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我帶了腦子,要不我都以為豐田倒閉了。
9月28號消息,豐田發布8月全球銷量,其相較於去年同期銷量增幅達到9.4%,達到了92.4萬台,今年1-8月豐田汽車全球銷量達到了726萬台,同比增幅達到5.9%。
豐田在國內網絡輿論上的狀態並不好,核心原因是電動化成績不夠出色。
相比於去年同期,其實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雷克薩斯(進口)三家企業的銷量都呈現出了同比下滑狀態,因為動力系統、智能化表現不夠出色,而為了彌補這一短板,日系企業開啟降價策略,穩住了下滑的趨勢。
國內市場的確豐田表現不如去年強勢,但從全球市場來看,豐田依然是強勢增長狀態。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豐田依然是以全球市場為發展核心導向的企業,其版圖極其龐大,立足於全球8000萬量級市場,豐田的統治力、感染力依然不是那些只立足於中國市場的企業所能夠對抗的。
的確,國內的2300萬量級市場很重要,但這不是決定性市場,對於豐田來說,中國市場的小幅度下滑,但海外市場的增量依然非常大。
因為在過去兩年,豐田研發出來了多款新車投放到海外市場,在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市場獲得了增量。
有網友評論,豐田全球市場兩個月的銷量,已經是中國最大企業比亞迪半年的銷量,雖然略顯戲虐性,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按照豐田的銷量推進速度,今年豐田的1000萬量級銷量依然能夠穩穩達成,但國內兩家企業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利潤、銷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電動化轉型依然是豐田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決定了豐田在未來是否在汽車圈還擁有統治能力。
不久前,新任Lexus執行長渡邊隆表示,其將會謙虛向特斯拉學習,因為特斯拉的生產簡化能力是豐田電動化轉型所不具備的,向比亞迪以及特斯拉學習是雷克薩斯未來需要做的事情。
不怕豐田擁有巨大的銷量,只怕豐田在謙虛的偷師學藝,一家龐大的企業擁有簡化思維以及向上學習能力、自我認知,這才值得警惕。
豐田的電動化目標並不誇張。
按照規劃,豐田將會在2025年將電動化的產量提升到2024年目標銷量的三倍,要知道豐田2024年的電動化銷量目標是19萬台,這隻占到千萬銷量的1.9%,所以在未來兩年中,豐田的重心依然是燃油版車型。
即便是在2025年的預計銷量提升到60萬台之後,豐田的電動化產品占有率也只有可憐的6%。
為什麼?
不是全球所有的市場都能和我們一樣擁有恐怖的電動化需求,比如說東南亞、澳洲、中東市場以及日韓市場的電動化需求其實非常弱,即便是在歐洲以及北美市場,電動化的接受程度也是批次推進。
以電車推進速度比較快的北美市場為例,其今年上半年電動車銷量占比只有整體的7%左右,而這個市場最大的掠奪者是特斯拉品牌,所以豐田面對不同的市場需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這是全球企業良性、長期發展必須要做的事情。
單純意義上的電動化不能代表什麼,銷量才能反映出一家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在需要電動化的市場中努力做好電動化,在不需要電動化的市場中對燃油、混動市場做好運營。
目前來看,中國的電動化依然是豐田的短板,雖然豐田已經和比亞迪聯手研發產品,但很遺憾並沒有成功,不過從長線規劃來看,豐田在中國市場依然擁有很大的斡旋空間。
一方面,其制定了標準的2025年電動化發展策略,60萬銷量不算多,但中國銷量畢竟只是豐田全球銷量的一小部分,不是決定市場,另一方面,豐田擁有數據可觀的盈利率,還能通過不斷的降價來獲得發展空間,這也是為何在國內電動化滲透率已經超過35%的大背景下,豐田依然能夠穩住下滑的速度。
畢竟,中國乘用車市場大群體中,不是所有人對電動化都有必要的出行需求,可靠、耐用、經濟依然是這部分人的需求,只要價格到位,豐田的國內市場還是有很大的保留空間。
總而言之一句話,豐田生存的土壤是8000萬量級的全球市場,而國內大多數企業,是在2300萬市場中爭得你死活,土壤空間不一樣,收成自然也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