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偷渡事件的反思,中國人生活水平在全球位置,外國真的好嗎

2019-10-28     騎驢微觀世界

39個亞洲人偷渡死亡在冷藏車的事件震撼了中國和英國。

最初的報道是說這些都是中國人,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人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越南人,並且到目前為止,國內沒有任何家屬發聲,倒是越南家庭在不斷報案家人失蹤,是中國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相信過幾天就會完全確認。

剛開始看到報道說39個死者全部都是中國人,很多人有點吃驚的。

英國偷渡事件的反思,中國人生活水平在全球位置,外國真的好嗎?

因為正常來說,按照數據推算,一旦人均GDP差距縮小到四五倍左右,從中國偷渡出去打工在經濟上就不太划算了。

大陸和台灣就是很好的例子,十幾年前台灣新聞上大陸偷渡客可是熱門新聞,台灣還因此建了很多收容所專門收容大陸偷渡客,然而到2010年偷渡新聞就已經很少出現在台灣的媒體報道裡面了,偷渡基本停止了。

當時大陸和台灣的人均GDP對比就是四倍多(4524.06 USD 對比19261.67USD)左右。

而我國和歐美日已開發國家比較的話,2018年我國人均GDP是9635美元,今年預計差不多1萬美元。

而已開發國家的人均GDP門檻是2萬美元,我們把對比的標準提高點,按照已開發國家人均4萬美元計算好了(日本2018年就是3.9305萬美元),差不多就是我們的4倍。

大約四倍左右的人均GDP倍數,那麼現在中國人偷渡去已開發國家顯然就不那麼划算了。

歐美日已開發國家普通人的收入中位數,換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就是1.5萬-2萬一個月,例如隔壁香港人2018年月薪中位數就是1.75萬港幣,差不多1.6萬人民幣。

在歐洲,英國是收入還可以的國家了,2018年人均GDP 4.256萬美元,是我國的4.42倍,

按照9.12匯率再換算成月薪,英國普通人也就是大約2.08萬元人民幣一個月。

假設打黑工能夠達到英國社會的中位數水平,那麼月入就是2.08萬人民幣,一年二十多萬人民幣,看起來似乎還可以,然而付出的代價卻非常高,

一個是高額的中介偷渡費,導致頭兩年基本要用來還債,而一旦不小心這兩年間被警察查到並且遣返,那就完全白乾了。

一個是勞動風險,打黑工意味著缺乏議價能力,有可能會遭遇超低薪水,超長勞動時間和拖欠工資,尤其是當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找工作更沒有那麼容易,偷渡者被僱主欺負的新聞並不鮮見。

一個是物價成本,一年掙二十多萬,但是當地物價更高,即使在吃和住上面省吃儉用拚命省錢,萬一生病又是高額支出,歐美日已開發國家如果沒有醫保,是不存在國內看個感冒幾十元就能搞定的好事的。

一個是情感成本,你沒有身份是沒有辦法坐飛機回國的,只能黑在當地長期不回家,那麼準備幾年不回國呢?三年是肯定不夠的,剛剛把債務還清沒多久,五年也是不夠的,攢的錢還不夠多,那麼準備八年甚至十年不回家?二十多歲出去打黑工,一直不找對象結婚?

最後是機會成本,這個更為重要,

人均GDP一萬美元只是中國全國平均水平,如果願意離開家鄉提高收入,完全可以到國內收入比較高的大城市打工,像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人均GDP已經2萬美元,已經接近了希臘,葡萄牙等入門級已開發國家的水平,已經進入已開發國家人均GDP的門檻了。

你在北上廣深送個外賣,好好乾5000-1萬元的月薪也是可以達成的,還不用支付任何偷渡費用,想回家也就是坐個高鐵,平時的打折機票幾百元人民幣,比從歐美飛回國便宜多了,更何況國內薪水還在漲,出去十年付出太多,回來一看滄海桑田。

也因為此,在中國和已開發國家收入差距大幅減少的的情況下,國內的各種非法出國勞務中介,要想吸引國人出國務工,也就是必然誇大國外的收入水平。

我們要牢牢記住,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普通人收入中位數水平,普遍就是一個月1.5萬-2萬人民幣,你看到的出國勞務中介,幾乎所有的廣告都是必然月入在2萬以上,3萬以上,這是高於當地中位數水平的,這要打個大大的問號,更何況小型公司是基本在歐美日拿不到工作簽證的名額的,千萬不要輕易的就支付動輒數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中介費。

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世界到底是什麼水平?

在全球被CIA(中央情報局)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雙重認定的30多個已開發國家以外,未來僅有中國,匈牙利,波蘭,巴拿馬四個國家有比較穩妥的希望邁入已開發國家行列。

也就是說,總體來講,現在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全球看來僅次於已開發國家,

在發展中國家屬於第一流水平,實際上,不少國人出去旅遊之後發現,有的所謂的發達經濟體,也就是在發達經濟體中處於入門水平的國家,會讓人產生一種「原來生活水平也不過如此,並沒有感覺比中國好多少,很多地方還不如中國」的感覺。

也就是說,我們要有信心,我國國民生活水平僅次於已開發國家,但是又領先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少數三四個國家一起位於全球發展中國家最高生活水平狀態,是我國國民生活水平在全球的基本情況,這是符合事實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能經常看到各種文章,列舉一些數據,

例如「只有1.3億中國人有護照,只占人口9%」,「10億中國人沒有坐過飛機」,「賣便宜貨的拼多多銷售火爆逆勢崛起」「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中國人僅4%具有本科學歷」然後說「這才是真實的中國」。

中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還應看到,中國人遠沒有那麼富裕,數字是真實的,也是殘酷的。

很多東西,我們想當然的認為已開發國家的國民肯定是覆蓋面100%,其實這是錯誤的大部分美國人也從來沒有出過國,儘管美國人收入可是世界前十,人均6萬多美元。

同樣的還有日本,大部分日本國民也沒有護照,從未出過國,是不是很意外?

已開發國家裡面,倒是歐洲已開發國家護照持有率較高,不過他們國家小,出國和我們出省一樣。

「10億中國人沒有坐過飛機」,這個數據是估計值,但是我認為大致是準確的,因為2018年全年中國民航運輸旅客人次為6.1億人次,考慮到有的人是乘坐往返的航班,還有境內的外國人士,以及有飛行多次常旅客,因此實際乘坐人數估計差不多2億人,考慮到歷年乘坐過飛機的人數,因此14億中國人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這個估計值並不離譜。

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中國高鐵全世界最發達,占了全球的70%以上,美國就沒有高鐵,歐洲雖然有但是也不如我國密集,歐洲人很多情況下乘坐火車實在是太慢。

所以沒有坐過飛機不等於一定坐不起飛機,而是因為高鐵的風流,以及可能是因為機場基礎設施沒有跟上。

其他類似的還有「賣便宜貨的拼多多銷售火爆逆勢崛起」

這和「中國只有1.3億人有護照」,「中國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是類似的,

說明中國還存在大量低收入低消費人群,而這個「低收入低消費人群」現象,在全球所有國家都存在,無非已開發國家比我國少些,發展中國家比我國多些。

在已開發國家,同樣存在大量低收入低消費群體,參考美國黑色星期五(美國版雙11)的時候,普通消費者的瘋狂程度即可。

美國消費者在黑色星期五因為爭搶廉價打折商品,而互相推搡,辱罵,搶奪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

我們在看待我國問題的時候,往往缺乏橫向比較的思維。

因為我們經常性的默認國外肯定就沒有這個問題,或者國外在這個問題上做的肯定比中國好,典型的就是我們萬萬沒想到美國人和日本人大部分也沒有護照沒有出過國,另外默認國外似乎就沒有低收入低消費人群,實際上全球大部分貧困人口都在外國,而不是在中國。

還有就是「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

這個又是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義搞錯的典型例子,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4336元,增長8.6%,人均每個月就是2028元,然而什麼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呢?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

你繳納的個稅以及社保,顯然不屬於你的可支配收入,而中國2018年的社保和個稅基金收入就高達六萬多億人民幣。

其次是家庭所有人一起計算,包括全職媽媽,老人,小孩和失業人員。

我們在看待我國的發展和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樹立橫向比較的概念。

這樣才更可以更為客觀的看待事物,做的好不好,比一比就知道了。

長久以來在我國國民中形成的一個思維定勢,就是

如果這件事情中國做的不好,那麼國外一定做得好;

如果這件事情中國做的好,那麼國外一定做的更好。

而現實中的世界卻是:

如果這件事中國都做的不好,那麼往往大部分的外國也肯定做的不好;

如果這件事中國做的好,那麼往往大部分外國沒有中國做的好。

提起中國人的國民素質,我國老百姓往往腦海里第一浮現出來的是中國人素質低。而提起外國人,我國老百姓則往往腦海里第一浮現出來的是「高端人才」,「素質高」。

其實在現實中,中國國民素質是優於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也就是比絕大多數外國人要好。

以來華外國留學生為例,在華學習人數不過區區50萬人,而且是本科,碩士,博士高學歷人士為主,然而我看過的新聞報道,就有:火車霸座,在大街上違法騎行還公然推搡警察,逃票,夜晚大聲喧譁,地鐵吃東西,地鐵脫鞋,地鐵一個人躺幾個人的位置,騷擾女生被遣返,組隊偷竊東西,課堂上講經,打車不給錢,謊稱自己來自英語國家欺騙學生家長當外教,非法打工等等

你會發現,在部分中國人中存在的素質問題,即使在國外高學歷人士中一樣存在,而且也為數不少。

一橫向比較,自信心往往就出來了,對世界的認識也就更加客觀了,也能衝擊和瓦解我們頑固的外國好中國差的舊有觀念,是我們需要養成的思考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BNPFG4BMH2_cNUgkV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