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西漢四位名將,誰的功績更高?

2019-09-15     鄉土

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是西漢盛名一時的武將。他們皆為西漢王朝的安定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命運不同,所獲殊榮各異,這不僅因他們的戰績不同,也與他們的機遇和性格等因素息息相關。

(一)周亞夫

周亞夫,(公元前199-前143),西漢開國名將周勃次子。西漢文景時期的著名將軍。他對西漢王朝有兩項重要的貢獻:第一,匈奴犯邊之時,時任河內太守的周亞夫,駐軍細柳,嚴明紀律,治軍有方,對抵禦匈奴的進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便是平定七國之亂,也是周亞夫最大的貢獻。漢景帝三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亂。周亞夫被升為太尉,主管此次叛亂的平定。在平定叛亂過程中,周亞夫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和謀略,採取高超的用兵之道,利用三個月的時間,擊敗了七國進攻,砍下了吳王之頭,平定了七國叛亂,維護了西漢王朝的統一。

(二)李廣

李廣是將門世家,先祖為秦朝時的將軍李信。李廣為西漢景帝和武帝之時的重要將領。曾在周亞夫的指揮下參與過平定七國之亂。隨著漢武帝時期與匈奴之間的戰爭日益激烈,李廣的作用也日漸突出,他的主要功績在於領兵與匈奴交戰,自少年出征直至去世共與匈奴交戰七十餘次。

實際上,李廣一生雖然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往往因時運不濟,歷經坎坷,未被封侯,最終被迫自殺。有意思的是,李廣身後,世人對他的評價卻十分高。司馬遷曾用「桃李不言,下子成蹊」評價他的人品。葉適曾評價李廣「李廣自用兵,人所不及。」後人又有詩云「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些均是對李廣其人的讚美,李廣也因此名氣很大。

(三)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第二位皇后衛子夫的弟弟,也就是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一生功績卓著,拉開了漢匈戰爭中反敗為勝的序幕,先後七戰七捷,先是領兵在龍城取得大捷,此後收復河朔,奇襲高闕、二出定襄、遠征漠北。他不僅功勳卓著,而且人品極高,禮賢下士,待人寬厚,贏得了很好的名聲,終其一生,所獲殊榮頗多,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四)霍去病

霍去病同樣是漢武帝時期十分著名的將領。他是衛青的外甥,也是霍光的兄長。霍去病此人英勇善戰,曾隨衛青與匈奴作戰,斬殺單于祖父和叔父,功冠全軍,因而被封為冠軍後。

此後,參與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封狼居胥山,官至大司馬。霍去病曾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志,可以說,擊敗匈奴是霍去病畢生的目標。不幸的是,霍去病英年早逝,去世之時僅24歲。

通過對以上四位將軍的生平分析,可以了解到周亞夫是西漢最早的將領之一,他有用兵之謀,維護了西漢王朝的統一,也為抵禦匈奴打下了基礎,是西漢王朝中不可忽略的人物。但他高傲自持的態度,使得自己終招禍患,含冤致死。

李廣一生戎馬疆場,與匈奴交戰七十餘次,李廣與匈奴對戰之時,正值匈奴勢力極盛,所以兵敗之事常有,以至於李廣的一生也鬱郁不得志,最終被迫自盡,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不逢時,故造成了如是結局。

衛青是此四人之中命運最好之人,當然也與他溫和敦厚的性格相關,漢匈戰爭反敗為勝自衛青始,七戰七捷的功績也可以稱得上是空前絕後了。無論是機遇、性格還是能力、為人,衛青均占盡了先機,所以他的功績應該是最高的。

霍去病則較為可惜,年少之時便被封為冠軍侯,其勇謀不下於衛青,其功績也值得稱道。可悲的是去世的過早,沒能完全一展雄風。

實際上,無論是誰,都是西漢不可或缺之人,沒有他們,西漢難以統一,難以穩定。孰輕孰重,自待後人論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K_WNm0BJleJMoPMUuu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