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我視頻,要我看看她的寶貝兒子最近的「怪癖」。
原來朋友正在家裡打掃衛生,順手就把孩子的一些玩具的包裝袋、盒子以及家裡沒有用的一些糖果袋、水果盒之類的,都扔到了垃圾桶里。
結果被5歲的寶寶發現之後,開始倔強地從垃圾桶里往外拿。這個不許扔、那個還要玩,又把朋友整理的這些垃圾七七八八撿了回來。
朋友眼見著孩子成了撿垃圾的孩子,而且很多拿出來的東西,也基本上都沒有玩。所以就堅持把這些東西都給扔了。於是孩子傷心至極,坐在垃圾桶上哭得稀里嘩啦。
我們視頻的時候,寶寶還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嚎啕。
朋友比較鬱悶地說,寶寶養成了這種怪癖,可怎麼辦啊?
其實吧,這是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一種階段。因為在父母、成年人眼中的「垃圾」,可是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寶藏。
他們會把盒子拆開、裝上、改造成各種自己想像中的模樣,也可以用一些所謂的垃圾來創造新的東西,哪怕是一片紙、一片落葉,寶寶都會珍惜的不得了。
另外有一些要扔掉的垃圾,可能是寶寶情感上的牽絆。比如從一根長長的絲帶能夠感受到生日蛋糕的快樂,而一個你以為已經壞掉的小玩具,卻是孩子某次就餐時的禮物,不可多得。
我家小寶前兩天就因為他的一個玩具蛋隨便放在地上,而被姥爺當做垃圾扔掉了,在家裡鬧了好一會兒。
不過也正是通過這件事情,他現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就會好好地整理自己的玩具箱,把所有的玩具都放置妥當,省得再被當做垃圾扔掉。
所以呢,父母不如給孩子準備一個單獨的玩具箱,讓孩子把自己不捨得丟棄的東西都放進去。只有放好了,才會不被扔掉。同時,如果玩具箱滿了,就要自己進行清理,否則就沒有空間再放置新的東西進去。這樣孩子就會自己有所取捨,也不會隨意怪罪別人扔掉他的東西。
另外呢,有時候我們整理房間、清理垃圾的時候,也可以趁著孩子不在家的時候進行。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孩子「撿垃圾」的行為。
有的寶寶則完全無法容忍任何的紊亂和變化。
比如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如果他的餐桌旁邊出現一些掉落的食物,他就會非常不安地扭來擰去,直到媽媽幫他清潔乾淨才好。
再比如他的玩具歸置得有些凌亂,媽媽好心幫他做了整理,結果他卻在原來的地方找不到想要的玩具,那簡直就是捅了馬蜂窩一般,寶寶會把自己的不安與壞情緒全部展現出來,媽媽的安慰都無濟於事。
還有他的衣服、書籍、玩具等等物品,但凡是移動了位置,寶寶就會非常不安,也不樂意。而外出的時候,是先穿鞋還是先穿外套,也不能亂了順序,都要按照固定的習慣來。
……
媽媽也很鬱悶的,好擔心寶寶是不是有強迫症。
其實,這還真不算孩子有強迫症。2-3歲的寶寶正處於學習和了解規則、紀律的年齡,他們會嚴格執行既定的行為規範。
比如過紅綠燈的時候,很多成年人視若無睹的闖紅燈,但是寶寶絕對不會,而且他還會緊緊地拉著你,你也不許闖紅燈。這就是孩子心中的規則,不可僭越。
比如平日裡父母要不斷地整理家裡的髒亂差,那麼餐桌上有了掉的菜肴,寶寶就會不開心,需要媽媽立即清潔乾淨才好。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懂得規則,養成好習慣,就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寶寶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和教育,孩子一旦習慣養成,就很難改變。
即便是隨著成長會有一些變化,可能過去的勤快變得懶惰,過去的規則開始打破,但是假以時日,孩子還是會把自己童年時刻學到的、懂得的規則和道理在無意識中進行到底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1c13d4459d71fcc80e07309cded2e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