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歷史上,受到西方列國和日本的侵略衝擊,喚醒了國人們的反抗意識。當時許多人將武學奉為精忠報國的要義,使得民間練武之人日益增多。
中國功夫自古以來就有源頭可追溯,各家武學集百家之長逐漸演化成自己家門的武學精要,其中霍家傳承多年的秘蹤拳在當時舊特別受歡迎,他的傳承人就是鼎鼎有名的霍元甲。
霍元甲以一套「秘蹤拳」震懾了許多國外武士,為中國功夫爭得一席地位。他創辦的精武門在他身故後更是享譽海內外,而精武門有此成就最應當感謝的就是霍東閣。
承襲父志
霍家一直以來都是武學世家,秘蹤拳傳到霍元甲這一輩的時候才逐漸被發揚光大,也許是時勢造英雄,秘蹤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擁有了可以發揮的餘熱。
但除了這些,秘蹤拳的發展與霍元甲忠貞愛國的態度也有很大的關係。隨著國人意識的覺醒,霍元甲認為中國人只有強健體魄才能抵禦西方列強的挑釁,於是便創辦了精武門。
霍東閣出生的時候霍元甲和秘蹤拳還沒開始發跡,但他從小深受父親的影響非常喜歡武術。霍元甲一共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霍東閣是他的次子。
霍元甲的長子霍東章對武術沒有興趣,因此傳承秘蹤拳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霍東閣的身上。習武是個需要耐心和毅力的過程,為了培養好霍東閣,霍元甲常將他帶在身邊教授其武藝,對他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精武門成立的時候,霍東閣年僅15歲,但他的功夫已經日漸成熟。而且那時的精武門也吸收了很多弟子,他們的教學方式是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形式,霍東閣也開始幫著父親教學。
好景不長,精武門的壯大引來了許多人的不滿,特別是日本人。一天日本派出許多摔跤手前來踢館,結果被霍元甲打得落花流水,此事當時名震整個上海灘。
但這樣卻招致了日本人的記恨,霍元甲患有肺結咳,日本人假意要給他介紹一名專家醫生。霍元甲不疑有他,欣然接受,可沒想到這是日本人的圈套,霍元甲吃了那個醫生開的處方藥後不久就驟然離世。
他的徒弟們懷疑日本人做了手腳,於是拿他的藥去化驗,結果發現藥里有傷肺的成分。霍東閣悲憤難當,但父親的遺願是讓他不要報仇,他也只能吞下這口惡氣。
霍元甲死後,精武門開始衰落下來,霍東閣見此情形焦急萬分。他不忍心看到父親的心血付之東流,於是便力挽狂瀾接下了父親的遺志。
遠赴南洋
霍東閣雖然年紀輕輕,但武學上得到了霍元甲的真傳,在他接管精武門之後仿佛給了徒弟們莫大的信心,精武門也重塑了昔日的輝煌。
1920年精武門在廣州成立分會,霍東閣便前往廣州進行執教,當年他才25歲。廣州當時是國內重要的貿易交流地,來往通商的外國人非常多,前往東南亞地區經商的國人也不在少數。
霍東閣在廣州期間也深受當地經濟文化的影響,再加上當地有著極高的武學氛圍,於是便讓他產生了遠赴南洋發展中國功夫的想法。
隨後霍東閣說服了精武門的兩位元老盧煒昌和羅嘯嗷一起跟隨他由香港乘船去南洋。1923年初,他們三人抵達爪哇的泗水城並投宿在陳英三的家中。
陳英三是在南洋經商的中國華僑,在當地經商多年有著一定的根基。霍東閣在陳英三的幫助下與南洋的華僑商人們取得聯絡並積極遊說他們參與到體育事業的發展當中,但剛開始卻收效甚微。
霍東閣在僑商中遭到了很長時間的冷遇,但他並不氣餒。直到有一天泗水中學要籌集經費,於是便在學校舉辦了一場演出,校長知道霍東閣是精武門的傳承人,因此想邀他來表演節目助興。
霍東閣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宣傳機會,於是便在活動上為大家表演了霍家拳和醉八仙,兩套拳法引發了轟動,他也收穫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隨後霍東閣在泗水名聲大震,中國武術也迎來了等待已久的春天。
當時許多學校都找到霍東閣讓他教授學生武術,他在當地的威望水漲船高。經過一年時間的艱辛籌備,泗水精武體育會終於成立了,自此霍東閣的事業中心也開始轉向南洋。
在所有的習武者當中,華僑子弟占了絕大一部分,霍東閣一個人忙得不可開交。無奈之下他只能把廣州分會的侄子霍壽嵩召過來幫忙。有了侄子的幫忙,霍東閣可以抽身出來四處奔走宣傳。
不久後他們就在雅加達城創辦了精武總會,隨即巨港、芝利昆、萬隆和北加浪等地的分會也相繼成立。
抗日救國
隨著國內抗日形勢的嚴峻,南洋地區也開始淪為戰場。當地的愛國華僑都紛紛響應祖國的抗日運動,貼橫幅、遊行示威、愛國演講在各大街頭轟轟烈烈地上演。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爪哇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他們在當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以極端殘忍的方式對待當地的居民。
霍東閣和霍壽嵩滿腔的愛國熱情被點燃,他們率領著眾多精武門的弟子走遍爪哇島的各個角落,為了籌集抗日基金到處義演,將愛國精神奔走相告。
在日本人的殘酷統治下,霍東閣等人依然不畏強權繼續進行義演。一次他們在達維亞進行募捐義演的時候被日本兵逮捕,霍東閣被關進了監獄。
但這依然不能泯滅他心中的愛國熱情,他在獄中認識了一位愛國華僑名叫賴漢傳,他是一名音樂家。兩人在獄中一起合作寫了一首歌曲以此痛罵日本侵略者的無恥侵略行為。
霍東閣在南洋期間除了傳授武術之外,還努力鑽研醫術。他祖傳的治外傷的秘方在南洋當地非常受歡迎,久而久之他在缺醫少藥的南洋當地也成為了一位名醫。
大戰結束後,武術之路走向衰落,霍東閣便成立了「東閣製藥廠」,靠著掛牌行醫的方式維持生活。但武術始終是他畢生的熱愛,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武術,他自購了一部攝像機將精武門弟子們的武藝都拍攝下來,然後剪輯成電影拿到各地去放映宣傳。
1956年霍東閣因病去世,享年62歲。雖然他常年居住在海外,但卻非常眷戀故土,只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他最終長眠于海外,這也許是他一生中最為遺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