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酒醉後嘔吐的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嘔吐之後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醒酒作用,但實際上,仍然十分難受。不僅僅是醉酒後嘔吐讓人難受,暈車後嘔吐一樣讓人難受,就算不是醉酒,也不是暈車,就是一般的疾病引起的嘔吐,也依然讓人十分難受。所以,不要小瞧嘔吐給身體健康帶來的傷害。
對於嘔吐的治療,早在東漢時期的醫聖張仲景就留下了一些經典名方,其中尤以小半夏湯最為著名。小半夏湯的藥物組成很簡單,全方僅由「半夏一升,生薑半斤」兩味中藥組成,具體使用方法是,將這二味中藥,用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現代用法的常用劑量是,半夏20g(先煎),生薑10g。煎煮時,先煎半夏30分鐘,再將生薑放入,然後再煎30分鐘。對於半夏來說,先煎久煎,可以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
對於小半夏湯的主要方證條文,在《金匱要略》中講了三條,第一條也是最主要的一條,大致是這樣說的,「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第二條,大致是這樣說的,「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第三條,大致是這樣說的,「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從這三條可以看出,醫聖張仲景運用小半夏湯,主要以治療痰飲內停、胃失和降所致的嘔吐噦為主。
小半夏湯的主要作用是專門治嘔,因此被後世醫家認為是治嘔祖方。全方以半夏燥濕化痰,以生薑辛散開結,而且這兩味中藥都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因此,聯合用藥,可以使飲去結開,胃氣和降,則嘔自止。原方所述的煎服方法,用「用水七升,煮取一升半」,意思是需要濃煎、久煎,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是半夏久煎可以降低毒性,第二個是加強半夏生薑蠲飲降逆的作用。
那麼,小半夏湯就這麼兩味中藥,它的配伍究竟有什麼秘訣嗎?全方以半夏為君藥,半夏辛溫,具有燥濕化痰滌飲、降逆和中止嘔的作用;以生薑為臣藥,生薑被譽為「嘔家聖藥」,具有「降逆止嘔、溫胃散飲」的作用;以生薑為佐藥,兼以為佐,主要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雖然僅僅兩味中藥,卻能起到祛痰逐飲、降逆和胃的妙用。小半夏湯的出現,為後世醫家在治療痰飲嘔吐或者胃氣上逆等病症,提供了寶貴經驗。
實際上,小半夏湯不僅是止嘔的組方,也是治療痰飲的組方。有學者指出,小半夏湯其藥不過半夏生薑二味,看來似乎平淡無奇,細繹其旨,二味藥中,祛痰滌飲,止嘔降逆俱備,實為治痰飲之祖方[1]。還有學者指出,小半夏湯原方是治多種嘔吐的祖方,原方藥味不變進行加味,可治療停飲性嘔吐,少陽病嘔吐,胃寒嘔吐,熱利乾嘔,肺脹,奔豚氣,腹滿,崩漏,產後中風,梅核氣等疾病[2]。不難看出,小半夏湯的妙用,還不止是治嘔、治痰飲那麼簡單。
半夏與姜,不僅僅是小半夏湯這麼簡單,在醫聖張仲景的傳承重,僅僅由半夏與姜這兩味中藥組成的方劑就有三個。半夏與生薑組合是小半夏湯,半夏與生薑汁組合就是生薑半夏湯,半夏與乾薑組合就是半夏乾薑散。誠如當代醫者吳連義所說,「若胃有停飲失於和降嘔而不渴、心下痞,則以生薑半夏相伍散飲降逆和胃止嘔;若中焦寒飲波及胸中,飲阻陽氣而似喘非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煩悶者,則以生薑汁半夏相伍,辛開散結舒展胸陽;若胃氣虛寒,寒飲上逆,乾嘔吐逆吐涎沫者,則以乾薑半夏相伍,溫中降逆止嘔」[2]。這也充分說明醫聖張仲景在遣方用藥上,相當的靈活。
生薑半夏不僅僅是小半夏湯的全方配伍,更是一個臨床常用的中藥藥對。生薑與半夏組成的藥對,有學者認為,主要有「散寒化飲、降逆止嘔,和胃降逆、散水消痞,溫陽散結、豁痰開竅」等作用[3]。對於半夏生薑藥對的臨床運用,也有學者指出,可治各種嘔吐、寒嘔為宜,治脹滿證、以濕盛者為宜,治咳喘證[4]。當然,對於半夏與生薑的配伍,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生薑可監製半夏之毒,誠如《醫學啟源 》中所說:「古無製藥之法,凡方有半夏者必合生薑用之,正取其克制之義」。
對於小半夏湯來說,醫聖張仲景不僅將它作為一個獨立方劑,更是作為多個方劑的常用藥對,使得這兩味中藥有著極其寬廣的舞台。而且歷代醫家對小半夏湯以及小半夏湯的衍生方有著很好的運用,即便是現代藥理也對方中兩味中藥做過較為深刻的研究。只是,對於小半夏湯的藥理研究卻比較少,目前來看,小半夏湯主要通過調節胃排空,抑制小腸蠕動[5],促進胃排空和腸推進,降低胃動素水平,影響催吐中樞[6]等來實現止嘔的藥理作用。也就是說,目前對於小半夏湯的藥理研究僅僅停留在鎮吐方面。
但是,小半夏湯所含的半夏和生薑,任何一味中藥的藥理作用都十分強大。藥理研究表明,生薑和半夏有著一些共同的藥理作用,比如鎮痛、鎮靜、抑菌、止嘔、抗潰瘍、鎮咳、祛痰、抗腫瘤、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而不同的藥理作用中,生薑另有解熱、抗炎、催眠、抗驚厥、促進胃液分泌、保肝利膽、強心、抗血栓形成、抗腦缺血、抗運動病等藥理作用;而半夏另有抑制胃液分泌,抗腹瀉,散結消腫,抗生育,抗早孕,抗心律失常,抗炎等藥理作用[7]。由此可見,對於小半夏湯的藥理研究,不能僅僅局限在止嘔方面,最起碼對於生薑與半夏在鎮痛、鎮靜、抑菌、止嘔、抗潰瘍、鎮咳、祛痰、抗腫瘤、降血脂、抗氧化等共同的藥理作用領域,應該加以廣泛探索與研究。
對於小半夏湯的現代臨床應用,其實也主要集中在止嘔方面。比如用小半夏湯來治療神經性嘔吐[8];妊娠嘔吐,急性心梗嘔吐,化療後嘔吐[8-9];胃失和降所致的嘔吐,胃腹脹滿引起的嘔吐,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嘔吐,肝陽上亢引起的嘔吐,頑固性嘔吐[9]。也就是說,小半夏湯的現代應用,用一句很簡單的話說,那就是小半夏湯可用於治療痰飲嘔吐,多種疾病引起的嘔吐、呃逆、反胃[10]。
中醫歷來強調中藥的劑量,關乎著方藥的效用,對於小半夏湯也是一樣,由於是古方劑量,因此對於二者的換算,也一直是一個謎。有學者從《金匱要略》中小半夏湯入手, 通過對《傷寒雜病論》中關於半夏用量對比分折,考證出半夏一升的用量等於五兩,並以此為據,提出了「小半夏湯中半夏:生薑等於 5:8,半夏用量要小於生薑的論點」 ,認為現代小半夏湯用量為半夏20g,生薑10g,半夏重於生薑的用法有悖於仲景原意[11]。對於小半夏湯中半夏與生薑的用量,無論是現代通用的2:1,還是5:8,都有一定的道理,這個需要在後續臨床中反覆實踐,以期能有一個更為精確且公認的答案。
參考文獻
[1]彭履祥,陳潮祖.小半夏湯的研究[J].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59,(3):54-60.
[2]吳連義.《金匱》對小半夏湯的運用[J].河北醫學,1999,5(5):78-80.
[3]馬丹女.生薑半夏 「藥對 」臨床應用淺析[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誌,2010,20(1):42-43.
[4]張智華.《傷寒論 》方中半夏生薑與半夏乾薑藥對應用比較[J].湖北中醫雜誌,2009,31(11):58-59.
[5]王楓,羅文紀,連建偉.小半夏湯對小鼠胃排空、小腸推進的影響[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1,25(2):48-49+82.
[6]敖慧.小半夏湯藥理和臨床研究現狀[J].黑龍江中醫藥,2009,(4):43-44.
[7]沈映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藥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8]王欣.小半夏湯研究述要[J].中成藥,2010,32(9):1578-1581.
[9]張科衛,蔣征,王茜茜,等.小半夏湯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2,34(3):542-545.
[10]陳紀藩.中醫藥學高級叢書·金匱要略(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11]陳建杉,江泳.小半夏湯方劑用量考辨[J].中醫藥學刊,2005,23(1):99+105.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