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中的第1個叛逆期,父母做好這2點,比吼1000句還管用

2019-07-26     蘭芝媽咪

小孩子不聽話是最讓家長感到頭疼的,說了千句萬句,抵不上他的一句「我不願意」,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青春期才到了叛逆的時候,不聽家長的管教,實際上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經歷了人生的第1個叛逆期,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最近一段時間,欣欣媽感到十分頭疼,本來孩子是十分聽話懂事的,媽媽說什麼孩子都會很乖的照做,兩歲的欣欣讓媽媽覺得十分暖心,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這種情況完全變了樣子,欣欣變得不聽話,而且經常和媽媽作對,例如,外出回家的時候,明明個子很矮不能開門,但卻非要自己拿著鑰匙插到鑰匙孔里。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非常暴力的搶人家的東西,可是別的小朋友要玩他的玩具,他卻一點都不願意,一把就搶了過來。晚上說什麼都不上床睡覺,鬧到十一二點還精神的很,可媽媽卻已經筋疲力盡。諸如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欣欣媽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原本非常聽話的一個孩子,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會經歷人生的第1個叛逆期,不少媽媽都會有欣欣媽一樣的經歷,這是很正常的情況,下面我們來說說孩子在第1個叛逆期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第一,會故意和家長作對

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他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所以會故意和家長對著干,例如家長讓他們睡覺,他們卻非要玩玩具,下雨天媽媽不讓他們外出,他們卻非要出去,弄得濕淋淋的才肯回家。這樣的情況在兩歲左右的孩子身上是比較常見的。

第二,不願意分享

兩歲的孩子開始有了物權意識,他們認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東西,例如在外面玩耍的時候,如果自己的車子或者玩具放到很遠的地方,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拿過來,或者是小眼睛不停的盯著自己的東西,生怕被別人拿去,一旦有人動了自己的玩具,他們會一把搶過來,這說明在他們心裡,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可以分享給別人,一定得保護好自己的東西。

那麼面對叛逆期的寶寶,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理解寶寶的行為

有些媽媽對寶寶的行為十分不解,更不知道為什麼原本聽話的孩子會突然變成了一個小混蛋,不過媽媽仍然要理解寶寶的行為。例如,媽媽讓寶寶將玩具分享給別人,但寶寶卻並不願意分享,這種情況讓寶媽覺得十分尷尬,繼而很可能會大聲的訓斥寶寶,或者把寶寶手裡的玩具搶過來給其他的小朋友,媽媽這樣做實際上會傷害到寶寶,面對寶寶不聽話的行為,媽媽應該理解,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分享的話,媽媽則不應該強迫孩子分享,應該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或者是回到家之後再跟寶寶講一講分享的意義,如此這樣做才能讓寶寶更好的接受,如果媽媽只是大吼或者是太過強勢,只會讓寶寶的安全感得不到滿足,或者導致他們內向、不信任自己的媽媽。

再比如,在寶寶不想睡覺的時候,媽媽也不要大吼寶寶,可以抱一抱寶寶,哄一哄寶寶,輕輕的安慰他們,或者放一些輕音樂讓周圍安靜下來,給寶寶營造一個好的睡眠環境,也許他們就很容易入睡了,如果媽媽用大吼的方式來對待寶寶,即使寶寶乖乖的睡去,也讓他們覺得不開心。

第二,給寶寶補充營養

寶寶在叛逆期的時候,他們大腦需要更多的營養,所以媽媽一定要注重營養的補充,例如DHA,乳鐵球膜等等,都是幫助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營養成分,媽媽可以選擇添加這些營養成分的奶粉,或者是通過日常飲食幫助寶寶補充這些營養。

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叛逆期是十分重要的,千萬不要用大吼的方式,那樣只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也不利於性格培養,媽媽應該多多理解寶寶,站在寶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寶寶才更願意接受媽媽,聽媽媽的話,如果只是一味大吼的話,只會讓寶寶叛逆情緒更加明顯,大家認為還有什麼樣的好方法可以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叛逆期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9MgMWwB8g2yegND_k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