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0億再造手游《逆水寒》,網易說它不氪金

2023-07-20     鋅財經

原標題:投入10億再造手游《逆水寒》,網易說它不氪金

文/孫鵬越

編輯/大風

近日,網易手游項目《逆水寒》正式啟動公測。

這款傳統MMORPG(大型多人在線遊戲)手游,在網易內部屬於SSSS級項目,是網易今年最重磅的產品。甚至在《逆水寒》上線之前,網易官方就曾宣稱:「一定會服務玩家至少十年的遊戲」。

為了能真正「活過十年」,網易不惜斥資重金,在短視頻平台、微博、小紅書開啟鋪天蓋地的營銷宣傳,從抖音的開屏廣告,到微信朋友圈廣告,再到微博話題討論,《逆水寒》的內容無處不在。

製作成本和營銷費用都不惜花費重金,可見網易對《逆水寒》壓了重注,亟需將《逆水寒》捧成下一個《原神》,才能保持不掉隊,跟上騰訊和米哈游的腳步。

業內最氪金的遊戲

《逆水寒》的故事原型,出自「新武俠四大宗師之一」的溫瑞安代表作《四大名捕》系列。小說以流傳在宋朝年間的「逆水寒劍」為線索,講述了宋朝八大寨主保護「逆水寒劍」的江湖故事。

而《逆水寒》遊戲的上線,最早是由端游開啟。網易在2018年推出《逆水寒》端游,至今為止已經運營五年的時間,在遊戲圈有一定的IP影響力。但《逆水寒》端游在玩家群體中的口碑並不好。

《逆水寒》端游一直以「氪金」著稱,甚至被部分玩家稱呼為「最氪金的遊戲」。具體到遊戲設定,在《逆水寒》端游里,點技能點要充值、修煉要充值、強化裝備要充值、鑲嵌寶石要充值、合成強化石要充值……

遊戲人物的服裝更是「氪金大坑」,最便宜的遊戲時裝100多塊一件,每月出幾個,遊戲角色染髮更是天價,最高價格需要5000元人民幣,甚至比現實中染髮還要貴上10倍。

《逆水寒》端游被玩家調侃「是一部呼吸都要錢的遊戲」,最終引發眾怒,在2020年11月,大量玩家宣布退游。隨後,網易官方鄭重道歉,並將一些「惡意收費」的商品下架。

一個氪金到玩家棄游的遊戲,《逆水寒》端游可謂是當時圈內的獨一份兒。

《逆水寒》端游

2022年,《逆水寒》端游在線人數一度達50萬,根據伽馬數據的統計顯示,2022年《逆水寒》端游實際銷售收入達到了229.9億元,其中移動遊戲的市場銷售收入更是達到了169.59億元。

在端游吸引人氣,再移植到移動端去做手游,這已經成為網易的拿手好戲。曾經的國民遊戲《夢幻西遊》,在2022年全球總收入達到6億美元,被移動應用市場研究公司Appmagic列為全球總收入排名第9的手機遊戲。

但端游「氪金」的惡名太盛,《逆水寒》手游的製作人聽雨就公開宣稱:「我們承諾,部分放棄或完全放棄數值付費,營收主要來源是季票通行證和外觀。」

雖然官方宣傳口稱,項目組已經決定不賣數值收費,但《逆水寒》手游依然在收取遊戲人物的外觀服飾費用,從配飾到上衣下衣套裝,價格從68-368元人民幣不等。

從端游到手游,《逆水寒》的氪金一如既往。

並不智能的AI遊戲

據網易表示,《逆水寒》手游總結了網易過去20年在MMO類遊戲上的經驗,不僅僅是一款武俠類MMO手游,更是第一款「AI遊戲」。

但《逆水寒》所謂的「AI大模型加持」,更多還是流於表面。

首先,《逆水寒》所謂的AI功能,是「AI捏臉」。據官方描述稱,玩家只需要上傳自拍照,或者打字輸入容貌描繪的詞彙,就能瞬間把自己的臉或者想要的形象,融合到遊戲主角身上,在遊戲內非常有沉浸感和代入感。

其次,《逆水寒》在遊戲中內嵌了一個全自動「AI作詞機」,基於的是網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伏羲AI引擎,且語料庫高達2萬多首經典宋詞。玩家可以隨意輸入關鍵詞,便會一秒生成一首完整詩詞,讓玩家變身文人騷客。

不得不說,不管是「AI捏臉」還是「AI作詞機」,這樣的AI功能屬實雞肋,只是停留在提升玩家體驗等輔助功能的層面,本質上和小愛同學差不多,並不是一款真正由「AI驅動」的遊戲。

除了聊勝於無的「AI捏臉」和「AI作詞機」,《逆水寒》手游此次重點推出的是數百個AI引擎加持的遊戲智能NPC。

智能NPC對話,來源:逆水寒手游微博

網易官方表示,智能NPC會記得與玩家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並基於深度學習不斷成長。並且智能NPC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喜好和目的。玩家每時每刻也參與在訓練智能NPC的過程中,玩家也會擁有自己獨有的「劇情人生」。

想法雖好,但目前的智能NPC「小寒」僅僅還是「套路式」回答,喜歡有「自我理解」的小毛病,並沒有達到網易所說的那樣,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喜好和目的。

總體而言,第一款「AI遊戲」,能給玩家帶來的AI體驗並不多,更多還是增加玩家體驗的輔助功能,或者還需要AI的進一步訓練,才能「宛如真人」一般。

為了製作完成第一款「AI遊戲」,網易不惜花費重金。

網易官方數據顯示,《逆水寒》手游的研發團隊高達700人,研發成本約為8億元;而米哈游早期的王牌項目《崩壞3》的研發團隊僅為60人,研發成本為6500萬元。

除了研發費用之外,網易為《逆水寒》支付的營銷費用也同樣巨額。據多數媒體報道,《逆水寒》手游不考慮後期維護成本,光是上線期的營銷投入就高達1.7億;其中數據買量的費用占據了大約三分之一,主播、抖音和微博渠道依次占據了3000萬、2300萬和2000萬的費用。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的時間點,抖音一打開就是《逆水寒》手游的廣告。而每一次廣告的開啟,都是網易真金白銀砸下來的,《逆水寒》在短視頻渠道與主播渠道中投入就高達5200萬。

微博超話

如此巨額的「撒幣」營銷,成功反應在數據上。

公測首日《逆水寒》手游排在App Store暢銷榜第三,7月2號提升到第二。根據點點數據,收入方面,《逆水寒》iOS端首日預估收入2585萬元人民幣,次日2833萬元。下載量方面,iOS端預估累計下載420萬。

在網易的計劃里,《逆水寒》應是武俠MMO手游頭部玩家,並且高度對標《原神》,企圖重新復刻《原神》的市場神話。

米哈游已成強敵

網易如此迫切的希望「重造《原神》」,就是因為在如今的遊戲領域,網易已經從「萬年老二」掉隊,被米哈游反超,成了老三。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布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綜合實力指數報告(2022)》,並公布了2022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綜合實力前百家企業,其中米哈游位列第13名、在遊戲公司中僅次於騰訊,而網易位列第15名。

不止是米哈游,遊戲領域的後起之秀,莉莉絲在2020年就憑藉150億營業收入,坐上遊戲「第三把交椅」,給網易帶來的持續挑戰。

前有騰訊難以翻越,後有米哈游、莉莉絲試圖取而代之,網易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爆款遊戲,來重振市場。

《原神》

在所有遊戲公司中,米哈游是給網易壓力最大的一個。

前不久,一直悶聲發大財的米哈游,五年來首次披露了財務數據。在2022年,米哈游主營業務收入273.40億元,凈利潤161.45億元,截止2022年底凈資產374.02億元。

一年狂賺161億元,這份成績單堪稱「恐怖如斯」。和其他遊戲公司靠大量遊戲廣撒網不同,米哈游推向市場的產品僅有《原神》、《崩壞:星穹鐵軌》、《崩壞3》和《未定記事簿》等幾款遊戲。

和國內其他兩大巨頭相比,騰訊公司2022年總營收5545.52億元,凈利潤1882.43億元;網易2022年凈收入965億元,凈利潤228億元。

雖然體量上高於米哈游,但米哈游高達58.9%的凈利潤率,更令人咋舌。也就是說,用戶為米哈游的遊戲付費100元,後者到手賺約60元。甚至比茅台集團的52%左右的凈利率,米哈游還要更勝一籌。

米哈游最大的依仗,就是《原神》。

據Sensor Tower數據顯示,自《原神》發布以來,已為米哈游累計帶來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2億元)的收益;在2022年米哈游的手游業務總收入為1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

僅靠一款遊戲,就帶來了近300億的收益,這樣的成績難怪讓網易如此羨慕,試圖用《逆水寒》來重現《原神》的神話。

比起《原神》的輝煌三年,《逆水寒》後勁還需要市場的更多考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2d2bd6e8326d747515f6d8a8e404f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