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開戰,中方凌晨出手:我終於讀懂了十一年前的那場行動

2022-02-28     小樹苗兒童教育

原標題:俄烏開戰,中方凌晨出手:我終於讀懂了十一年前的那場行動

文: 脆皮先生

脆皮先生(ID:cpxs2009)

1

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是打起來了。

自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正式宣戰以來。

局勢愈演愈烈。

25日,烏克蘭首都基輔發生多次爆炸。

俄方坦克部隊也已經到達基輔周邊,與烏方激戰。

烏克蘭,是真的不安全了。

很快,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在凌晨宣布,準備包機分批接返在烏中國公民。

目前,已經開始了人員登記。

對現在人心惶惶的在烏華僑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中國護照,成了他們最後的護身符。

撤僑,看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絕非易事。

要知道,兩國開戰之後,烏克蘭已經關閉領空。

這個時候,要讓幾千個人從這裡飛出去。

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做到的。

而中國,是為數不多的領事館還未撤出,先讓本國國民撤退的國家。

為什麼即便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也要送大家安全回家?

11年前,我們也曾有過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行動。

或許,從它身上,你會找到答案。

2

2011年,利比亞多個城市爆發示威活動。

連續數日,反政府武裝衝突不斷升級。

戰火如狂風一般,迅速席捲了這個國家。

局勢很快失控。

許多地方都發生了打砸搶事件。

很多中國企業也沒能幸免於難。

不僅多次遇襲,甚至還有數人受傷。

戰爭的親歷者,至今想起當時的場面仍心有餘悸:

子彈嗖嗖地從他們的眼前、頭頂上飛過。

街道上到處都是散落的彈殼。

圍牆也被推倒了。

一輛輛重型卡車,已經碾壓到了中國企業門口。

狂熱的武裝分子們,舉著槍不斷地喊著口號。

場面觸目驚心。

我國滯留在利比亞的三萬名同胞們,此時危在旦夕。

中國政府當機立斷:無論以什麼方法,必須確保所有在利比亞的人員,一個不少的全部回家。

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來沒有一場如此大規模的撤僑行動。

就連美英等國,都沒有辦法將全體民眾從利比亞撤出。

並且,一旦內戰全面爆發,機場關閉。

到時所有同胞就只能被困在機場,孤立無援。

時間緊,任務難。

怎麼辦?

一場生死時速的救援,就這樣開始了。

3

一次十萬火急的會議,在中南海召開。

國家決定立即啟動涉外突發事件I級響應。

經過3個多小時的討論,這項龐大的任務,就迅速落實到了各個部門。

可將近4萬名同胞,往哪裡撤?

中國政府給出的思路,是以最快速度,海陸空聯動。

能走天空,就找飛機,

能從海上撤,就找船。

實在不行,先到希臘等國中轉,再回國。

軍令如山,91架次中國民航包機,35架次外航包機;

4架伊爾-76型運輸機,12架次軍機,租用外國郵輪11艘;

國有商船5艘,軍艦1艘一齊向利比亞進發。

同時,還有52名外交官,奔赴利比亞使館進行支援。

領事保護中心近200平米的大廳內,聯絡組,包機組、信息文電組等部門晝夜不停地運轉。

記錄信息,安慰家屬,聯繫接運。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在利比亞的華僑,不約而同地接到了一條信息。

信息的內容是:保護自己,祖國正在想辦法帶他們回家。

這並不是一條簡單的簡訊。

它沒有僅僅是簡單地安慰你兩句。

而是告訴你所有正在參與救援的單位,外交部,民航部、商務部等等。

讓大家都能清楚地知道,我們如何去救,還有多久。

而不是盲目地等待。

那一瞬間,看到這些字眼,大家的腦海中會出現很多陌生的名詞和面孔。

他們並不是知道這些人是誰。

但他們知道,這些人在幫助他們。

這些人,是家人。

4

沒過多久,中國的救援隊伍都依次到達。

機場外,港口邊。

成千上萬的華僑隊伍,正浩浩蕩蕩地往這裡趕來。

這是一支奇特的隊伍。

他們整齊劃一乘車而來,顯得紀律嚴明、訓練有素。

但他們乘坐的車輛,卻是五花八門。

有卡車、麵包車、拖斗車,甚至還有當地的警車。

他們高舉著中國國旗。

那是那裡,最好的通行證。

上萬人出境,手續相當複雜。

稍微耽擱幾十分鐘,可能就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安全問題。

有些同胞,在慌亂之中,把護照丟了。

還有些日本人和韓國人,因為沒等到自己國家的救援。

仗著長相差不多,還搶奪護照,想要偷偷登船。

在場的有人提議說:護照沒了,就唱國歌。

護照能搶走,但是國歌不能。

於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的聲音,在港口唱響。

國旗獵獵,國歌嘹亮。

很多利比亞警察,甚至都被觸動得自發鼓起掌來。

那一刻,大家所感受到的安心與驕傲,無以言表。

有些疲憊不堪的難民,見此情景都紛紛開始責問海關人員:

「你們為什麼能讓中國人出去,卻不讓我們出去?」

「你們的國家派人來組織你們出境嗎?」

海關人員反問道,沒有人回答。

除了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以外,中國民眾的配合也讓世界感嘆。

有外媒報道,那樣混亂的場景下,大家卻都自發地排起了隊。

沒有人與航空人員爭吵,也沒有人不聽指揮。

婦女兒童先走,一線工人跟上,公司領導最後。

美國記者馬丁,曾把這一幕記錄到了自己的文章中。

他說:中國人的效率、秩序和從容簡直令人震撼。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該和中國作對。」

這樣連一個公民都不肯放棄的國家,這樣一個短時間內能動員起所有資源的國家。

這樣一個反應快速,政策有效的國家。

比我們想像得強大堅韌許多。

這樣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

5

利比亞撤僑,是我國第一次動用軍事力量參與撤僑。

短短12天,中國政府成功撤離中國駐利比亞人員35860人。

還捎帶手的,幫助其他國家撤出了2100多名外籍公民。

撤僑航班到達北京的時候,有一個鏡頭。

死裡逃生的男人,匍匐在地上,親吻著祖國的土地。

從前,我們並不知道國家意味著什麼。

現在才知道,國家意味著一切。

你的家庭,你的生命,你的事業,你的尊嚴……

烏克蘭現在的形勢,不容樂觀。

當地很多居民已經開始收拾東西,開車或者步行離開基輔。

拋棄自己的家。

絕境之下,一個女子絕望地在街頭痛哭。

鏡頭對準她的時候,她不斷反問著記者:我該去哪?我還能去哪?

沒有人能回答她。

無論是什麼目的,無論是什麼性質。

無論背後有多少方勢力博弈。

一場戰爭的開始,受害者永遠只有一個。

那就是雙方國家最無辜的平民。

為何我們現在仍能安然地圍觀著他國局勢,甚至能夠半開玩笑地編著段子?

為何在烏克蘭的中國人現在少有慌亂?

我們都知道。

是利比亞撤僑,讓我們明白,我們國家擁有何等的實力。

能護我們周全,能夠免受他國欺負。

是那場撤僑,讓我們清楚,無論你身在何地,永遠都可以相信中國國旗。

我們的國家,或許不能把你送到世界上的每個地方。

但卻可以把你從任何一個地方接回家。

生在這樣的國家,何其有幸。

對於這場戰爭,我們能說的其實很少。

我們都有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望,但國際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才是真正的現實。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國際形勢波詭雲譎。

我們雖也哀嘆惋惜,但只要身在中國,心裡就無比安定。

這就是國家賦予每個中國人的特權。

好的壞的,都將過去。

我們作為普通人,能踏實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已是萬幸。

最後,我想用羅翔老師的一段話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

我們能做的所有,就是在這個多變的世界中,更多愛自己的身邊人和你的國家。

限時228頁的英語高頻常見句子綜合練習寶典

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小學到高中各學科同步精品課回覆:雲平台)

限時這套BBC兒童新聞節目,學英語看世界簡直太贊了

限時19套詞族共1400多頁,搞定自然拼讀中全部詞族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1fdebe2a13e949876adde63fc04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