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為何連遭逆轉?3場丟12球,伊萬整活式換人,18強賽墊底

2024-10-11     雲吉體育

國足為何連遭逆轉?3場丟12球,伊萬整活式換人,18強賽墊底

說起如今的國足,別說失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支曾讓人寄予厚望的球隊,如今在世預賽18強賽中徹底淪為「靶子」,每場都像是一場慢性折磨。三場比賽丟了12個球,聽起來都讓人心塞。而面對這樣的慘狀,主帥伊萬科維奇的表現卻顯得與眾不同——他似乎正在表演一種叫做「整活式換人」的迷之操作。

這位老爺子仿佛不在乎輸贏,一門心思放在如何刷新球迷的怒火上。他的換人像極了朋友圈裡蹭熱度的博主,只為一時熱度,結果直接把比賽帶入不可控的「失控場面」。就在對陣澳大利亞的比賽中,他一手將謝文能從場上撤下,那可是場上少有的亮點啊!隨後用拜合拉木頂上去,結果國足的中場頓時像是漏了個大窟窿。哎,別說球迷看不懂了,場上的隊員估計心裡也在嘀咕:主帥你真是會玩。

要說防守定位球,國足在過去三場比賽里一共丟了4個,平均每場丟一個。而且這些丟球的方式還出奇地一致——上半場補時階段被對手抓住機會,光明正大地用定位球偷襲得手。對手們仿佛排著隊告訴國足:「哥們兒,你們這定位球防守我們早就研究透了。」可是伊萬依然執拗地使用他的區域盯人防守,仿佛是要和這套戰術同生共死。媒體人陳寧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防守策略就像教條主義,沒有任何針對性的調整。結果國足的防線一到定位球就變成了「人肉靶子」,任由對手切換模式,輕鬆拿分。

反觀國足在率先進球後的表現,更是顯得軟弱無力。在對陣沙特和澳大利亞的比賽中,國足都是率先破門,給了球迷一絲希望。然而,這絲希望往往只存在了幾分鐘,隨即便被對手的閃電反擊給澆滅了。連丟2球,這幾乎成了國足比賽的「標配」,仿佛進了一個球之後,大家就有了一種集體放鬆的錯覺——「兄弟們,任務完成,可以鬆口氣了!」但對手可不會放過這群「鬆了口氣」的隊員,接連發起猛攻,把比賽徹底逆轉。

當然,單單說伊萬的「迷之換人」和「鐵頭功防守策略」似乎也不公平。畢竟,主帥也是被這支爛攤子給逼得沒辦法了。像費南多這種歸化球員,在過往比賽中表現得還算不錯,可最近兩場被迫全場拼滿90分鐘,疲態盡顯,隊友給不到支援,自己也只能幹著急。而伊萬的換人更是讓費南多難以理解——當其他前場隊員都被換下,他一個人孤獨地留在場上,被迫上演了一場「困獸斗」,賽後恐怕他連喘氣的力氣都沒了。

對於伊萬科維奇來說,他的執教生涯似乎正經歷著一場無法言喻的「自洽過程」。就像媒體人顧穎所說:「伊萬的強大之處在於,無論輸贏,他都能夠接受和理解自己的全部,並且用一種『我就當啥也不知道』的態度面對所有批評。」這種自我接納的狀態,或許就是他能夠在短短7場比賽中,依然保持著穩定發揮的秘訣。雖然7場比賽只贏了1場,場場丟球,從未零封對手,但他依舊能心平氣和地站在場邊,仿佛在說:「沒關係,我就是這麼自信。」

從戰術到心理,國足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簡單的技戰術層面的缺陷,而是球隊整體士氣和心態的崩塌。率先破門卻無法保持領先,這樣的表現無異於一拳打在棉花上,徒勞無功。球員在場上缺乏穩定的自信心,而主帥則似乎迷失在自己的執教哲學中無法自拔。甚至在定位球丟球這種明顯短板上,也不願意做出哪怕最基本的調整。對於這支國足來說,戰術和陣型已經不再是最主要的問題,問題的核心在於——誰能給他們打一針「強心劑」,讓他們在場上真正把頭抬起來,打出點士氣?

如今,國足在18強賽里排名墊底,丟球最多,已然成了眾矢之的。更別提每場比賽還要被逆轉一次,這不光是體力和技戰術的問題,更是心理上的潰敗。「四連敗+五場不勝」的恥辱戰績直接讓國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此時此刻,伊萬的換人操作再多也難以改變現實:這支球隊不光是在場上缺乏章法,更是在場下沒有方向。球員們或許正沉浸在一種「看破紅塵」的狀態,缺乏追求勝利的動力,而主帥則沉浸在自己的「哲學之道」里,無法自拔。

一句話:國足的潰敗,既有主帥的「神操作」影響,也有球員自身的責任。到底誰該為這場連續的慘敗買單?是伊萬的戰術還是球員的心態?這恐怕沒有一個明確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樣的國足,已經徹底讓人無法再生出任何期待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5540fb81ea73b8d4fce950bd053d2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