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本地生活攻防戰:低價和流量是解藥嗎?

2023-06-28     鋅財經

原標題:抖音本地生活攻防戰:低價和流量是解藥嗎?

文/陳妍

編輯/大風

本地生活市場已經有大山在前,但抖音作為當下的網際網路流量新貴,始終不願意放下探索的腳步。不過目前來看,進展並不順利。

最近,抖音在本地生活的布局上又有了新的調整。據報道,抖音外賣放棄了今年達成1000億GMV目標,也不再將GMV當做2023年後半場最看重的指標,當前策略重心轉向了用更多方式跑通業務流程。

背後的原因,或許還是抖音外賣沒能「養活」自己。有媒體估算,按照平均客單價110-130元的區間推算,抖音外賣上半年實現的GMV在15億左右,與1000億的目標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也就是說,抖音在上半年只完成了全年GMV目標的1.5%。

這也是變相告訴所有人,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務,正在陷入困境。

當然,抖音本地生活服務的主要優勢,並不在外賣上。有巨大公域流量盤和豐富內容生態作襯,源源不斷的團購推送是抖音的主要武器。團購是目前抖音本地生活版塊最有效的一個分支,也是抖音和其他本地生活平台,競爭最激烈的地方。

但想要做好本地生活,究其根本,還是要培養起消費者主動使用的習慣。抖音的定位始終是休閒娛樂平台,去中心化的推流方式讓抖音團購停留在「店找人」。換言之,抖音本地生活的「用戶找店」心智並沒有培養起來。

本地生活作為一個萬億級別的大蛋糕,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巨頭入場,而老玩家們也開始積極反擊。夾在中間的抖音,面臨著火藥味十足的較量。如何打好攻守戰,也成為下一步的考驗。

舉起流量之劍,攻入本地生活腹地

為了讓更多用戶用上本地生活生活服務,抖音也是拼了。

鋅財經測試發現,現在打開抖音的推薦頁面,基本上刷10餘個視頻,就會出現一兩個有關到店團購的推送。如果有經常在抖音團購消費的習慣,可能每刷3到4個視頻就會出現團購信息,內容包括餐飲、酒店、電影票等等。

抖音截圖

這與抖音的自身戰略有關。近一年來,抖音對本地生活持續加碼,對應的流量分配機制也在發生改變。抖音從2022年開始縮減了電商類短視頻的曝光量,並相應增加了對本地生活版塊的流量傾斜。

去年末,抖音生活服務部對組織架構進行部分調整,將其整合為酒旅、到綜、到餐和外賣三條業務線,想要做大本地生活之心不言自明。如今打開抖音的同城板塊可以發現,包含外賣、附近美食、休閒娛樂、麗人/美發等板塊,已經有了本地生活平台的初步模樣。

而抖音想要站穩腳跟,主要優勢就在於平台巨大的流量,進一步細分,可以劃歸為超6億龐大且活躍的用戶群體,以及獨特的算法與推薦機制。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用戶在深夜刷抖音,突然看到美食餐飲的達人探店短視頻或者直播,就在家附近,還正在出售超優惠的團購券,即便知道這是廣告,許多用戶也會忍不住下單。而且基於算法,用戶只要下單了一次,抖音就知道了其「口味」,之後會推送更多類似的門店,精準俘獲用戶心理。

抖音截圖

本質上,抖音的本地生活業務採取的還是興趣種草的邏輯,只要用戶走進抖音精心設計的「繭房」,平台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至於為什麼非要抓住本地生活不放?究其根本,還是它仍然是個有待挖掘的富礦。艾瑞諮詢數據預測,本地生活服務線上滲透率將由2020年的24.3%上升至2025年的30.8%,同時,市場規模也會從19.5萬億元增長至35.3萬億元。

今年的抖音生活服務生態夥伴大會上,抖音本地生活業務負責人朱時雨就對外表示,「生活服務是一個十幾萬億的廣袤市場,真正通過線上完成的比例其實非常小,還遠遠沒有到存量競爭的地步。」

低價團購併不是解藥

如果說流量和算法,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關注到抖音本地生活,並轉化為有效「種草」,那「低價」就是這個生意鏈條上的「潤滑劑」。

去年下半年以來,抖音與其他平台打響價格戰,開始狂轟濫炸式地發放團購「9.9元券」,用低價策略搶奪用戶,甚至誇張到以「你多便宜一塊,我就多便宜兩塊」的勢頭,在這件事上分文不讓。

抖音截圖

為了爭奪B端商家,抖音以2.5%的服務費率籠絡了一批餐飲商家,各類商品類目的平均服務費率為3%,最高也不超過8%。其他平台為此也開始把餐飲商家的服務費率下調,甚至主動幫助商家爭取資源。面對「反制」措施,抖音只能投入更多錢進去,維持高昂的運營推廣成本。

因此,抖音本地生活服務流水豐厚,卻是筆不太賺錢的買賣。而對本地商家來說,儘管抖音的抽成並不算高,但把團購價格壓到五折甚至更低,本身就不存在大的利潤空間,更多是為店鋪引流考慮,只能當是虧本打廣告。

但很多時候,用戶可能為了薅團購券羊毛才到線下店鋪消費,一旦團購優惠結束,恢復原價,就不會再進行復購。也就是說,抖音的流量雖然很猛,商家也花費了許多時間精力在裡面,但未必真的能靠它賺到錢。

這也暴露了抖音在本地生活業務上最關鍵的問題,也就是一直以「團購套餐」為運營核心的抖音,引流方式單一,展示的門店數量有限,始終沒能建立起用戶主動在平台上找店的心智。

抖音同城介面

畢竟,到店的核心是「店」而非「券」,平台的本地生活生意想要長久,需要平台能夠提供足夠多的門店詳情,建立相對合理的口碑體系,用戶側才會有明確的找店心智,即用戶習慣於帶著目的性打開平台,尋找合適的門店,並在消費後留下評價,團購和優惠反而是次要部分。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優質商家被看見,形成正向的經營循環,積累經營資產。

抖音只要一天解決不了用戶心智的問題,就一天沒法成為本地生活賽道的領軍者。

本地生活市場,硝煙味仍在持續

抖音入局攪亂了一汪池水後,本地生活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

抖音之外,小紅書招募商家,上線團購,本地生活官方帳號「土撥鼠」也開始營業;快手整合本地生活業務,上線本地生活小程序,探索差異化道路;就連視頻號都開始布局本地生活,正在小範圍內測相關業務。

與2015年前後殘酷的「千團大戰」相比,這一次競爭對手不再是毫無經驗的小白,而是在各自領域有雄厚背景和突出優勢的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它們發展多年,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用戶積累,都想在本地生活市場分一杯羹,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與此同時,本地生活的老玩家們,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進行了深刻的市場教育,建立起穩定的生活服務帝國,擁有完備的配送體系、供應資源、售後鏈條等等。再加之面對行業形勢的變化,老玩家們也從被動防守轉向主動進攻,採取一系列措施針對以抖音為代表的新入局者,抖音也將面臨更大壓力。

各方玩家共同使勁的情況下,本地生活註定不會平靜,格局也在被重塑。前有當之無愧的巨頭玩家,新生勢力也紛紛摩拳擦掌,而夾在中間的抖音當真是,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抖音自然想打勝本地生活這一戰,但目前到店的用戶心智尚未培養起來,商家資源也不占優勢。僅靠一身流量的抖音,想要突圍並不容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35f57e7293281fa3a42abbc14aba3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