。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這絲絹稅整整徵收上百年之久也無人站出來說出反對意見,並不是因為這樣的問題難以查出,而是因為即使查出來也難以處理。

經過一番細緻調查,帥家默得出了自己的調查結果——如今由仁化縣獨自承擔的絲絹稅實際上是本該由金安府七縣均攤的「協響」。

然而此番結論一出瞬間引來其他幾縣縣令的異議和駁斥,對於這些官宦而言,做到「無為而治」和「無功無過」已然足矣,一個宵小之徒突然站出來妄議稅負,這不是在打這些「父母官」的臉嗎?更何況其餘諸縣從未繳過這筆稅負,突然要讓各縣民眾平攤絲絹稅,搞不好鬧出民怨來,這些「父母官」頭上那頂烏紗帽又該何去何從呢?

這邊衙門內爭論不休,而衙門之外,深居簡出的地方鄉紳代表范淵則開始謀划著如何讓眼前這場關於絲絹稅的爭論徹底消失。他一方面派手下程仁情當著知府和一眾縣令,大肆詆毀帥家默不顧一切想要調查絲絹稅實際僅是為了一己私慾;另一方面,則派出鹿飛龍帶著手下提前埋伏在省城回金安的路上,準備除去帥家默等人……

平白無故徵收多年的絲絹稅為何始終沒有人發現?得知這一紕漏的縣令為何不分青紅皂白對帥家默進行懲戒?在小小的絲絹稅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往事?帥家默的努力是否能夠讓仁化縣獨自繳納絲絹稅的現狀得到改變?這是《顯微鏡下的大明》前幾集劇情給觀眾留下的疑問,而這場關於「絲絹稅徵收」的爭論或將在後續劇情中愈演愈烈,進而成為涉及諸多利益勢力,甚至引發大明王朝統治危機的一樁大案。

劇集前幾集為觀眾開門見山引出了四股勢力,即一心想要調查真相的帥家默等人,想要借絲絹稅整頓地方吏治、博取功名的黃知府,但求無過、安於現狀的地方官吏以及深藏幕後的地方官紳范淵。這幾股勢力間的相互較量和反覆拉扯讓這部劇集從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也讓這部劇集頗具現實深度。

在很多觀眾看來,男主角帥家默的抉擇頗讓人有些不解。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主角作出這樣或者那樣的決定,其背後必然是有目的和動機的。

可是《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中的帥家默卻只是因為算學天賦意外發現了絲絹稅的紕漏,進而走上不斷提告,尋求真相及爭取公平的道路。

劇集中不止一個人物向帥家默問道,你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你能從中獲得什麼好處嗎?可帥家默給出的答案,讓人不由深思,這樣一個錯誤難道不應該改正嗎?

糾正錯誤還需要理由嗎?對於當下這個時代的許多觀眾而言,這樣的解釋似乎並不能完全說服他們。

細細想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相較於堅持而言,更常做的是妥協。

無論是工作中面對上司和顧客的妥協,還是生活上應對人際關係和親情綁架,現實世界中的是非對錯在生存壓力與個人利益面前似乎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堅持就沒有發展,人類文明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並不僅僅只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群體的責任,更多需要所有人的自覺付出和始終堅守。

真實歷史中的帥家默為了伸張正義,一直提告到徽州府的巡撫和巡按,然而在強大的既得利益者勢力面前,即使當時的巡撫是名震一時的海瑞也無法處理此事。

而更令人難以接受的,「絲絹稅」一事,其實早有人向徽州府進行過提告,可是當地官紳怕觸及勢力太廣,始終採取拖延戰術不願處理此事。

最終,帥家默孤注一擲選擇了進京上訪,可誰曾想剛遞交完陳情的狀子,帥家默就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追殺。數年之後,徽州府最終討論出了由各縣均攤稅費的解決方案,然而這樣的決策卻讓其餘諸縣的民怨沸騰,甚至掀起了暴亂,想要查出真相,制止不公的帥家默最終被流放邊疆。這樣的故事結局令人唏噓不已,同時也讓人不禁思考明朝為何最終走向了滅亡?

《顯微鏡下的大明絲絹案》之所以好看,除去劇本本身素質過硬,同時也離不開該劇在人物塑造上的用心。

除去性格木訥執拗卻一心想要揭開事件真相的主角帥家默,由戚薇飾演的火腿鋪老闆娘豐碧玉,由老戲骨吳剛扮演的保守勢力代表鄉紳范淵,看似唯利是圖、內心深處卻始終保有想要為民辦事的正義感的程任清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總的來講,《顯微鏡下的大明》以小見大、引人入勝,用短短十幾集的篇幅,通過地方稅收這件看似無足輕重卻關係民生的事情開始講起,逐步引出牽扯其中的官宦階層和利益集團,令人細思極恐。

這些勢力相互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犧牲民眾的做法令人所不齒,也從反面凸顯出帥家默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孤身一人始終堅持鬥爭的不易。

這部劇集有輕鬆詼諧的人物對話,有帶著煙火氣的民眾生活,更有立足現實主義的思考,當下國產古裝劇經歷了前些年的輝煌,眼下似乎走向了發展的瓶頸期,但《顯微鏡下的大明》卻為該類型作品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