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有一套決策模型

2023-12-19     筆記俠

原標題:真正的高手,都有一套決策模型

內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內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若風 排版| 五月

第 7927 篇深度好文:5412字 | 14 分鐘閱讀

責編| 若風 排版| 五月

第 7927 篇深度好文:5412字 | 14 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因為深處企業圈和創業圈,常常和企業家、創業者們在一起,他們最常問的問題是:

怎麼看接下來的經濟發展?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的機會在哪裡?怎麼看動盪的國際格局?常常失眠,怎麼緩解內心的不安和焦慮,到底如何和這個世界和解?

很多人甚至想不到,從去年開始,網上圖書銷售最多的類別是歷史,大家試圖通過歷史的得失分析來為自己的迷惑找到理性的啟迪。

改革開放45年了,長期埋頭奔跑之後,為什麼現在大家反而紛紛抬起頭來看天、看眾生、看自己?

那是因為,一個顯現的現實是:未來10年和過去45年一定不一樣,兩者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發展的關係,這就推動每一個決策管理者都必須重新認識宏觀世界和內觀世界,必須要深入到底層去決策,而非僅僅在微觀世界去博弈。

眼界,決定邊界!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否則,一不小心,在錯誤的決策方向上,再怎麼努力,最後都會被趨勢的浪潮所吞沒。

一、為什麼這個時代,決策很重要?

我們如今處在一個烏卡VUCA時代,即我們正面對著一個易變的(volatility)、不確定性的(uncertainty)、複雜的(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的世界。

這時的決策難度好比在浮冰上行走,你不知道腳下的這塊浮冰何時破碎,也不知道何時跳到下一塊浮冰。

而且,多變的烏卡時代還會導致決策會產生這些特徵:

1.思考變淺

外部的變化越來越微觀、越來越頻繁,外部環境錯綜多變到已經是按日計算,這讓決策管理者不能不及時關注,但又因為海量而導致眼花繚亂,這就會遇到一個問題:

信息越來越顆粒化,決策管理者可能思考也變得失焦,缺乏深度,決策質量變低。

2.隨時干擾

我們需要永遠在線,以防錯失重要信息,但同時又會被冗餘的信息干擾,無法專注決策。

3.機會窗口縮短

在有些時間窗口,某些企業依靠某種模式做到了百倍增長,但晚了幾步的企業,依靠同樣的方法卻不奏效。

某些細分賽道的機會突然被打開和發現了,大家一涌而入,你正摩拳擦掌,但卻因競爭過於激烈或者某些特殊情況,又突然熄火。企業創新,陷入進退兩難的膠著狀態。

很顯然,過去那種無腦複製、盲目跟風的決策方法已不適應當下。

決策是管理的心臟,管理是由一系列決策組成的,管理就是決策。

所以,在複雜多變的烏卡時代,企業決策者亟需重新提升決策能力,不然很容易「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甚至「一夜回到解放前」。

二、好決策的背後,

往往是正確的心智模式

關於面對變化時的決策,一般有兩種說法:

第一,以不變應萬變。

貝索斯說,只有思考未來十年什麼將保持不變,才能真正對抗變化。

他認為,整個商業環境千變萬化,但只要盯住一個不變的東西,即「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所以貝索斯二十年來在亞馬遜上就投資三件事——更豐饒的產品、更低廉的價格,和更快的送貨速度。

第二,時刻擁抱變化,因為你不知道未來誰會取代你。

比如,做方便麵的品牌商怎麼也不會想到,外賣會搶走一大部分市場份額。

這兩種說法各有適用場景,但核心是:在決策時,你有沒有可依靠的、穩定的決策冰山模型。

什麼是決策冰山模型?簡單來說,那些正確的決策,表面一層看是技巧和方法,深層一層看是全球環境,再深一層是心智模式。

前華潤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說:「我過去認為戰略的起點是市場,但現在我不這樣認為了,我現在認為戰略的起點是價值觀,是你自身的一種價值訴求,是你人生想冒多大險,想做多大事,才有了一個所謂的戰略選擇。」

那麼,如何搭建自己的決策冰山模型呢?

冰山上:競爭維度——博弈——微觀層

冰山中:社會維度——遠見/格局——宏觀層

冰山下:自我維度——價值觀/心智模式——內觀層

我們要先理清楚決策的底層依據。

1.自身維度:價值觀/心智模式——內觀層

我們所有的決策,都會被潛意識中的價值觀影響。用通俗的話講,價值觀就是你頭腦中所能夠儲存的所有價值偏好的重要度排序。

比如你認為家庭重要,那麼某項工作安排跟家庭發生衝突,你自然而然會選擇家庭優先;比如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你認為股東利益更加重要,你潛意識中就會考慮如何提高利潤,至於員工工資少一點、員工流失率大一點、用戶滿意度低一點可能都不重要。

國內網際網路圈一位頂級的產品經理和我們說:「你做任何一個產品,想把它做成一個偉大的產品,必然要堅持你的初心是什麼,你要為誰解決什麼問題,創造什麼價值。」他的價值觀里,能夠推動社會進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價值。

馬斯克的使命是要服務人類,目標是上火星,他的取捨就很明確,成立特斯拉、SpaceX等公司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服務。

因為價值的不同,所做出的決策也不同。但如果價值觀的維度較為單一,做決策時就會忽略某個重要變量,導致做出錯誤決策。

所以,在日常根據價值觀做出決策後,需要將正確的價值觀決策梳理成決策原則。

2.社會維度:遠見/格局——宏觀層

所謂遠見,就是能夠預見事件的未來發展。

當年韓戰爆發前,毛澤東在徵求大家意見的時候,絕大多數都反對出兵。反對的理由非常充分,因為當時國家成立不到一年,才剛剛解放海南島,西藏、台灣還沒解放,全中國還有40多萬的匪患,經濟正在恢復中,土改也剛開始進行,國家的精力開始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但最後毛澤東還是決定派兵援助朝鮮。從現在來看,這個決策的最終結果是非常英明的。據當時披露的一些資料來看,如果美軍占領整個朝鮮,隨時都可能對中國進行戰爭挑釁,中國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安心搞經濟建設,所以無論從中國短期、長遠利益考慮,都必須要出兵抗美援朝。

在企業中,類似於這樣的重大決策也有很多,比如商業模式的調整、業務的前瞻布局等等,這些決策在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效果,甚至是負效果。但有遠見的決策者依然能夠力排眾議,做出正確決策。

眼界決定邊界,這是格局,這是決策中的戰略預見。

3.競爭維度:博弈——微觀層

在商業世界,我們做決策時不單要考慮自身維度、社會維度,還要考慮競爭對手可能會做出什麼決策,也就是要進行博弈。

博弈論當中最經典的博弈叫做囚徒困境。

比如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故事中,我們假設有三種情況:

1.當可口可樂一瓶賣5元,而百事可樂賣3元的時候,可口可樂每周掙200萬元,百事可樂每周掙1000萬元,反之亦然;

2.如果雙方每瓶都賣5元,雙方每周都掙800萬元;

3.如果雙方每瓶都賣3元,雙方每周都掙500萬元。

雖然最佳策略是雙方每瓶都賣5元,但往往這不符合集體理性。於是,我們看到雙方每瓶都賣3元,達到「納什均衡」狀態。

而想要避免這種情況,一般就是合作或者威脅。比如,在《喬家大院》里,喬致庸對他的競爭對手說:「非得把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的做法,實在不是晉商的本分。商人的本分在於同心協力,互相扶持,通天下貨,謀天下財,利天下人。」這是合作。

比如,有些企業會大張旗鼓的說自己要往某個賽道投入百億資金,間接告訴潛在競爭者「自己要下狠心,你進這個賽道賺不到錢」。這是威脅。

三、冰山模型:

複雜決策的心智底牌

當知曉了決策的冰山模型之後,還需要用工具模型來幫助做好決策的分析。

因為微觀世界,總會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所以,在做決策時,如果能夠知曉宏觀環境的大致變動,便能做出較為精準的決策。

最常見的分析模型是PEST: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和技術(Technological),這四大類是影響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

企業在做決策時,要兼顧到各個方面,清楚什麼時候該投入、什麼時候該改變,而這都需要通過分析模型對整個宏觀環境有所認知。

決策的難,不僅在於對自身決策偏好的了解、對分析模型的認知,更重要的是信息的缺失。

現實生活中,考驗企業的往往是基於「不完全信息」的複雜性決策。比如:公司要不要開發新產品進入新賽道、老產品要不要進行創新大舉突破......都是要面對大量未知的。

當信息不完全時,能否做出正確決策,只能依賴於對所處環境、要解決的問題的認知能力。

如何提升分析信息的認知能力?

剛才我們談到PEST分析模型,它是一個跨學科的分析工具,綜合考慮了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等方面的因素。

這就要求決策者能夠考慮多個因素,具備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就像PEST分析模型看重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在英國和美國,政經界知名人士會學習一個專業:PPE。學習PPE可以幫助企業家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外部環境因素對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影響。

什麼是PPE?

PPE,即(Philosophy哲學,Politics政治,Economics經濟),通譯政經哲。最早由英國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於20世紀20年代初設立,被譽為人文社科類最頂尖的專業之一。

PPE課程涵蓋了哲學、政治和經濟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企業家更好地理解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從而指導企業戰略和決策。

很多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都有著跨學科學習背景,這讓他們擁有極大的視野,從而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克里頓、翁山蘇姬以及英國多任首相都是學過PPE的知名政治家。

但對於企業決策者來說,根本沒有三、四年時間拿出來專門學習。並且,學習的課程也不能很好地適配企業經營管理。

四、為何要推出PPE課程?

而我們也深感今天的企業家決策需要更深刻的邏輯、更寬廣的視野。

筆記俠作為陪伴240萬企業決策管理者成長8年,幫助1000+企業家引入培訓的新商業服務平台,我們為此推出了PPE課程,推動第五代企業家更具全球視野、科學精神。

那有何亮點?

我們是中國第一個面對企業家的PPE課程,模塊除領域名流,還有頂級諮詢實戰顧問參與討論與知識轉化,深度對話與互動,而非簡單授課。

在課程設計上,通過遊覽+導師授課的形式,帶領大家親身實地地學習決策。

比如,在2024年3月份,我們會帶大家去湖州爬莫干山;

4月份,我們會帶大家遊覽重慶談判舊址;

6月份,我們會帶大家去武漢大學訪學;

7月份,我們會帶大家去西安遊覽漢武帝罄或漢宣帝墓;

8月份,我們會帶大家去紹興遊覽蘭亭+王陽明遺址;

10月份,我們會帶大家去安踏全球中心參訪。

12月份,我們會有選修課,極地探索,在南極航船上開私董會。

課程內容分為六大板塊:

板塊一:變革——以經濟學家的底牌來決策

板塊二:博弈——以國際政治家的底牌來決策

板塊三:自由——以西方哲學的底牌來做決策

板塊四:取捨——以歷史通鑑的底牌來決策

板塊五:有無——以中國智慧的底牌來決策

板塊六:結構——以企業家與戰略諮詢顧問的底牌來決策

除此之外,還有選修課(戰略關鍵決策私董會),帶領大家去南極科考站、體驗冰川,邊玩邊學。

五、都有哪些老師?

好的課程,除了靠課程設計,更要靠老師的知識積累和傳授能力。

為此,我們邀請了業界著名的學者、經濟學家、企業家、實戰顧問來授課。

比如,經濟學家朱嘉明先生,他被稱為建國「改革四君子」,也是著名的「1984年莫干山會議」發起人之一,這場會議被稱作「經濟改革思想史的開創性事件」,是青年經濟工作者「第一次集體發聲」。不僅使一批經濟學家脫穎而出,走上舞台,也為八十年代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引起中央高層領導高度重視。

我們將會由朱嘉民明先生帶我們重走莫干山會議會址,討論什麼是變革維度的決策。

黃靖教授,著名政治學家,也曾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講席教授,是國際著名戰略學者。之前曾任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2004-2008),並先後任教於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黃靖教授是德國博思學院(Bosch Academy) Richard von Weizsäcker 院士(2013 – 今),還在數家中外企業和基金會任獨立董事和顧問。

我們將會由黃靖教授帶我們走重慶談判會址,並一起討論什麼是博弈維度的決策。

王德峰,復旦大學哲學教授,享有「哲學王子」之美稱,他是貫穿中西智慧的「大家中的大家」,酷愛香煙與音樂,他將會帶我們在紹興陽明的故居邊上,一起討論陽明哲學的精神。

姜鵬,復旦大學歷史學副教授,歷史學家,中國研究《資治通鑑》中最聞名的學者,他將帶我們走進重大的歷史決策場景,以史明鑑,看清何謂大尺度歷史決策。

蘇德超,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弘毅學堂學部責任教授,是當今中國少有的以問題導向貫穿哲學理論的教授,他立志要學六祖慧能一樣讓西方哲學講通俗語言,走向人心,也是當今中國講述哲學的超級網紅教授,他會和我們一起在武漢大學珞珈山討論什麼是自由。

王賽,知名CEO諮詢顧問,《增長五線》作者,擔任過位元組跳動、騰訊、寶鋼、中航國際、華潤等60多家公司顧問,常年執教於長江商學院在內17家中外頂級商學院,他以」增長戰略的結構設計」聞名,他將帶我們在安踏和南極課堂,討論如何用結構來做企業決策,何謂「知行合一」。

......

最後,希望你也能加入我們,與一群朝氣蓬勃的第五代企業家相聚,同行共修。

六、結語

處於烏卡時代——動盪、不確定、複雜、模糊中的我們,面對的是過往的經驗紛紛失效,未來的發展充滿模糊。

作為企業的決策者,我們必須要抓住決策的底牌,帶領團隊穿越迷霧。

正如文首所說,未來10年和過去40年一定不一樣,未來和過去一定不是線性發展的關係,每一個決策管理者必須重新認識宏觀世界和內觀世界,我們一定要深入到底層去決策,而非僅僅在微觀世界去博弈。

你為此做好準備了嗎?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358d948be06b4f736c61146b679ee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