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女兒不想睡覺,媽媽帶娃凌晨遊街!反向育兒這次翻車了

2023-05-12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2歲女兒不想睡覺,媽媽帶娃凌晨遊街!反向育兒這次翻車了

近幾年,社交媒體上颳起了一陣「反向育兒」風。

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教育方式,受到眾多年輕家長追捧。

甚至有人說,教育就是要用魔法打敗魔法!

可這種育兒方式真的好嗎?真能適用所有孩子嗎?

百試百靈的反向育兒翻車了

最近一條「媽媽半夜帶娃暴走」的視頻衝上熱搜,再度引發大家對於「反向育兒」的關注。

視頻中,凌晨2點30分,萌娃不僅沒有絲毫睡意,甚至還想出去玩。

察覺到2歲的女兒正在「作妖」,媽媽立即反問:

「就是不睡覺對不對?就要出去玩是不是?一直玩到天亮可以嗎?」

女兒沒有多想,立即回答:

「可以。」

於是,媽媽給娃穿好衣服,真的帶著女兒出門了。

凌晨的大街上空無一人,寂然無聲,但女兒卻還是非常興奮,高高興興地跑跑跳跳,開心極了。

這時媽媽有些生氣,就詢問女兒:

「別人都在睡覺,你為什麼不睡覺呢?」

女兒不以為然,只回答了4個字:

「不要睡覺。」

緊接著,媽媽對女兒發出警告:

「你記著你現在開心的樣子啊,等會你哭的時候,就想想現在開心的時候,可以嗎?」

凌晨4點左右,女兒終於撐不住了,想回家。

但媽媽卻變被動為主動,立即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當女兒張開小手想要抱媽媽時,媽媽更是接連後退。

「不可以!寶寶不可以!不到天亮不能回家,不可以睡覺。」

哪怕女兒表示「小手冷,想讓媽媽暖一會」,媽媽也依然不為所動,只是拿著手機繼續對女兒拍攝。

最後一直熬到凌晨6點,女兒徹底崩潰了,哭著大喊「我要媽媽牽我回家」,媽媽才終於收起手機,完成了這次「反向育兒」。

以往每當網上出現這種「反向育兒」的案例時,網友大都讚揚家長機智勇敢,對付孩子有一套,但這次視頻的評論區卻「翻車」了。

儘管也有一些網友稱讚媽媽很堅定,只此一次孩子就會「長記性」,但更多的網友認為對於一個2歲多的孩子,這位媽媽做得太過,所謂的「反向育兒」已經變了味,變成了對孩子的變相懲罰。

為什麼這次反向育兒會「翻車」?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育兒方式是絕對正確的,反向育兒也是如此。

如果家長用力過猛的話,很可能不僅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引起新的問題,產生更糟糕的後果。

比如上面這位媽媽,初心或許確實是為了讓孩子試錯,通過負面體驗來幫孩子「長教訓」。

但隨著時間推移,這場家庭教育已經脫離正常走向,變成了媽媽對孩子凌晨不睡覺的懲罰。

孩子表示小手冷,想要擁抱媽媽,其實說明已經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這次反向育兒已經取得了預期效果,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但媽媽選擇的是拒絕孩子的請求,以讓孩子在大街上玩到天亮,來為孩子的「無理取鬧」留下更深刻的教訓。

最後當孩子終於崩潰服軟,媽媽從這次與孩子的對抗中獲得勝利後,才答應孩子的請求。

這就導致原本的「體驗式教育」演變成了權力的懲罰,讓孩子感受到了一種上位者對於下位者權力的宣洩。

於是,原本的「反向育兒」,可能背離了教育的初衷,變成了家長利用權利「征服」孩子的過程。

這次反向育兒,可能給2歲的孩子留下了一段糟糕的記憶,影響正常的心理發展,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反向育兒要行之有度

反向育兒之所以會大受歡迎,更多是因為年輕父母們看到了傳統教育存在的弊端,通過反向育兒能取得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用好反向育兒,關鍵在於要「行之有度」,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能夠「淺嘗輒止」。

比如之前還有一名8歲小男孩,因為沉迷於遊戲,想要主動休學專門打遊戲。

父母為其制定了嚴格的打遊戲計劃,每天要玩夠16個小時,且打完後要開會做復盤,寫總結。

僅僅3天時間,孩子就崩潰了4次。

仔細想一想,這樣的「反向育兒」真的合適嗎?

萬一孩子真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就此對遊戲沉迷下去,家長該怎麼辦?

即便孩子這次回了頭,他是因為自控力增強不玩遊戲了?還是屈服於家長的權威了?當他有一天擺脫權威時,會不會報復性地更加沉迷?

反向育兒過了度,孩子試錯的後果過於嚴重,反而容易導致極端後果,違背我們的教育初衷。

而這次視頻中的孩子只有兩歲多,自我意識才剛剛開始發展,家長需要小心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過於嚴厲地「長記性」本就不適用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此外,這麼大的孩子記性本來就很差,這次教育經歷恐怕只會讓她記住媽媽是如何懲罰自己的,而不會記住深夜遊街體驗的糟糕。

因此,我們對孩子反向育兒,一定要仔細評估孩子的試錯成本,同時要關注孩子的體驗而不是受懲罰程度。

比如這個案例中,當女兒求抱抱時,媽媽就抱著她回家,同時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討論深夜出來是不是一點兒也不有趣,晚上睡覺才是正確的事情。

這樣的反向育兒即便效果可能一般,但對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至少更安全。

老苗結語:

反向育兒的核心在於體驗而不在於懲罰,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避免「用力過猛」,否則好事也會變壞事,反而傷害了孩子。

今日話題:你對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怎麼看?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1289d8e85398a49479e2821a58f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