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為什麼一定要拉伸,你的拉伸做對了嗎?

2024-10-07     搜狐愛運動

拉伸,是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容易被忽視和放棄的環節。 你知道為什麼運動後一定要拉伸嗎? 拉伸不到位有哪些危害,真的會腿粗嗎? 以下有關拉伸的知識,健身小白一定要看!

什麼是拉伸?

很多人以為拉伸運動是在拉伸肌肉,但實際上,拉伸的真正目的是拉長和調動肌肉周圍的結締組織。

科學告訴我們,拉伸運動並不是字面意思那樣,你甚至根本沒有「拉伸」到你的肌肉。事實上,拉伸的真正目的是拉長和調動肌肉周圍的結締組織,這對關節和肌肉都有好處。更重要的是,拉伸運動可以幫助血液流動,降低受傷的風險,有助於減肥,甚至可以緩解壓力。

運動後不拉伸會怎樣?

1. 可能會感到身體不適

我們都知道運動時心率會升高。雖然這會加速血液流動,但專家表示,「鍛鍊結束後讓心率恢復到正常水平」同樣重要,這在健身界也被稱為「降溫」。

有健康專家稱:「在體育活動之後,心臟仍然比正常情況下跳動得更快,體溫更高,血管擴張。這意味著,如果你太快停下來,你可能會昏倒或感到噁心。運動後的『降溫』會讓你在運動快結束時逐漸平靜下來。」

2. 肌肉更加僵硬酸痛

當你鍛鍊肌肉時,肌肉會產生炎症反應釋放乳酸,這是導致肌肉酸痛的原因。當你在兩次鍛鍊之間休息「恢復」時,你的身體會自然分解並代謝掉這些乳酸。有沒有方法可以幫助身體排出乳酸?你猜對了,答案是:拉伸運動。拉伸有助於將氧氣分配到全身和肌肉,據Healthline網站稱,拉伸「可以減少乳酸的產生,消除肌肉中積累的乳酸。」

同時,運動後立即拉伸也會放鬆那些更僵硬、更容易抽筋的肌肉。

3. 存在受傷風險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中心運動醫學系專家稱,僵硬會導致肌肉更易疲勞,關節更易損傷,這將導致「結構上的異常應力,柔韌性會變得更差」,運動範圍的縮小會導致關節的血液和營養供應減少。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的「負重」關節(如膝蓋和髖關節)經常感到僵硬和疼痛的原因。

梅奧診所首席健康專家表示,簡單來說,「運動後拉伸有助於擴大關節的活動範圍,促進血液循環」。

如何進行拉伸

專家建議,運動結束後先待心跳平復至每分鐘120次以下,然後進行適當拉伸。

第一步:「走動約5分鐘,或者待心率降到每分鐘120次以下。」

第二步,開始拉伸:「每次拉伸10到30秒。拉伸應該很有力,但不會疼痛。拉伸時保持呼吸。做動作時呼氣,保持拉伸動作時吸氣。」

下面來學習幾個簡單實用的拉伸動作:

1. 單腿簡式膕繩肌拉伸

要點:站立,一隻腳在前,背部挺直。雙手放在髖部,從髖部開始向前摺疊,另一條腿重複。

2. 跪姿股四頭肌拉伸

要點:左腿在前屈膝90度。抓住右腳向腰部,換另一隻腳重複。

3. 嬰兒式臀大肌拉伸

要點:坐在地板上,挺直背部,慢慢地將一條腿拉到胸前,把大腿轉出來,另一條腿重複。

4. 下犬式背闊肌拉伸

要點:靠牆一定距離站立,身體平行於地板。保持背部平坦,然後從胸部開始慢慢彎曲。

5. 體側屈腹斜肌拉伸

要點:把手放在站立腿的前面,背部挺直,抬起對側手臂,讓髖部從前向後打開。

6. 三角肌拉伸

要點:站立,手臂伸直,輕輕按壓以增加肌肉的伸展, 另一隻手重複練習。

切記做拉伸時也要量力而行,如果你以前從來不做拉伸,不可能達成完全的伸展。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情況將會改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4faf4748330bcbcb5e22a2a215bb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