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平聲下聯仄的6副極品對聯,才華橫溢,讓人拍案叫絕

2023-08-04     真游泳的貓

原標題:上聯平聲下聯仄的6副極品對聯,才華橫溢,讓人拍案叫絕

懂一點對聯的朋友都知道,對聯是講究「上仄下平」的,也就是說,上聯尾字要求是仄聲,下聯尾字要求是平聲。

那如果反一下,上聯尾字是平聲,下聯尾字是仄聲,這還是對聯嗎?

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上平下仄」的也是對聯。

就像律詩中有仄聲詩那樣,上平下仄的對聯雖然不是主流,但數量也頗為不少。

也就是說,上仄下平的規律只適合對聯初學者,真正喜歡對聯的朋友應當明白,對聯是沒有硬性要求說上仄下平的。(當然,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沿襲著上仄下平的創作習慣。)

恰巧我昨天給大家分享了一副上平下仄的對聯:「左丘明兩眼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

有網友憤怒留言:「小編不學無術,連最基本的上聯和下聯都弄顛倒了,真是讓人笑掉大牙。還有臉讓人讚賞,做夢去吧!」

首先我不是小編,其次我覺得這位朋友是自作聰明,少見多怪。

我是真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上聯平聲下聯仄的6副極品對聯。喜歡對聯的朋友,趕緊收藏吧。

第1副對聯:左丘明兩眼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

很多半懂不懂的朋友,摹寫這副對聯的時候總是會自作主張,硬是要把這副上下聯調個位置,把「趙子龍一身是膽」當上聯,把「左丘明兩眼無珠」當下聯,這樣才符合他們心中的「聯律通則」。

其實,我在昨天的文章已經介紹過這副對聯的背景了。

清代康熙朝辛卯科場舞弊案中,主考官分別是左必蕃和趙晉。

故而對聯用失明的左丘明和有膽的趙雲來嘲諷左必蕃的選人不明與趙晉受賄的狗膽包天。

此聯在當時流傳廣泛,成為考生文人們抗爭的利器,也引發了清代官場的地震。

最終左必蕃被流放,趙晉在牢中畏罪自殺,而兩江總督噶禮也隨之而「噶」。

這樣一副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對聯,如果說它不是對聯,那就有點顛倒黑白,罔顧事實了。

那為什麼「左丘明兩眼無珠」要放在上聯的位置,而不是選擇放在下聯呢?

其實大家隨便想想就知道了,左必蕃是主考官,趙晉是副主考。

孰為上,孰為下,豈非一目了然?排座次是傳統中根深蒂固的一環,清代官場自然不會忘了這個規矩。

先揪左必蕃,後揪趙晉,這是次序的必要,也是擴大對聯影響力的必要。

有人還會問了,既然這樣,那為什麼不換種寫法呢?乾脆別用什麼「兩眼無珠」,這樣就能讓左必蕃呆在上聯而同時保持上聯尾字是仄聲。

還是那個問題,首先,沒有規定說上聯尾字不能是平聲,沒必要強行更換。

其次,沒有比「左丘明兩眼無珠」與「趙子龍一身是膽」更好的典故來類比主考官的罪大惡極,沒有更佳的表述來傳達考生們的憤怒與不甘。

此聯在當時廣泛傳播,更成為歷史的重要見證,正可以說明此聯之不可替代。

如果真按照某些人說的那樣,上聯要仄聲,下聯要平聲,削足適履之後,估計這個對聯就沒有這樣的戰鬥力,沒有這樣的影響力,也根本不可能為後世所知了。

第2副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孤證不立,我們來看膾炙人口的嶽麓書院對聯,同樣是上平下仄的。

掛在人才薈萃的著名書院門口的對聯,居然不是一副合格的對聯,居然沒有一個懂對聯的讀書人看出來這個對聯的瑕疵,居然沒有一個有識之士去摘掉這個不合格的對聯。

這樣的荒謬事情,你敢信嗎?

換言之,只有拋掉「對聯要上仄下平」的偏見,才能解釋嶽麓書院的對聯。

此聯其實是集句聯,上聯「惟楚有材」, 出自《左傳》:「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那為什麼不能將「於斯為盛」當成上聯,把「惟楚有材」當成下聯呢?

首先,「楚」的範圍更大,而「斯」只是大「楚」中的一個小書院。其次,楚之人才眾多,而此處人才更盛,隱有「優中選優」的含義,有「精英中的精英」之意,更好襯託了嶽麓書院的重要地位,顯然更耐人咀嚼。

第3副對聯:白浪起時,浪花拍天山骨折,呼吸雷風;黑雲去後,雲芽拂渚海懷開,吐吞星月。

這個對聯是明代增城神童林子覺為廣州南海神廟所寫對聯。

對聯中存在一黑一白、一陰一陽、一山一海、一動一靜的諸多對比,將南海的浩瀚磅礴與變換萬千寫得淋漓盡致,讓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魅力。

林子覺名叫林暕,生平不詳,沒有什麼功名,卻因為這副對聯而流芳千古。

由於林子覺是個沒有功名的平民,而南海神廟是古代朝廷祭海的場所,所以不少人想要更換南海神廟的對聯,卻都因為南海神廟對聯太過經典,根本比不了而作罷。

晚清大臣同時也是對聯愛好者的張之洞,來到南海神廟的時候,據說也想摘掉林子覺的對聯,換上他自己創作的對聯。

只不過,張之洞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比更好的對聯,大有李白「崔顥題詩在上頭」的無力感,於是乎只能甘拜下風,不敢去摘掉林子覺的對聯了。

此聯流傳百年,如果按照某些人「上平下仄」的規矩,這副「不合格」的對聯早就被別人摘下去了。

至於此聯為什麼是「白浪起時……呼吸雷風」作為上聯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白天的情景。下聯是夜晚的情景。所以上聯與下聯的次序不能顛倒了。

第4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聯同樣是膾炙人口的上仄下平的對聯。而且此聯也運用了自對手法。

也就是說,「得一官不榮」對仗的是「失一官不辱」,而不是與「吃百姓之飯」對仗。「吃百姓之飯」則與「穿百姓之衣」對仗。

此聯乃是清代內鄉縣衙的對聯,作者則是內鄉知縣高以永。對聯極具教育意義,至今仍有諷世價值。

上聯說地方官有很重的擔子,必須認真做事,不能玩忽職守,切不可嫌棄縣官職位太小而不做實事。

下聯說老百姓養育了父母官,父母官要知恩圖報,要愛民如子,不能隨便欺負老百姓。

為什麼「地方全靠一官」要在上聯,「自己也是百姓」要在下聯?

因為畢竟是古代,畢竟是「父母官」的概念,自古以來,官民官民,哪有民在前而官在後的道理?

第5副對聯: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此聯出自明代奇書《菜根譚》,既可以破不少人「對聯不能出現重字」的偏見,也能破上平下仄的偏見。

很多人不懂裝懂,故意把上聯和下聯的兩個「而」字拿掉,以為這樣才符合「聯律通則」,其實是畫蛇添足了。

而如果我們把上聯和下聯次序調換一下,就會發現雅味少了許多,詩味少了許多。

因為這其實是作者步出所見所聞,也因此視角上就先是平視的「疏竹」,然後才是抬頭見天邊的「雁」,所以是不能輕易更換的。

這種由目之所見到抬頭所見的寫法,在詩詞中略見不鮮,已成為一種傳統。

如孫統《蘭亭詩》:「回沼激中逵,疏竹間修桐……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劉長卿《惠福寺與陳留諸官茶會》:「疏竹映高枕,空花隨杖藜。香飄諸天外,日隱雙林西。」

如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李昭象《題顧正字溪居》:「春酒夜棋難放客,短籬疏竹不遮山。莫夸恬淡勝榮祿,雁引行高未許閒。」

第6副對聯:一法不當情;萬緣同鏡象。

這是弘一法師李叔同送給夏丏尊的對聯,上平下仄,卻是文采飛揚,禪心一片,耐人尋味。

當年著名書畫家錢君匋娶妻陳學鞶,讓朋友夏丏尊向弘一大師求一幅婚聯。

夏丏尊笑著說:「和尚的字掛在新房裡,是不是有點不妥啊,還是別讓弘一法師寫了。這樣吧,我找找看,有沒有弘一法師以前的字畫,我送給你一副得了。」

然後,夏丏尊就把這副弘一法師以前送給他的對聯轉贈給錢君匋了。錢君匋得到此聯,如獲至寶,相當滿意。

此聯將禪門的空與緣巧妙融入,心外無法,然而究竟因緣有情,展示一種「已然看空而又無法真正空」的精神境界,體現的是一種佛門與俗世尚未完全隔離的模糊世界,也在某種程度顯示著弘一法師與夏丏尊的精神相通、惺惺相惜之情。

由於我對於禪學了解不多,也就不強作解人,還是請朋友們自己感悟吧。

不過,此聯倒是可以參看豐子愷為南普陀養正院所寫的對聯:「須知諸相皆非相;能使無情盡有情。」

(養正院為弘一法師授意創辦的佛學院。上聯出自白居易:「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有餘。」下聯出自劉禹錫《吟白樂天哭崔兒二篇,愴然寄贈》:「吟君苦調我沾纓, 能使無情盡有情。」)

最後總結一下,上平下仄雖然不是對聯創作的主流,但數量也並不少。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再多舉例子了。

如果大家以後看到上平下仄的對聯,不再武斷判定那是不合格的對聯,那我這篇文章也就沒有白寫了。

失業在家,寫文餬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讚賞、收藏和轉發!1塊錢是情,2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c519c8cecda05a068ab8e2f27bac7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