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首飛13周年!產量喜人,成飛第五年實現「2323」均衡生產

2024-01-11     東方網

原標題:殲20首飛13周年!產量喜人,成飛第五年實現「2323」均衡生產

東方網•演兵場1月11日報道:2011年1月11日,四川成都溫江機場,我國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首飛成功。13年轉眼即逝,從一身黑色鎧甲的「黑絲帶」,到如今迷彩斑斕的「銀河戰艦」,殲20的每次亮相都舉世矚目,踏鐵留痕。

圖片說明:13年前的今天,殲20首飛成功 航空工業資料圖

我們把時針撥回到2011年1月11日

——中國,成都,黃田壩,溫江機場

08:00 機場區警戒人員就位

09:00 飛行跑道檢查完畢,機務人員就位

10:00 消防車、搶險車、救護車、電源車就位

10:30 放飛前最後一次飛機狀態檢查全部完成

11:00 殲20驗證機01架、伴飛的殲10雙座到達指定停機位置

11:30 氣象站報告,霧霾消盡,天空放晴,能見度大於5公里,天氣情況滿足首飛條件

12:30 首飛試飛員從機務手中拿過放飛單,在試飛科目鄭重寫下「首飛」兩個字

12:48 殲20優雅地抬起前輪,騰空而起

13:11 飛機前輪穩穩地壓在跑道線上,安全著陸,首飛成功!

殲20首飛13周年!產量喜人,成飛第五年實現「2323」均衡生產

718工程的快速推進,呈現出中國航空工業的高度自信和高速發展,標誌著中國徹底結束了沒有隱身戰鬥機的時代!1月11日這個日子是那麼重要,已經成為中國軍迷心中的「中國軍迷節」。

不僅如此,除了上文提及的殲-20首飛,很多軍工重器都會選擇在「中國軍迷節」亮相或試驗,就比如:2007年1月11日,我國進行反衛星武器試驗;2010年1月11日我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2021年1月11日,WJ-700高空高速察打一體無人機首飛。

圖片說明:航空工業截圖

言歸正傳,還是把焦點放在殲-20之上,剛剛過去的2023年產量喜人。日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官方微信號發布的消息稱,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高質量發展」無疑成為貫穿航空工業全年任務的關鍵詞,航空工業科研生產全線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熱潮,時時傳報出高質量發展的捷報。

圖片說明:生產中的殲-20 航空工業圖

如生產殲-20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則透露出已經連續5年達成「2323」均衡生產目標的好消息,保證了優質戰機的持續穩定生產。所謂「2323」均衡生產,即每個季度生產戰機的數量比例為「2323」,也就是第一季度生產年產量的20%,第二季度生產年產量的30%,第三季度生產年產量的20%,第四季度生產年產量的30%。

相比於我國航空業一年一交付這對於保障後期,和提升產能意義重大。

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國國防新聞網站「防務博客」報道,隨著殲-20進入大批量生產,預計每年可生產100架,這已大大超過外界的預期。報道還援引美國分析師里克·喬伊的估算結果稱,到2023年年底,殲-20戰機的年產量可能達到每年100架,並在2024年輕鬆達到這個目標。

圖片說明:第1000架F-35戰鬥機已經下線,受軟體硬體配置問題無法交付

這意味著,殲-20的產量或許已經逼近了F-35的水平。尤其F-35去年受到TR3軟體硬體配置存在問題的影響,2023年全年的交付量還不足100架,下滑十分明顯。公開數據顯示從2020年以後,F-35的交付量都保持了不錯的水平,2020年F-35交付數量為123架,2021年F-35戰鬥機交付數量為142架,2022年F-35交付數量為141架。

圖片說明:第14屆中國航展上的殲-20 航空工業圖

除了產量喜人,殲-20的各種改進型也在順利進擊中。正如殲-20總師楊偉說過的,「裝備需要不斷升級發展,殲-20也會有1.0、2.0、3.0……」在2022年珠海航展中,參展的殲-20戰機已經全部是換裝了國產發動機的新版本,且航電版本也完成了全面升級。

近兩年,一種採用了雙座布局的殲-20也頻頻出現在社交媒體上,外界普遍推測雙座殲-20不是簡單改進版,而是一個依託殲-20研發的新戰機,作戰模式完全不同。對於雙座型殲-20,楊偉曾這樣說過,「現在有雙座機嗎?假定有的話,殲-20雙座機一定不是教練機,一定是為了裝備提升而研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2775ba459f98f113eb0dd42f04b7f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