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秀山,秀色可餐

2019-07-29     在玉溪

秀 山

秀 色

可 餐

文圖丨杜建明

/

通海秀山

山城湖的江南秀色

山路彎彎

曲徑通幽處

就看見了禪房花木深。

拾階而上

就是歲月的穿梭

古剎參錯

積翠凝香

青煙裊裊

這就是秀山

/

01

『青山隱秀色』

素有「秀甲南滇」美譽的雲南通海秀山,千百年來,經通海節度使、大理國王段思平等歷代的擴建修繕,文人學士、百姓官宦的愛護與完善,遂成林木豐茂、文采斐然、聞名遐爾的遊覽勝地。

秀山至今形成的三元宮、普光寺、玉皇閣、清涼台、涌金寺、白龍寺、文廟為主體的七大建築群,可謂一個古建築博物館。

秀山素以小巧玲瓏、濃郁青秀聞名,其秀就在於綠。茂密的林木,翠竹萬杆,野花點點,奇松參天,杉栗蔥翠,松林似海,濤聲如吼,一年四季爭奇鬥豔。

青青秀山,秀色可餐

滔滔洪水一方愁

卓錫穿通入海流

在昔若無僧畔富

至今哪得秀山幽

『清風揚古韻』

據《大明一統志》載,明代秀山就與昆明金馬山、碧雞山、大理蒼山齊名,為雲南四大名山之一。

山內不僅生長著宋柏、元杉、明玉蘭、茶花,被稱之為秀山「四絕」。更有歷代墨客騷人、學者名宦之吟詠,使秀山成了「匾山聯海」和碑林。

普光寺,建於公元1249年。寺院內完好保存著立於元代宣光七年(公元1377)的「普光山智照蘭若記」碑。

涌金寺院內的秀山古柏閣。秀山至今保留的匾、聯、碑、刻共250餘塊,上乘的書法之作使詩、書、畫、景和精美的建築珠聯璧合。

1962年,朱德委員長訪通海題詩碑記。

清涼台,始建於晚唐時期。懸於清涼台藥王殿的「寶藏」巨幅匾額,為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

秀山輕雨青山秀

香柏鼓風古柏香

『輕雨潤古今』

秀山歷史上曾是佛、道、儒三教活動勝地,道家(三元宮、顥穹宮)、佛家(清涼台、涌金寺等)、儒家(文廟等)的和諧融合,是一個集宗教、建築、園林、匾聯文化為一體的多元化名山。

自漢唐以來,「彝漢雜處,喜謳歌「的文化氛圍,形成了如今以北方音律、江南韻味和民族古調為特色的通海洞經音樂。

每年在文廟開展的「開筆禮「、「成童禮"、「成人禮」儒家的「三禮」節活動,不但是通海人對儒家文化最好的詮釋,也是對儒家文化的傳承。

厚重的秀山歷史文化孕育了文化通海,每年逢年過節的民族、民間、民俗活動琳琅滿目、豐富多彩。

來源:行攝玉溪

編輯:李靳雅蔣嬋雯 審核:楊雪

玉溪人都在看

盛夏,狂歡峨山火把節!

你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了 請注意簽收!

解答 | 玉溪自然人服務中心可辦理哪些業務?

玉溪日報新聞客戶端

在玉溪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c_NymwBJleJMoPMMG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