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面,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2024-06-24     求是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全面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對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並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我國發展指明了方向,必須抓好貫徹落實。

(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向更高水平邁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要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台階,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到本世紀中葉,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裡面既有質的規定性,也有量的要求。202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27萬美元,與世界平均水平基本相當,處於世界銀行界定的上中等收入經濟體行列,但與中等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們必須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積累紮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使14億多人口大國的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趕上已開發國家。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一般規律的必然要求。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十幾個成功進入高收入群體。那些取得成功的國家,就是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後實現了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國家,就是沒有實現這種根本性轉變。我們要吸取相關經驗教訓,在繼續推動量的積累的同時,更加重視發展質量的提升,通過高質量發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階段,紮實向更高水平邁進。

(二)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應對外部環境挑戰、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的需要。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嚴峻複雜。西方有的國家對我國發展進行各種形式的打壓遏制。在科技領域,以「國家安全」等名義從技術、人才、設備等領域實施圍堵,延緩我國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進程,企圖將我國產業鏈鎖定在中低端。在貿易領域,加快推進脫鉤斷鏈,通過所謂「友岸外包」、「近岸外包」、「製造業回流」等,企圖減少對我國商品依賴。近來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並採取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遏制我國正在崛起的優勢產業。

從我們自身看,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第12位,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處在跟跑、並跑階段的多,領跑的相對較少,不少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我們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縮小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確保高科技領域不被別人「卡脖子」,持續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面對重大挑戰時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 2024年6月2日清晨,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圖為2024年6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螢幕上拍攝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月背的模擬動畫畫面。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三)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美麗中國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也要看到,我國生態系統脆弱,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日益趨緊。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還要繼續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我們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很多人通過合法致富、勤勞致富、實業致富、創新致富,實現了財富創造和積累。但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和財富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城鄉區域差距仍較明顯,與共同富裕的要求還有差距。我們不能等實現了現代化再來解決共同富裕問題,必須通過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要通過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致富本領,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同時,積極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問題,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循序漸進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五)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需要。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但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從經濟領域看,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仍然突出,而且相互關聯、相互傳染。經濟金融風險的根源在於粗放低質發展。我們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做大經濟實力這個分母,稀釋風險這個分子,夯實抵禦各類風險的基礎。要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案;持續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多措並舉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詳見: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文章《以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

(策劃:黎海華 審核:吳強 監製:王兆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20d27f6f599ff6d19b95c85f3119d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