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海鷹:7年時間幫11位烈士找到「家」

2020-01-09     聊城新聞網

銘記歷史,英雄烈士不容忘卻!

在聊城退役軍人事務局,有這麼一人,7年來,輾轉全國各地,打過無數次電話,寄出無數封信,只為送英魂回家。他就是聊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魯西北革命烈士陵園主任艾海鷹。

一場經歷萌發一個念頭

2012年清明節前夕,山西省襄汾縣市民段鐵良在妻子和侄子的陪同下,帶著當地民政局的介紹信,來到魯西北烈士陵園,祭拜埋葬這裡的叔父段永年。段永年1940年離家參加革命,從此杳無音信。經過段鐵良與父親兩代人的苦苦尋找,最終得知叔父埋於位於聊城莘縣的魯西北烈士陵園內。當段鐵良站到叔父墓前時,淚水再也抑制不住地流了下來。他們按照山西鄉間的風俗對叔父進行了隆重祭拜,並把來時在祖父母墳上帶來的一包土,撒在叔父圓形的墳墓上,讓祖父母永遠陪伴著叔父,這時,已經距段永年犧牲69年。

這一場景讓陪伴一旁的艾海鷹深受感動。也正是這一經歷讓艾海鷹萌發了為還沒有找到「家」的烈士尋找親人的念頭。艾海鷹說,在聊城魯西北烈士陵園裡,埋葬著925位為抗日戰爭犧牲的烈士,但遺憾的是,有百分之八十的烈士沒有親人前來祭奠,他們的介紹資料很少,有的只有名字,連籍貫信息都沒有。

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艾海鷹和同事向烈士籍貫地民政部門及各級陵園發出尋找信息,但是,限於傳遞方式落後,只能通過書信和電話進行。艾海鷹和同事不得不擠出時間,直接到有線索的烈士家鄉尋訪烈士足跡。雖然辛苦但好消息也不斷傳來,艾海鷹和同事們陸續為多個烈士找到了家。

一次偶遇成就一個項目

2018年年初,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峽陽鎮江汜村黨支部書記官昌彬一行三人來聊城尋找曾經在這裡戰鬥生活的老紅軍黃土金。快下班的時候,他們來到聊城民政局,正好碰到艾海鷹,得知來意後,艾海鷹熱情接待了他們,並答應一定會盡全力幫助尋找,但需要時間。晚上,艾海鷹請吃飯,素昧平生聊城人的熱情感動得福建客人流淚不止。

兩個多月後,艾海鷹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通過各種渠道,終於找到老紅軍黃土金的下落,他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了福建的官昌彬。原來,峽陽鎮江汜村曾有19位村民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黃土金是其中一位。找到黃土金烈士的下落,也為當地蘇維埃舊址保護項目立項提供了必要的歷史資料。

2018年11月,艾海鷹受邀參加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入延85周年暨革命蘇區紀念館開館等系列活動,參觀了烈士故居、紀念館開館儀式,和老紅軍親屬及當地群眾親切交談,場面熱烈、溫暖、感人……

七年往復只為一個初心

2019年12月5日,艾海鷹一行3人又驅車來到河北省大名縣,繼續找尋烈士信息,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和當地村委及一些老人們詳細交談,經過艱苦細緻的努力及身份落實,終於又為郝文林、韓國保等6位烈士找到了家,收集到烈士的相關信息。截至2019年底,艾海鷹與同事們已經先後為十一名烈士找到了家。

七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個過程中,艾海鷹等人遇到過不少難題,溝通困難、道路難走等,他們都堅持了下來。「印象最深的就是去河北涉縣的窯門口村,我和黨史辦專家吳銀居等人自行駕車前去。山路非常陡峭狹窄,兩邊沒有護欄,一旦掉下去就是萬丈深淵。想想真是後怕。不過,想到能夠為英烈做出點貢獻,再難也值。」

艾海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快到退休的年紀,但這項事情他會繼續做下去,不為別的,只為讓壯烈犧牲在魯西北大地上這些革命者們的英雄事跡能夠世世代代流傳下去。(記者 馬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IGniG8BMH2_cNUgVw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