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三大能力! 2022,成都科技創新這樣干!

2022-04-11     成都科技

原標題:提升三大能力! 2022,成都科技創新這樣干!

步入建設公園城市第4年

成都迎來歷史性的一刻——

不久前,《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

公園城市示範區總體方案》印發

成都,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事實上,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

公園城市示範區

離不開紮實的產業基礎

更離不開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

2022年是成都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進位趕超、不斷提升位勢和能級的重要時期。 如何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如何形成服務戰略大後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成都已「謀劃在前」——

今年,成都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 一手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手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加快提升 科技創新策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賦能發展三大能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

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成都,已蓄勢待發——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引擎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源」

在興隆湖畔東北角,有一條名為群賢街的街道。群賢南街100號,正是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辦公新址。去年底,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科學城園區建成並開始投入使用。目前,中科院成都分院機關、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和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原中科院成都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已經完成在成都科學城的正式入駐。

「新園區投入使用將起到聚集效應和帶動效應。」中科院成都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王嘉圖表示,以成都分院為龍頭,能夠聚集相關研究團隊和企業,聚集一批科技創新力量。作為科研「國家隊」,成都分院系統研究單位涉及光電信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新材料、生態等多個領域,可以輻射周邊創新型企業,向入駐相關企業開放研究成果,形成他們的研究支撐。

不僅於此。在成都分院科學城園區附近,既有清華、北大、北航等高校「朋友圈」,也有獨角獸島及一批明星科技企業,產生創新「乘數」效應,更多「路線圖」正變為「實景圖」……

新的征程上,如何進一步打通基礎研究創新源頭,激活城市「源」動力?成都已「胸有謀劃」,今年,成都將——

進一步優化創新發展總體布局。

印發實施《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加強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制定出台西部(成都)科學城總體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和專項支持政策,加快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提升發展科技產業園區。完善城市協同創新體系。

加快打造戰略科技力量。

揭牌運行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創新天府實驗室運行管理體制機制,高質量運行天府實驗室。推動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啟動建設,加快布局基礎科研平台。推進產業創新平台建設。發展產學研創新聯合體。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為建圈強鏈

提供高質量科技支撐

2022開年以來,成都在醫藥健康領域動作頻頻。3月23日,再次傳來好消息——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舉行,標誌著四川省首個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值得一提的是,該中心也是醫藥健康領域唯一獲批的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

預期未來3-5年,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將在細胞治療、腫瘤靶向新藥和疫苗研發、醫學3D列印和人工智慧等重點技術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並面向行業領域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匯聚產學研合作單位600家以上,取得重要自主智慧財產權1000項以上,帶動精準醫學產業產值規模超1000億元。

關鍵技術平台建設不僅是誕生原創技術的「搖籃」,也是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一個個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的建設,也將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建圈強鏈注入「新動能」。

天府國際生物城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在建圈強鏈中發揮重要作用。向創新要動力,為產業發展持續提供高質量科技支撐,今年,成都將——

支撐重點產業建圈強鏈。

圍繞重點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建立完善高企培育庫,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制定發布「三張清單+一張地圖」,推動市區(市)縣聯合開展精準招才、靶向引智,突出補鏈強鏈引聚創新資源。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協同攻關。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推動高校院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開展「校企雙進」系列活動,深化校院企地協同創新。聚焦重點產業打造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試研發平台、行業類中試研發平台,建設中試熟化服務平台。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釋放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不久前,2021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成都市科技創新戰線再創佳績,在2021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270個項目及人選中,成都主持及參與的共有230個項目及人選,獲獎數量占四川省總獲獎數量的85.19%。其中,一等獎獲獎比例達到97.5%!

科技獎勵是一面旗幟,展示的是一批標誌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營造的是崇尚科學、尊重人才、褒揚創新的氛圍。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市場主體創新投入增加、高校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60%以上獲獎項目由企業牽頭,產學研聯合完成,涉及醫療衛生、新材料、電子信息、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

與此同時,人才作為第一資源,5位成都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首次設立的四川省傑出青年科學技術創新獎。

這是科技創新成果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加大對傑出青年科技人員激勵的生動「縮影」。

當下,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今年,成都將——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落實國家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深入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深化實施科技評價改革。優化科技計劃項目管理。

加快聚集科技創新人才。

壯大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大力引聚國際科技人才,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生態。

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

推進成都與重慶科技創新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推進科技人才共引共培共用,深化成渝地區科技創新合作。打造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提升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水平。

共享新機遇,共繪新藍圖

成都,正奮力譜寫新時代創新發展新篇章

加快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

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部分圖據:成都日報、成都日報「錦觀」、川觀新聞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你「在看」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936dbb6346529148dfc30e0790e3317.html