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重慶土地市場升溫,一些房企拿了高價地塊,下半年不少項目紛紛面市。
那麼在當今市場相對不太景氣的情況下,這些項目會採取何種策略?是低價搶客,還是高價入市,抑或是乾脆延緩推盤?
搜狐焦點重慶站記者通過採訪,幫你了解最新房地產業界動態。
樓面地價攀升,上半年10宗地塊樓面地價過萬
今年上半年,重慶土地市場經歷了一波火熱行情。尤其是春節後掀起了一股搶地浪潮,3、4月驟然升溫上漲,5、6月則略有回落。
據中指院的研究數數據顯示,上半年重慶土地成交體量重新回到全國前列,宅地成交建設用地面積533.15萬方,排名全國第二。上半年推出的樓面均價,每平方米同比都增加了1000元左右。
另據戴德梁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整個上半年,重慶主城成交土地樓面地價過萬的共有10宗,其中6宗位於兩路組團中央公園板塊。而地處大渡口的一宗地以樓面地價10066元,處在九龍坡灘子口的一宗地以樓面地價13549元成交,更是讓整個業界為之瞠目,感嘆「讓人看不懂了」。
據了解,上半年一些土地熱點板塊,如中央公園、西永等板塊,樓面地價不斷刷新記錄。其中,中央公園攀上10000多元,蔡家、西永走上7000多,水土站上6000多,對於業界已經不稀奇。
房企最快拿地四五個月銷售,銷售「有撐死的有餓死的」
據介紹,隨著房地產行業開發節奏加快,近兩年按照開發企業的「標準動作」,拿地後通常6個月銷售示範中心出來,8個月開盤。也有的項目快的4個月示範區出來,6個月開盤。
保億地產重慶公司副總經理唐毅強介紹,上半年購地項目已有不少已入市。比如,在蔡家板塊,保億今年2月拿地,7月、8月便已兩次開盤。他說,「我們的策略是推盤量減少,推盤頻次提升,目的是保持市場熱度。」
金科的蔡家項目,3月底拿地,至今也已經兩次開盤。融創兩個項目也已推出。融創4月拿地,僅用4-5個月的時間就開盤入市,可以說速度最快。
目前市場形勢相對不好,房企是否可以拖延上市?重慶房地產業界資深人士張鑫認為,每個房企都有外債,年底正迎來還債高峰,競爭壓力會更大。
他說,很多房企總部不在重慶,為了做大銷售鼓勵拿地,拿地後必須快速銷售回款,否則總部老闆不會拿錢讓你玩。
張鑫指出,「目前市場形勢不理想,這一波高地價房源生不逢時,入市面對相對冷的市場,去化肯定會受阻礙。」
目前市場面臨整體市場的冷淡,總體形勢不如去年那樣賣的好,但有撐死的也有餓死的。目前新推樓盤平均去化率在70%左右,但其中也有高於90%的,有的還要找關係才能買到。比如國賓壹號、融景城就賣得很好。還比如蔡家的保億和金科。金科3月拿地,樓面地價7300,住宅均價都賣到了14000元,比周邊房價還高出三四千。
也就是說,能否獲得市場,除了價格,還取決於項目的地段、品牌、環境等多種因素。
逆境下如何入市?開發商如何應對市場困局?
高價地入市,肯定比不過周邊低價拿地項目,房企該採取什麼策略?
葛洲壩公司投資部負責人嚴鋮認為,現在面市的項目,不少還是去前年拿的地塊。高價拿地項目推盤有些是虧起的,以大學城某項目為例,拿地7000多,售價11000元。現在肯定是虧起的,但它考慮的是以後,後期還有十多萬方。
他認為,「應採用低開高走推盤方式。更多企業考慮的是加快現金流速度,先收回一定投入。現在看重的是現金流而非利潤。」
而唐毅強則認為,高價地政府還是允許有一定利潤,前期不可能虧起賣,樓盤上市房價起步就高。
他說,「目前新開項目很難低開高走,因為政府管控價格,後期不可能想漲多少就漲多少。現在只有平開平走,行情好了高起走,行情不好就平起走。加上現在拿地地塊規模都很小,銷售周期都相對不長,沒有條件讓你低開高走。」
張鑫指出,「今年上半年拿的地塊,後四個月會陸續出來。可以說這些項目生不逢時,入市時市場不熱。」那麼,如何破局?
他說,「首先要取決於大的市場環境會否調整,其次取決於房企的營銷打法,傳統的做法是採取恰當的價格策略,小步快跑。」
他說,下個月舉行房交會,如果政府拿出優惠,房企也推出優惠,有可能刺激市場,重慶市場有望迎來小陽春、樓市翹尾的機會。因為市民也普遍認識到,地價在不斷上漲,大幅下跌是不可能的。
唐毅強認為,「高地價將拉升高房價,銷售只有慢慢走,用時間來換空間。」
目前市場上的類似例子比較多,比如石橋鋪某項目去年樓面地價11727元,現在樓盤銷售單價達到3萬多。在茶園板塊,融創九闕府也已入市,售價17000元。據說,後面拿地的北大資源、首創樓盤單價將在2萬以上。金科鹿角項目也出來了,售價高達17000元,而在此之前,周邊項目樓盤單價也就在12000多元。
他認為,高地價項目與周邊低價地項目相比,低價地項目性價比更高,在這一點上高地價沒法相比,低地價項目客群量更大。他說,「高地價項目只有在品質配置上,打造更高端產品,依靠高品質來贏得市場。雖然高地價項目銷售速度慢,但隨著時間推移,購房者對產品品質疊代會有需求。」
他說,「關鍵的還是開發商要在產品上下功夫。面積不一定做大,材料一定要好,品質做上去,檔次提升才能賣出溢價。」
受資金約束拿地熱情下降,相比外地房企對重慶更樂觀
進入下半年,重慶土地市場相對較冷,一些地塊呈現掛牌價出讓或低溢價率出讓的現象。
嚴鋮認為,開發商拿地熱情減少的原因是面臨嚴峻的資金問題。近一段時間國家控制開發貸,嚴控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
他說,「最近一個時期,開發企業的主要任務是保證資金流充足,減少不必要的貸款,努力抓銷售,促回款。」
另一方面,近一時期政府通過精準研判市場,摸准開發企業心裡預判,控制起拍價,來把控土地溢價率。
比如中央公園地塊出讓,一塊限定項目戶型面積需在180平米以上,一塊需在120平米以上。這也可以看出,政府希望房企在中央公園項目打造上提升檔次、作出品質。嚴鋮認為,這也是中央公園板塊的一大利好。
後市不看好會否影響企業拿地熱情?張鑫認為,即便市場不樂觀,最近龍湖、保利、香港置地等大房企還在持續拿地。他說,大房企必須依託更多的後續儲備,才能實現銷售任務逐年增加的發展目標,加快拿地頻率是必須的。
嚴鋮認為,儘管樓市形勢沉迷,但房企對重慶市場的前景還是相對看好。他說,全國房地產企業前30強中,除了兩三家基本上全進入重慶,這說明了重慶城市的戰略定位得到了全國地產同行的看重。
同時,重慶巨大的市場也讓地產界不容忽視。近些年重慶土地成交、房屋成交多年在全國居首位或名列前茅。
重慶房價從2016年底至2018年,出現了房價的大幅補漲,其中原因在於外來房企對重慶本地市場的影響,大量外來投資客對重慶樓市價格窪地的發現,還有重慶本地人消費力的釋放。
正因為這些因素,才激發眾房企在土地市場競逐,哪怕是高價地也要爭搶。
他指出,「相對於眾多一二線城市,重慶是一座房地價差比較低的城市,在這裡適合房企控利潤、走現金流。在重慶市場可以做規模,做流量,適合深耕。」
嚴鋮還認為,「在重慶房地產市場,對於房企來講,上半年拿地項目沒有那麼悲觀。只要房企市場定位沒錯,找准客群,銷售一般不會有大問題。」
搜狐焦點重慶站 亦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